北京时间10月30日凌晨,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3.75%-4.00%。
与利率决议同时发布的另一项决定同样关键:明确将于12月1日结束量化紧缩。
这本是一套标准的宽松组合拳,市场理应欢呼雀跃。
然而,剧情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开口后陡然反转。
![]()
他关于“12月降息远非板上钉钉”的表态,如同一盆冷水浇在了火热的市场预期上。
美股三大指数盘中直线跳水,美元指数由跌转涨并升破99关口,两年期美债收益率大幅上涨约10个基点。
资本市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高台跳水。
保德信固定收益首席投资策略师Robert Tipp坦言:“市场显然对鲍威尔回避12月降息的可能性感到失望。”
这一幕生动展示了现代央行沟通的微妙艺术,不仅仅是看他们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听他们说了什么。
预期落空:宽松政策为何引发市场焦虑
表面上的降息,暗藏着鹰派的底色。
国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熊园解读认为,美联储如期降息25个基点,并宣布12月结束缩表,但鲍威尔的整体基调偏鹰。
![]()
这种鹰派色彩直接体现在市场预期的急速降温上。
根据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市场对美联储12月降息的概率已从会议前约90%的高位,回落至65%-71%的区间。
美联储内部的严重分歧,为未来的政策路径蒙上了阴影。
本次决策出现了三方立场:
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支持更激进的降息50个基点;
堪萨斯城联储主席施密德则坚持维持利率不变;
其余多数委员支持折中的25个基点降息。
这种分歧在鲍威尔的讲话中得到印证。
他明确表示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内部对12月的行动存在“严重分歧”,这一表态直接触发了市场的反向波动。
回顾前一天的全球市场,多种资产曾集体躁动。
A股市场上证指数站上4000点,COMEX期货黄金价格重新突破4000美元/盎司,英伟达市值突破5万亿美元。
![]()
这些看似不相关的市场动向,实则都在押注同一件事:全球流动性宽松时代的全面回归。
然而,这场“前瞻性狂欢”在利率决议后迅速被“打脸”。
市场对本次降息的定性已重塑为“鹰派降息” ,政策宽松的幅度未能匹配市场期待的“流动性盛宴”。
在杠杆资金和程序化交易的放大效应下,预期差的调整引发了技术性踩踏。
数据迷雾:政府停摆下的决策困境
本次美联储决策的特殊性在于,它是在关键经济数据大面积缺失的背景下做出的。
鲍威尔坦言决策如同“在迷雾中驾驶”,并强调“私营数据无法替代官方数据”。
美国政府停摆导致一系列关键经济数据发布中断,包括非农就业报告、CPI数据等美联储决策最倚重的指标。
![]()
这一困境直接体现在声明的文本修改中。
声明将“最近指标”改为“可获得的指标”,坦承决策依据不完整。
对经济的描述则从“增长放缓”升级为“温和扩张”,这一鸽派色彩浓厚的表述,为本次预防性降息提供了依据。
这场数据迷雾使得美联储的决策更显谨慎。
在资深市场人士看来,当前局面可以分解为三个层次:
“鸽行”是确定性信号,结束量化紧缩是本月最坚实的鸽派信号,它直接关乎金融系统稳定,决定了流动性“池子”不再收缩。
“鹰语”是待验证的信号,鲍威尔强调“数据依赖”,意在管理市场预期;
“燕舞”大多是市场噪音,决议当日的资产剧烈波动,很大程度上是预期差调整引发的技术性踩踏。
接下来最核心的观察点,无疑是美国政府停摆结束后,那些被推迟的关键经济数据的表现。
![]()
这些数据将直接决定“美联储观察”工具中那个67.8%的降息概率是向上突破还是继续回落。
熊园认为,受数据延迟、主席换届等因素影响,美联储的实际政策空间和节奏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由于此前市场对12月降息的计价十分充分,若后续不降息,美股和黄金短期仍有调整压力。
深层重构:全球流动性逻辑的历史性转变
市场的短期波动之下,隐藏着全球流动性底层逻辑的深刻重构。
根据德意志银行报告,全球央行的黄金储备占比已从6月底的24%快速攀升至30%。
![]()
黄金已悄然超越欧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中的第二大组成部分。
这一转变的驱动力量是结构性的。
美债吸引力正在减弱,受美国“双赤字”、高通胀、美元信用受疑及逆全球化政策影响,美债的“无风险资产”光环逐渐黯淡。
黄金角色则强势回归,在避险、“去美元化”及对法定货币体系担忧的驱动下,央行多元化配置需求激增。
这种转变意味着全球流动性的创造机制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
过去几十年,全球流动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美国通过发行国债和美元向世界提供信用。
如今,各国央行将部分储备从美债转向黄金,本质上是在寻求一种非债形式的、超越国家主权的全球流动性锚定物。
中金报告指出,国际货币体系正面临四大新变化:
美元信用受损、中国制造影响力提升、全球经贸格局重塑,以及数字金融生态的兴起。
![]()
而从美债中流出的资金,除了进入黄金外,也可能流入其他新兴市场,改变全球资本流动的地图。
这种转变正在重塑全球资产价格的锚点。
政策分化:全球央行的不同选择
美联储的决策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全球央行政策分化大图景的一部分。
近日,加拿大央行决定降低政策利率25个基点至2.25%,日本央行连续第六次会议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5%不变。
![]()
市场预计欧洲央行可能按兵不动。
这种政策分化,正成为全球汇市波动的主要原因。
中国央行近日开展了9000亿元MLF操作,实现中期流动性净投放2000亿元,旨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
这意味着中国仍处于“以内为主”的宽松周期中,与美联储的政策路径形成鲜明对比。
![]()
全球央行不再同步的舞步,增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法国外贸银行贵金属分析师Bernard Dahdah认为,在国际现货黄金价格近两周内下跌近11%后,市场开始显现逢低买盘,但金价短期仍可能进一步下探。
3400美元/盎司以下会吸引中国买盘和珠宝需求。
长期看,债券市场波动可能让金价再涨10%。
在美联储从“震撼剧场”转向“管道维修”的过程中,市场的博弈已从简单判断降息次数,升级为测算流动性管网的承压极限。
当美联储试图收回市场的“定价权”时,真正的风险并非政策的短期转向,而是市场在数据缺失期低估了资产价格的脆弱性。
这次美联储“鹰派降息”给投资者的核心启示已然明晰:
不要与美联储对赌,尤其是当它试图收回市场的“定价权”时。
全球流动性的变奏曲已然响起,市场正在全新的规则下寻找平衡。
央行持续购金是近年来黄金大牛市的核心驱动力,而美债则面临着从“无风险资产”向“资本坟场”转变的挑战。
在这个全球储备体系迎来“世纪性”转变的时代,每个投资者都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资产配置逻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