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对标题感兴趣的话
可直接跳转Part 1第③点
大家好,我是很帅的狐狸
今天打算系统聊聊底线思维。
前几天看到个聊天记录,说是有大学生贷款了几十万用来囤CS2的游戏饰品。
而在游戏更新后,市场崩了——原来上万的虚拟手套,现在不到一百就能合成。
![]()
截图/来自网络
不过我核实了下,确认图片是假的,造谣者盗了别人小红书的图。
![]()
还好是假的,不过还是觉得有点唏嘘。
毕竟这波确实有些人亏了个大的……
所以今天我想聊聊底线思维。
核心很简单:行动前,先想清楚最坏的情况是什么,以及你能否承受这个后果。
听起来容易,但人性的弱点在于,我们总是高估自己的承受能力,低估风险发生的概率。
直到真正面临损失时,才发现自己根本无法接受那个代价。
![]()
Part 1底线思维的应
不仅适用于投资理财,底线思维在工作、创业、甚至亲密关系中都可以被应用到——
① 投资
实打实的资金投入,自然是最需要有底线思维的(「止损线」)。
巴菲特说:「我们想的不是怎么获得超高的回报率,而是始终牢记永远不亏钱。」
![]()
不同交易类型的风险是完全不同的——
![]()
所以不少券商App在你购买高风险产品时,会提示你「最大可能亏损金额」。
除了二级市场,实体投资更是财富绞肉机。
前段时间我去录了个播客,主持人调侃说有「让中产财富归零的四大天坑」——民宿、书店、花店、咖啡店。
这些看似有情怀的生意,背后都是高昂的租金、库存压力和不确定的客流。
没有绝对能赚钱的生意。实操时只要一个变量不对(比如突如其来的疫情,比如暴涨的咖啡豆价格,比如某个网红的一句差评),盈利就可能瞬间变成亏损。
![]()
最近还有AI自习室等新的亏钱方式,妥妥帮人家AI学习机清库存。
② 工作
9月份的时候,字节跳动披露了一个违规案例——
某前实习生多次大量重复领取员工餐(最夸张时一天领了13份),还连续多日清空茶水间零食柜。
然后不出意外的,被开除了。
这让我想起以前在麦肯锡的一个类似案例——
早年咨询顾问出差时,在酒店洗衣服是没有预算上限的。
但后来有人开始把家里衣服也带去酒店洗,甚至有人拿着羽绒被去洗……
最后公司不得不设定了200元一周的限额(当年洗一件衬衫就得80块钱)。
![]()
③ 亲密关系
演员张家辉在节目中被问到「有没有想过偷食(出轨)」,他的回答非常真实:
「当然有,怎么会没有?但是你要有胆量才行!先别说我会怕失去老婆、破坏家庭,连带我的事业、我整个人的一切……就为了偷一次情?我努力工作建立起来的家庭和事业,就为了这一次?我觉得这笔账很不划算。」
视频/《Home Sweet Home》
根据美国统计局2015年的数据,在所有职业中,精算师的离婚率是最低的。
这可能不是巧合——精算师每天的工作就是计算风险和概率,他们很清楚即使再小心,出轨也有被发现的可能。
这其实是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假设每次出轨被发现的概率是1%,那么50次出轨被发现的概率就接近40%(1-0.99^50),100次则是63.4%。
只要次数足够多,被发现几乎是必然的。
![]()
截图/FlowingData
当你清楚地意识到底线——失去家庭、名誉、事业——你就会明白,这个风险根本不值得冒。
![]()
Part 2如何评估最大可能亏损
伤害也可以用空间时间的维度来衡量——
① 广度:连锁反应有多大?
很多时候,一个决策的后果不会止于当下,而是会产生二阶、甚至三阶效应。
比如我曾有一个小账户在玩美股期权。
![]()
理智上我清楚:就算这笔钱全亏完了,也完全不影响我的生活。
但是真的亏损后,却出现了一系列我没有预见的连锁反应——
你会开始有损失厌恶,你会夜不能寐(美股还有时差),你会烦躁,你会花更多时间精力关注市场,这也会影响工作专注度。
一个决策引发的连锁反应,往往远超我们的想象。
② 深度:这个伤害是否可逆?
金钱上的伤口是最直观的,但关键还要看,这个伤口能否恢复。
或者是,这个伤害是否「可逆」。
阿里巴巴副主席蔡崇信的故事是个很好的例子——
加入阿里之前,他的年薪70万美元,加入阿里后只领500块月薪。
为什么他敢做这个决定呢?
他在与耶鲁法学院学生的对话中解释道:「耶鲁法学院的学位是这世上少见的珍宝……我们去冒险,风险收益是不对称的。如果阿里半年后不行了,我还可以回去做税务律师或投资。很幸运,阿里成功了。」
蔡崇信看到的是:即使失败,他的损失是可逆的。
![]()
③ 时长:需要多久才能恢复?
有些损失可以用时间弥补,有些则需要漫长的恢复期。
金钱损失相对好恢复——只要继续工作,总能慢慢赚回来。
但声誉、婚姻、合规问题等,恢复的时间往往长得多,有些甚至永远无法挽回。
![]()
Part 3止损比坚持更重要
评估完极端风险后,如果觉得可以承受,那就大胆投入呗。
但投入后,一定要建立追踪机制,持续监控是否触及了止损线。
几个月前,我家楼下开了家小超市。
开业时搞了很多促销活动,送油送大米,吸引了不少顾客。
但活动一结束,客流骤降。
我跟夫人打赌说,这家店最多撑3个月。
结果店主比我想象得更果断,半个月后就关门了。
![]()
我有个朋友是某公司CFO,心血来潮想开美容工作室。
因为不差钱,她用「分散投资」的思路,一口气开了五家店,每家投入十几万,都是那种公寓里的小小的楼上店。
试营业几个月后,有三家店持续亏损。
她没有「坚持就是胜利」的执念,果断关掉三家,把设备卖掉回了点血,然后把所有资源集中在盈利的店上。
结果那两家店一直经营得不错,每个月能贡献约10万利润,成了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壮士断臂的智慧在于:及时止损,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更有希望的地方。
![]()
有人可能会说:这样想来想去,什么都不敢做了,是不是太悲观了?
你看当年很多互联网巨头也是亏了N年才盈利的呀,要是一早就止损了,后来不就没亚马逊京东什么事了?
恰恰相反,底线思维不是让你什么都不做,而是让你做到以下两点——
① 做好预案
芒格有句名言:「我只想知道我会死在哪里,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里。」
这就是「事前验尸」(Pre-mortem)的思维方式——
在项目开始前,就假设它已经失败了,然后倒推失败的原因。
在投资中,这意味着设好止损线或止损单;
在创业中,这意味着提前想好「如果没客户怎么办」「如果供应链断了怎么办」。
![]()
② 小步快跑
与其孤注一掷,不如小额试错。
我那位CFO朋友,如果一开始就把所有资金投入到一家店,做一个沿街的、超大规模的店,那一旦失败,很可能要面对巨额亏损。
正因为每家店的投入有限,即使失败也在可承受范围内。
这种「控制单次损失」的方法,让你有更多试错的机会,也更容易东山再起。
另外,企业跟个人也有区别——
创业企业其实更重视的不是盈利,而是自由现金流。
只要你像企业家那样有持续的融资能力,就算本业暂时还不赚钱(但是有赚钱的希望),那也可以持续。
而一旦自由现金流连续为负,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Anyway,底线思维的本质,是在不确定性中为自己留余地。
它让你在做决策时更清醒,在面对诱惑时更冷静,在遭遇挫折时更有韧性。
不是不冒险,而是只冒你输得起的险。
![]()
最后照例来个一张图总结——
![]()
P.S.最后做个广告,我最近出了本书,感兴趣的话,可以看看。
目前微信读书神作/潜力(91.8%/262人评分),豆瓣评分9.3(70人评分)。
![]()
还没入手的话可点击
And 可以了解下我们的。这几年在会员日报可是聊了不少黄金和铜的逻辑,欢迎加入一起研究赚钱。
![]()
「Greed is good.」
「很帅的投资客」的所有内容皆仅以传递知识与金融教育为目的,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一切请以最新文章为准。
AI用法大全:《》
AI数据分析:《》
✍ 图文/@狐狸君raphael,曾供职于麦肯锡金融机构组,也在 Google 和 VC 打过杂。华尔街见闻、36氪、新浪财经、南方周末、Linkedin等媒体专栏作者,著有畅销书《风口上的猪》《无现金时代》。
参考资料/
《字节实习生一天领13份餐被通报 违规行为遭严惩》《这50条商业思考,读懂阿里新掌门蔡崇信》《Inversion: The Power of Avoiding Stupidity》《《窮查理的普通常識》終身受用的五個重點和讀書心得》《Jeff Bezos explai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one-way and two-way door decision.》《咖啡期货两个月大涨4成,9.9元的低价咖啡还能持续吗?》《CS饰品大崩盘,网传大学生花60万买手套,崩盘后三人结伴跳楼》《这次买了60w的手套…. - 小红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