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看书串行、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偶尔会说看到重影?这背后可能不仅仅是习惯问题,而是一种容易被忽略的眼病——隐斜视。10岁的岳岳(化名)就经历了这一切,并通过科学的视觉训练取得了显著改善。他的故事,为许多有同样困扰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
初诊:隐藏在“偶尔歪头”下的视觉危机
2025年5月,10岁的岳岳在家长陪伴下来到广州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家长反映,孩子看书时间稍长就会说眼睛累,有时还会有重影。偶尔在走神或看远处时会不自觉地“歪头”,但眨眨眼又能恢复正常。
经过视光及小儿斜弱视科主任孙丽医生的全面视功能检查,结果揭示了问题的严重性:
![]()
▶诊断:内隐斜
▶核心问题:复视与立体视缺失: 四孔灯检查发现岳岳看远时存在复视(看到一个物体变成两个),且无立体视,这意味着他无法正常感知物体的远近和深度,影响运动和空间判断能力。
▶集合过度:眼睛无法有效向外转动以维持远距离双眼单视。
▶调节功能紊乱:右眼调节灵活度仅为0.5 cpm(正常值应≥11 cpm),导致看近时无法快速清晰地聚焦。
▶高AC/A比值:初次测定AC/A值高达 9.5△/D(正常约为3-5),这意味着他的调节与集合系统严重失调,一看近处,眼睛就会过度内斜。
![]()
![]()
![]()
![]()
同视机、立体视、视野弧、三棱镜、四孔灯检查照片
孙丽主任解释,岳岳的情况好比一辆“方向盘失灵”的汽车,在直行(看远)时还能勉强控制,但一到需要精准转弯(看近、阅读)时,就变得异常困难且极易疲劳。这就是他阅读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的根本原因。
![]()
方案:量身定制的“视觉康复计划”
面对岳岳的复杂情况,孙丽主任不建议手术治疗,而是制定了一套系统、科学的视功能训练方案,旨在从功能上重建他正常的双眼协作能力。
训练核心: 打破原有的异常模式,像健身一样锻炼眼肌和大脑的视觉中枢。
一、主要训练内容:数字化精准训练(美国VTS4软件)
▶旋转/综合/跳跃聚散训练: 动态挑战并扩大双眼的散开和集合的能力范围,重点加强散开功能,提升融合控制力。
▶追随与扫视训练: 提升视觉跟踪和快速定位能力,改善阅读的流畅性和效率。
二、实体工具辅助训练:
6米外聚散球训练: 重点强化远距离的散开功能,稳定眼位。
Brock线训练: 进行远-近切换的散开/集合训练,有效改善高AC/A比值,协调联动系统。
矢量图/软件远距离融合训练: 在更接近真实生活的场景下,巩固和扩大融合范围,特别是散开范围。
![]()
![]()
![]()
![]()
向右滑动查看更多 >>
![]()
蜕变:3个月训练,见证惊喜改变
经过3个月坚持不懈的训练,岳岳返回院复查,结果让家长和医生都倍感欣喜:
▶AC/A比值正常化:从训练前的 9.5△/D 成功降至 4.5△/D,调节与集合系统恢复协调!
▶调节功能大幅提升:双眼调节幅度从11.11D跃升至16.75D(符合年龄标准),右眼调节灵活度从0.5cpm提升至18.5cpm,看近更持久、更轻松。
▶核心症状改善:复查报告显示,岳岳远距离的复视消失,已能实现双眼融合,立体视也在逐步建立中。孩子自己反馈,现在看书不再那么容易累,也很少再看到重影了。
▶斜视检查单对比数据
![]()
▶视功能检查单对比数据
![]()
医生点评:
孙丽主任在点评岳岳的案例时指出:“对于内隐斜,尤其是伴有集合过度和AC/A比值过高的患者,视觉训练是非常重要且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手段。岳岳的案例完美地展示了,通过针对性的‘视觉健身’,我们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双眼视功能,稳定眼位,消除症状。这不仅避免了手术,更重要的是恢复了高质量的视觉功能,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视觉问题常常是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注意力不集中的“隐形杀手”,早发现、早诊断、早进行功能训练,是关键所在。”孙丽主任说。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