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2025年,一则关于荷兰政府强制接管安世半导体的消息迅速在全球科技与财经圈发酵,引发多方关注与讨论。
面对外界质疑,荷兰首相舒夫公开回应称,此举完全是出于“善意考量”,并轻描淡写地表示,中方或许只是“误解”了他们的真正意图。
然而事实远比这番说辞复杂得多。安世半导体自被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收购以来,已从一家濒临倒闭的边缘企业蜕变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关键力量。
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的战略眼光,更展现出其在高端制造领域日益增强的整合能力与全球竞争力。
如今,面对西方以行政手段强行干预企业运营的行为,中国企业已不再被动承受,而是开始运用市场规则进行有力反制。
![]()
2
荷兰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
荷兰政府突然宣布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全面接管,官方理由是公司内部存在“管理混乱”问题,尤其是高层决策缺乏透明度。
但深入剖析便可发现,所谓的“治理危机”更像是一个借口,背后潜藏着深刻的政治动因。
安世半导体原为荷兰恩智浦旗下的标准产品部门,在母公司战略调整中被视为非核心资产,一度面临剥离甚至清算的命运。
2017年,正是由于闻泰科技果断出手完成收购,才让这家技术底蕴深厚却经营不善的企业重获生机。
此后,闻泰持续注入资金、优化组织架构,并推动全球化布局,使安世迅速走出低谷。
![]()
3
在强有力的资源整合下,安世不仅实现财务全面转正,更成长为全球排名前三的分立器件供应商。
特别是在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领域,其产能跃居世界第二,成为特斯拉、宝马、比亚迪等主流车企的核心供应商之一。
数据显示,过去几年间,安世年营收实现60%的增长,毛利率由原先的20%飙升至40%,创下行业罕见的成长奇迹。
如此亮眼的成绩单,理应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与认可。
可荷兰政府并未给予正面评价,反而在2025年初以“国家安全”和“技术外流风险”为由,强行介入企业管理。
![]()
4
荷兰当局单方面解除中国籍CEO张学政的职务,同时大规模清退来自中国的管理及技术人员,将实际控制权移交至欧洲背景的股东代表手中。
这一系列动作实质上构成了对企业主权的粗暴干涉。
对此,舒夫辩解说,接管决定是为了保护企业长期发展利益,强调并无针对中国的意图,只是中方可能“未能正确理解政策初衷”。
然而明眼人皆知,此类说法难以掩盖其真实动机。
实际上,这一行动与美国近年来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系统性围堵密切相关。
![]()
5
自中美科技竞争加剧以来,美国通过出口管制、投资审查、金融制裁等多种手段,持续打压华为、中兴、中芯国际等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国科技企业。
尽管安世注册地在荷兰,但其研发体系、生产基地以及主要客户网络均深度扎根于中国市场。
企业的技术团队由中国主导,供应链高度本土化,这让它在西方某些势力眼中被视为“不可控因素”。
因此,荷兰政府此次行动极有可能是在外部压力下做出的战略配合,旨在削弱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影响力。
![]()
6
闻泰科技的成功收购
回溯2017年,安世半导体尚处于被恩智浦剥离的过程中,业绩低迷、前景黯淡,几乎无人看好它的未来。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闻泰科技毅然决定出售自身全部手机代工业务,集中所有资源发起对安世的跨国并购。
这项交易在当时被视为一场高风险豪赌,稍有不慎便可能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
但闻泰管理层展现出非凡的战略定力与资本运作智慧,最终顺利完成收购,开启了中国民营企业主导高端半导体资产的新篇章。
![]()
7
并购完成后,闻泰立即启动深度整合计划,引入先进的生产管理体系,强化研发投入,并积极拓展与中国整车制造商的合作渠道。
凭借对中国市场需求的精准洞察和快速响应机制,安世迅速切入新能源汽车芯片赛道。
其生产的MOSFET、IGBT等关键元器件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型,成功打入全球顶级车企供应链。
与此同时,安世保持每年超过15%的研发投入比例,推动工艺迭代与良率提升,逐步确立在全球晶体管市场的龙头地位。
![]()
8
短短数年内,安世的全球市场份额从第11位跃升至第3位,成为仅次于英飞凌和意法半导体的行业巨头。
这一成就不仅刷新了业界对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能力的认知,也标志着中国资本在全球半导体格局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更为重要的是,安世案例证明:只要具备清晰的战略方向、强大的执行力和技术积累,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驾驭复杂的国际高科技资产。
这次成功的并购实践,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范本。
![]()
9
安世的崛起绝非偶然,而是建立在中国企业对全球产业链趋势的深刻理解之上。
通过对技术研发的长期投入、对客户需求的敏捷响应以及灵活高效的资本配置,安世实现了从“接盘者”到“引领者”的角色转换。
随着更多中国科技企业迈向国际化舞台,传统由欧美主导的技术垄断正在被打破。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在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形成自主可控的能力。
安世的成功不仅是商业层面的胜利,更是中国在全球科技治理体系中争取话语权的重要一步。
![]()
10
荷兰接管安世
荷兰政府对安世半导体的实际控制,暴露出西方在对待中外企业时存在的明显双重标准。
当局指控张学政试图将核心技术转移至中国,涉嫌侵犯公司数据安全。
但事实上,安世的所有技术解决方案早已通过标准化流程向全球客户开放,包括德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汽车厂商均长期使用其产品。
为何当技术流向欧美被视为正常合作,而一旦涉及中国就被定义为“威胁”?
这种选择性执法显然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
11
荷兰的做法本质上是一种以政治干预替代市场规则的行为,企图借助国家权力遏制中国企业的正常发展路径。
然而,这种压制并未奏效。
面对不公平待遇,闻泰科技与安世迅速作出战略调整,宣布今后向欧洲车企供货将全面采用人民币结算。
这一举措影响深远——不仅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帮助欧洲车企规避美元结算体系下的潜在金融风险。
尤其是在美国频繁动用长臂管辖实施制裁的背景下,人民币结算提供了一条更加安全稳定的支付通道。
![]()
12
此举表明,中国企业已不再是国际规则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能够主动塑造市场环境的参与者。
通过掌握关键供应链节点,中国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议价能力和战略回旋空间。
无论是安世被收购后的快速复兴,还是遭遇不公后迅速推出的反制措施,都显示出中国企业应对复杂国际局势的成熟策略。
它们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参与全球竞争,并推动形成更加多元、平衡的国际科技秩序。
未来,随着中国在芯片设计、材料科学、先进封装等领域的持续突破,其在全球高科技版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
13
结语
荷兰政府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事件,表面上是一起企业治理争议,实则折射出当前全球科技格局重构过程中的深层矛盾。
它既反映了西方部分国家对中国技术进步的警惕与不安,也凸显了他们在维护既有霸权过程中的焦虑与失序。
安世从濒临破产到跻身世界前列的逆袭之路,正是中国科技企业冲破封锁、实现自主发展的缩影。
尽管面临重重阻力,中国企业依然凭借坚韧的创新精神和强大的市场适应力站稳脚跟。
可以预见,随着核心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将在全球半导体及其他前沿科技领域发挥越来越关键的作用。
参考资料:
安世中国发声
2025-10-24 12:08·人民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