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成功解码板块的趋势变革,“企业选址地图走进产业空间系列活动”第二期来了!
本期,我们来到位于海淀百望山以北的中关村科学城北区。
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不仅是海淀区建设全国科技创新核心区的战略腹地和发展纵深、辐射带动北京西北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更是北京打造高精尖产业创新集群的优质空间。
![]()
本次活动由选址中国联合中关村兴创高精尖产业空间供需服务联盟举办,出席活动的有中关村科学城产业空间管理处政府代表,中关村软件园、西北旺联社、中关村壹号、用友产业园、中关村综保区、万科翠湖国际等园区开发运营代表,行业机构代表莱坊、以及九州通、首钢基金、招商银行、创金合信等企业服务和金融机构。
![]()
选址中国创始人、CEO陈雪源
选址中国创始人、CEO陈雪源对与会嘉宾表示欢迎,并表示:“中关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谋划和园区实践者的努力,今天的活动聚焦北区,期待通过对话和讨论,共同面对市场的挑战和机遇。”
![]()
中关村兴创高精尖产业空间供需服务联盟秘书长盖帅
中关村兴创高精尖产业空间供需服务联盟秘书长盖帅在致辞中表示:“企业选址地图走进产业园区系列活动,迎合了当下产业园区和企业选址供需两侧痛点需求。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作为北京前沿科技产业聚集地,为正在建设中的片区提供了一个可参考、可借鉴的产城融合发展路径与创新样本”。
当前,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空天科技等硬科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中关村科学城北区依托产业基础和创新网络,正成为北京乃至全国科技创新的“前锋”,精心布局并建设了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中关村壹号、中关村(海淀)生物智造产业园等一批专业化特色化园区。
中关村兴创高精尖产业空间供需服务联盟产业研究室主任吴双在《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特色园区的未来高地》中介绍:“截至今年9月,北京共认定了64家中关村特色产业园,海淀区共有13家,其中,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共有8家,占海淀区60%。中关村科学城北区的产业布局覆盖了集成电路、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空天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多个重点新质生产力赛道,是特色产业园区建设的未来高地。”
![]()
中关村兴创高精尖产业空间供需服务联盟产业研究室主任吴双
在北京众多产业园中,集聚了腾讯、百度、新浪、联想等龙头企业,每平方公里年产值突破千亿元的中关村软件园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这座成就中国数字经济密度最高片区的产业园,是如何通过卓越的运营服务来激活创新活力的?
中关村软件园招商运营总监张晓娟在《中关村软件园的产业发展和产业空间运营中》给出答案。她表示:“中关村软件园的目标是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信息产业科技智本创新区。园区交通四通八达,率先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形成了全国领先的特色产业集群,拥有较强的产业话语权和主导权。园区企业重视科研投入,2024年研发投入807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12.5%,共形成了14万项知识产权。”
![]()
中关村软件园招商运营总监张晓娟
活动中,与会嘉宾还共同参观了园区展厅,全面了解了中关村软件园发展历程、孵化体系、服务体系,以及园区产业集群建设情况。
![]()
如何穿透市场数据表象,破解新质企业的“选址密码”?莱坊北京商务物业服务部总经理严区海带来了答案。他表示:“帮助企业选址关键在于实现战略适配、空间适配、成本适配、生态适配,从企业的核心诉求出发,拆解‘战略-空间-成本-生态’四大选址密码,重点关注产业协同、空间灵活、软环境打造和长期价值。”
![]()
莱坊北京商务物业服务部总经理严区海
本次活动上,继报告后,选址中国运营中心总经理葛翠发布了《企业选址地图之中关村科学城北区》。
本次地图收录了北区24个具有代表性的项目,形成了“孵化—加速—研发—转化—制造—办公”的全维空间供给,满足各类新质企业的选址所需,为企业选址落地中关村科学城北区提供参考。
![]()
《企业选址地图之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布
当前,产业园和写字楼行业正站在存量深化与市场重构的关键节点。全球格局调整、国内产业升级、打造新质生产力、建设统一大市场,以及国家“十五五”规划将科技创新权重提升至历史新高等因素,都在静水深流影响着未来产业空间的推移或深化。
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怎样应对市场?怎样服务企业?怎样制定策略?西北旺联社副总经理、西北旺商会负责人、西北旺镇招商负责人苗思露,实创亿达副总经理、中关村壹号项目执行总经理吴镇岚,用友产业园北京园区经营部总经理高志国,中关村综保区招商负责人吴东兴,万科翠湖国际项目负责人陈珍珠等园区行业实践者进行了深入对话。
![]()
![]()
圆桌对话
中关村科学城产业园区联盟秦祯璐表示,在为园区、企业做好服务的同时,未来更会积极在招商体系化建设、行业规范发布、政策申请支持等方面与各园区携手共建。
苗思露表示:“目前北区已经形成了空天信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几个较完整的产业空间集群,我们发现这一类企业对特异性、弹性灵活的空间需求比较强烈。这种空间配置往往在园区规划建设阶段完成,后天不能轻易实现,因此能够给予园区天然的稀缺性和竞争力。”
吴镇岚认为:“作为海淀区为数不多可整体化、规模化、产业链化开发的片区,北区满足了新兴产业的成长需求,能够助力企业实现从0到1的跨越式发展,正成长为科技新贵集聚的、活力旺盛的产业集聚区。”
高志国表示:“根据对选址企业需求的总结和我们长期的运营经验,产业园区在建设中应该秉持包容性、开放性、广泛适用性的底座态度,来吸引不同产业、不同规模、不同调性的企业聚集。随着未来文化产品配置和职住平衡改善,北区将会成为一个相对理想化的产城发展之地”。
吴东兴提出:“我们希望在北区沃土之上,尽量做出我们自己的特点。除了围绕首都的战略定位,专注于2+2+N的产业定位,打造1+5+N的出海服务体系,通过免/保/退税等政策以及产业服务体系护航科技企业,在北区打造研发创新高地,并与其他兄弟园区形成错位发展、功能互补的开放平台矩阵。”
陈珍珠表示:“北区现在的发展有目共睹,我认为同步于产业的集聚,未来这片区域在职住平衡、商业配套方面还大有文章可做。”
本次活动在畅所欲言的对话和干货满满的分享中圆满结束,选址中国和中关村兴创高精尖产业空间供需服务联盟将继续以“市场·政策·企业”三方联动为锚点,邀请行业一起丈量北京产业空间,共同洞察趋势、链接优质资源,助力产业空间的协同发展。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