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工商大学的学生群最近炸了锅,一场匿名吐槽被法学教授变成了现场普法课,看完的人都直呼 “太解气”!
![]()
事情要从 10 月 28 号说起。学校 “工商秘密” 账号突然冒出一条匿名帖,指名道姓说法学院胡霞教授的不是,说她 “上课刻薄像训孙子”“媚男双标”,还 “拿身份压人”。帖子没带任何证据,却在微信群里传得很快,半天就刷出上千条评论,不少人跟着一起骂老师。
没人想到,胡教授直接带着 “法律武器” 进了群。这位牛津大学访问学者、刑法专家一上来就问:“说我刻薄,哪节课哪句话?说我媚男,有加分记录吗?证据在哪?” 接着又说:“聊天记录我都存好了,你这是诽谤我名誉权,咱们法院见!”
群里一下子就安静了。半小时后,女生李林倍出来道歉,说自己上周刑法课答不出 “子公司和分公司区别” 被批评,心里不服气才造谣。更让人觉得讽刺的是,她还拿 “注意力缺陷” 当理由,而且道歉当天,朋友圈里还在偷偷骂老师。
![]()
胡教授当场就开了法治小课堂,她说:“《民法典》1024 条说了,匿名不能当挡箭牌!海口有个家长造谣老师,最后赔了 5000 块,还得公开道歉。” 她还说不接受随便的道歉,要求对方在平台上连续三天公开认错,而且内容得经过她审核。
网友一下子就热闹起来,有人说:“这是关公门前耍大刀啊,居然敢惹刑法教授”,还有人说:“这比讲十节课理论都有用”。也有人说老师太较真,这话马上就被反驳了:“不较真的话,下次还会有人跟着造谣”。
![]()
现在学校还在处理这件事,但这事已经不只是师生之间的矛盾了。想想那些卖 “导师黑料文档” 的,还有动不动就发匿名帖让别人 “社死” 的,好多人都把网络当成了撒气的地方。就像胡教授说的,她教了十几年刑法,就得让学生知道造谣要付出的代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