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看不一样的风景
咱中国人现在真是走遍全世界了。
东南亚热闹的夜市、欧洲安静的古堡小镇、非洲草原上的部落、美洲的高楼大厦……
甭管你是去做生意、留学、旅游还是定居,总能碰见熟悉的华人面孔。
这种在他乡遇到老乡的感觉,让人出门在外心里特别踏实。
不过啊,世界这么大,总有些地方不走寻常路。
比如在美国内华达州的沙漠里,就藏着个叫“摩洛希亚共和国”的奇葩小地方。
这儿,别说长期住的中国人了,你压根儿就找不到一个常驻的外国人!
为啥?
因为这地方有个铁规矩:谁来了都不能待超过三小时!这可不是针对谁,对谁都一样。
你想啊,一个地方神秘成这样,待久了都不行,能不让人好奇吗?简直像个现实版的神秘禁区。
![]()
这个“国家”有多小?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它总共才0.058平方公里,连一个标准足球场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一眼望过去,就几栋普通的民房、一个小花园,再加点生活用品,感觉就是个收拾得挺整齐的私人小院子。
人口就更逗了,满打满算,仅有32人!
这人数凑个小学班级都勉强,而且一大半还是“国王”凯文·巴夫(Kevin Baugh)自己家的亲戚。
说它是“袖珍国”,那可真是名副其实。感觉就像一群大人,把小时候“过家家建国”的游戏搬到现实中,玩得还挺认真。
![]()
摩洛希亚的故事要从1977年说起。
那时有两个美国小伙,詹姆斯·斯皮尔曼(James Spielman)和凯文·巴夫,纯粹是因为喜欢“建国”这个点子,脑洞大开创立了它,最早叫“大沃特斯坦共和国”(Republic of Vuldstein)。
到了1993年,凯文成了老大,当了“国王”,顺手把国名改成了现在这个更顺口的“摩洛希亚共和国”。
他有模有样地给自己和朋友封了“首相”、“大臣”这些官衔,搭起了一套“国家班子”。
有趣的是,虽然这小地方完全在美国内华达州的地盘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承认它,但它靠着美国法律对私人财产的保护,就这么一直“活”了下来。
有点像印第安保留地,在自己这一小块地上定规矩,外人不太好管。
![]()
那么,回到最初的问题:为啥这儿没有华人,甚至没有外国人定居呢?
原因其实特别简单:摩洛希亚根本就不接受移民,跟排不排外没关系。
在这里,只有凯文一家子和他们最亲的亲戚才能住。
外人想拿“摩洛希亚护照”或者长住?门儿都没有!
“国王”凯文自己说的很直白:“这就是我们家后院,让外人住进来,不等于请陌生人睡你家客厅吗?我们可不想这样。”
![]()
他偶尔也开玩笑提过,说将来也许能靠“结婚嫁进来”或者“立了大功”这种方式加入,但前提是必须放弃原来的国籍,全心全意融入这个32人的“迷你王国”。
结果嘛,可想而知,到现在也没人愿意跳这个新奇但实在太小了的“坑”。
虽然移民没门儿,但旅游嘛,它倒是开了一条小小的缝。
旅游业也算是它唯一能赚点钱的“产业”了。
![]()
不过,想去这个袖珍国打卡,可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
首先,交通就很折腾:你得先飞到美国,再坐车或火车一路赶到内华达州指定的地方。
为啥?因为它太小了,根本没有机场码头,只能靠陆路进去。
然后最重要的步骤来了:预约!想去的人,必须提前在他们那个充满个人风格的“官网”上申请。
别以为报了名就能去,成功的概率不高。倒不是因为太热门,而是整个“国家”就只有一座公共厕所!
![]()
游客稍微多来几个,这唯一的厕所准会瘫痪…
这听起来像个笑话,但却是实实在在的难题。
最后,就算你运气好预约上了,也别想多待——访问时间被死死卡在停留3小时以内,一秒都不能超。
为啥这么短?不是法律太严,是现实不允许啊。
这儿既没名胜古迹,也没酒店餐馆,连个小卖部都没有,除了房子和草坪,实在没啥可看可玩的。
大多数人不远万里赶来,就为了拍个照发朋友圈,证明自己“来过全球最小国”。
待满三小时?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极限了,再待下去只能对着沙漠数沙子玩儿了。
![]()
别看摩洛希亚小得像个模型,它偏偏爱摆出一副“正经国家”的架势,结果闹出不少让人忍俊不禁的笑话。
正是这些一本正经的“反差萌”,让它成了网上的热门谈资,大家总忍不住琢磨:这么丁点大的地方,哪来的这么大“底气”?
![]()
第一个“趣闻”是它对“国际地位”的执着追求。
虽然没哪个正经国家的外交官理它,但“国王”凯文心里总觉得自己是跟美国总统平起平坐的“国家元首”。
他特别喜欢以“国家名义”搞“外交”——最出名的是2008年科索沃宣布独立那会儿,摩洛希亚居然第一个跳出来,一本正经地发贺电,“承认”科索沃。
科索沃那边收到估计也懵了,但这招确实让摩洛希亚在“微型国家”粉丝圈里大火了一把,被网友调侃是“用最少的本钱,刷最大的国际存在感”。
![]()
第二个“趣闻”是它拥有独立的货币。
别的国家发货币,多少得有点经济支撑吧?摩洛希亚可不管这些。
它的“钱”设计挺简单,就是在彩色塑料片上印着凯文的头像和“国徽”,汇率更是自己说了算:1瓦洛拉换1.5美元!
听着挺像回事?实际上,“国民”们日常都用美元,“瓦洛拉”纯粹是卖给游客的纪念品,一张塑料片敢卖20美元!
绝对是“史上最贵的旅游纪念币”,买的人基本就是图个新鲜好玩。
![]()
第三个“趣闻”是它拥有“完整的军队体系”。
凯文曾在“国情咨文”里自豪地说,摩洛希亚拥有强大的海陆两军和“先进装备”。
可真揭开一看,场面就有点“感人”了:“陆军”总共就4个人,个个顶着“上将”、“参谋长”这样响亮的名头,武器库只有两支猎枪和三把匕首;
“海军”更惨,就三条橡皮冲锋艇,连个固定港口都没有,“训练”就是在附近小河沟里划划船。
就这样,它每年还要郑重其事地搞“全军演习”,有时还邀预约成功的游客来看——士兵们煞有介事地举枪瞄着纸靶子,水兵们奋力划着橡皮艇转圈,整个场面既滑稽又透着一股天真的认真劲儿,像一群大孩子在玩一场超投入的战争游戏。
![]()
如今,这个沙漠里的奇观——摩洛希亚共和国,依然以“私人领地+微型国家”的身份存在着。
它当然影响不了世界政治,也搅不动全球经济。但它却顽强地活成了一个特别的文化符号,一个现实版的童话。
摩洛希亚就像一粒沙里建起的王国,它用一种极端的方式提醒我们:世界的奇妙和多样,往往就藏在这些最不起眼、甚至最让人匪夷所思的角落里。
它存在的本身,就是给这个平凡世界送上的一份带着幽默感的礼物。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