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渐深,市区医院急诊室的灯还亮着。一位46岁的李先生,白天还神采奕奕地在公司加班,半夜却突然被一阵剧烈腰痛惊醒。
家人劝他去医院检查,他只说“可能是劳累或腰肌劳损,休息下就好”,拒绝就医。第二天清晨,李先生突发昏厥,120赶到却回天乏力,最终离世。医生无奈感慨:“若能及时来院,或许还有救!”
![]()
这样的故事令人震惊,深夜突发腰痛本不是简单小病,有时甚至是猝死前的前兆。现实生活中,像李先生这样的中年人,处于事业、家庭双重压力漩涡,常常忽视了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腰痛,你真的了解它背后的风险吗?哪些信号其实早已埋下隐患?又是哪些关键一步被大多数人错过?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我们大意下酿成的悲剧?
中年人腰痛并不稀罕。长期久坐、体力劳动、天气变化、腰椎老化等这都是常见诱因。
![]()
但很多人不知道,腰痛有时并不只是肌肉拉伤或劳累所致,还可能是“猝死前兆”,尤其是腹主动脉瘤破裂、肾绞痛、急性心梗、胰腺炎等严重疾病,常常在夜间发作。
权威数据显示:中国猝死人群中,有15.4%在发作前24小时曾有类似腰背痛、胸闷等不明原因的不适。有研究发现,腹主动脉瘤破裂患者急性腰痛发作后的死亡率高达80%以上,而肾结石嵌顿或尿路结石引起的肾绞痛如不及时处理,也可导致急性肾衰。
值得注意的是,猝死风险与年龄、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
46岁正是健康警报高发期,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熬夜等危险因素重叠,都是引发急症的重要推手。尤其男性中年群体,容易忽略体检和症状监测,更为高危。
不少猝死个案中,患者在发病前夜就有腰痛、背痛或腹部隐痛,甚至出冷汗、呕吐,家人往往误以为是“消化不良”“累到了”,以致错过黄金抢救期。
据北京协和医院分析,突发腰痛伴有以下表现时,必须立即就医:疼痛突然、剧烈,非同一般酸胀,或在腹部、胸背扩散;陪同大汗、恶心、呕吐,甚至意识模糊;同时伴有心悸、喘不上气、四肢冰凉等休克征象;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史。
![]()
临床经验告诉我们,突发性夜间腰痛+上述症状,极可能是重大血管或心脏急症。
而这些疾病,往往与生活习惯紧密相关,例如短时间情绪激动、暴饮暴食、熬夜劳累等。据中华心血管病学杂志统计,近65%的突发心血管事件患者,在发作前72小时有明显疲劳或睡眠障碍史。
及时识别和应对,才是守护健康的关键。医生给出3条建议,请务必牢记:
别轻视“新发、突发、进行性加重的腰痛”。尤其夜间、高危人群,如果腰背疼痛突如其来,不论你多忙,都必须就医筛查。
![]()
定期健康评估、对危险因素说“不”。40岁后应每年全面检查血压血糖血脂,合理膳食、控制体重、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已是多家权威指南共同建议。
家有高危人群,一定要普及“猝死急救知识”。一旦发现家人突发严重腰痛伴气促昏厥,应立即拨打120,不自行搬动,让专业医疗介入。
此外,建议学习自查法则,一旦遇到身体突然难以忍受的急痛,超过10分钟仍不缓解,伴发恶心、濒死感、出冷汗或昏迷,立刻送医急诊,千万别图省事而拖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