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各位看官老爷,麻烦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精彩内容不错过,方便随时查看。
文|万象硬核
编辑|万象硬核
«——【·前言·】——»
1988 年秋,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刚过,在四川一所学校教学的老师罗利群像往常一样在乐山附近的山岭考察。
忽然他远远就看见几棵树上开着像茉莉花一样的白花,在绿叶间特别显眼。
![]()
他放慢脚步悄悄靠近,仔细数了数,这样的树木加上苗子总共也就10来棵,其中只有几棵成年的正在开花。
作为早已摸清当地植物分布的“活字典”,罗利群却对这种植物毫无印象。
叶片的形状、花朵的排列方式,都和已知的植物不一样。
![]()
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开始了漫长的等待 —— 他知道,植物的果实往往是鉴定物种的关键依据。
从初秋到深秋,他往返山林十余次,终于在霜降前夕采集到了成熟的果实:
形状酷似旧时的秤锤,挂在枝头随风轻晃,却比常见的秤锤树果实更大更饱满。
![]()
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他初步判断这是安息香科秤锤树属植物。
这个发现让罗利群既兴奋又谨慎,他深知,当时该属仅有秤锤树等几个已知种,要确定眼前的植物是否为新种,必须进行精准比对。
![]()
没有便捷的通讯方式,罗利群便提笔给中国科学院南京植物研究所写了一封信,恳请对方邮寄秤锤树标本以供参考。
在那个信件往来需要数月的年代,他每天都盼着邮递员的身影。
终于收到标本的那天,他连夜在灯下展开比对:南京的秤锤树果实呈木质化,体型瘦小坚硬;
![]()
而自己发现的果实却是肉质多汁,手感饱满温润,一看就不一样。
罗利群高兴地不得了,于是他当即给这种植物命名为 “”,并开始撰写研究论文。
历经四年的反复核查与修改,1992年,罗利群的论文《四川秤锤树属一新种》在国内权威刊物发表,肉果秤锤树这一物种正式被世界认知。
![]()
然而很快他就发现,自1988年发现那10株野生植株后,中国西部再也没有找到过该物种的踪迹。
当时就觉得脊梁骨发凉,要是不赶紧保护,这刚被发现的物种可能就要灭绝了!
于是在1998年,罗利群下定决心启动人工繁育计划,他从野生植株上采集了400粒种子,一半赠予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一半留给自己实验。
![]()
在父亲屋后的小院坝里,他凑钱买了几个育种盘,小心翼翼地播下 200粒种子,从此开启了与自然的漫长博弈。
但谁知道这些种子种下去第二年的时候简直是一点动静也没有,直到第三年的时候才出了6棵苗子。
![]()
罗利群非常激动,而这也打开了罗利群人工繁育的大门。
那么肉果秤锤树为什么如此难以繁殖呢?
![]()
![]()
«——【·难以繁殖的树·】——»
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的研究指出,秤锤树属植物普遍存在种子发芽困难的问题,肉果秤锤树更是将这种“先天缺陷”推向极致。
与常见植物种子不同,肉果秤锤树的果实拥有特殊的三层结构:
![]()
薄而木质化的外果皮、厚而木栓质化的中果皮,以及坚硬致密的木质化内果皮,如同三层铠甲包裹着核心的种子。
最初,研究者曾以为是坚硬的果皮阻碍了种子萌发,但进一步实验发现,真正的症结在于种子的深休眠特性。
![]()
因为肉果秤锤树的胚发育不完全,且内部含有抑制萌发的化学物质,必须经过漫长的自然沉积才能打破休眠。
在野生状态下,种子往往需要在土壤中埋藏2-3年才能萌发,人工繁育即便精心照料,也难以缩短这个周期。
![]()
他2000年播下的720粒种子,直到2002年才长出322株幼苗,耗时近一年半。
更致命的是细胞学层面的缺陷:科学家研究发现,秤锤树属植物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染色体异常现象,导致小孢子发育频繁败育,这直接造成种子发育不完全,发芽率极低。
即便是成功萌发的幼苗,也面临着严苛的生长环境考验。
![]()
罗利群通过学校争取到的五分地,土壤贫瘠且土层浅薄,根本无法满足幼苗生长需求。
挖下去不到20厘米就是碎石,树苗根扎不深,风一吹就倒。
为了改良土壤,他自掏腰包买了几车优质土壤,用扁担挑、竹筐提,一点点垫厚土层。
![]()
肉果秤锤树对土壤酸碱度、排水性的要求同样苛刻。
野生植株仅生长在乐山特定海拔的酸性红壤中,人工移栽后一旦土壤 pH 值偏离适宜范围,就会出现叶片发黄、生长停滞等问题。
![]()
而且作为狭域分布种,肉果秤锤树野生种群仅10株,居群内个体基因交流受阻,导致遗传基础狭小,近交衰退现象明显。
罗利群发现,繁育出的幼苗中,约有20%存在生长缓慢、抗逆性差等问题,这正是遗传多样性不足带来的恶果。
![]()
保护物种不是养几棵树那么简单,得让它们能繁衍生息。
抱着这样的信念,罗利群开始在附近农村租地,从最初的五分地到一亩、两亩,最终扩展到三亩苗圃,地里的树苗也从几十株增加到几百株。
一晃33年的时间就过去了,随着技术日益成熟,肉果秤锤树的保有量不断增加。
![]()
从最初的10株野生植株,罗利群养到了如今的400余株成活植株。
更令人敬佩的是,他没有将这些树苗据为己有,而是启动了“无偿赠送计划”,将繁育成功的植株送给当地园林局、学校、植物园等多个单位,让肉果秤锤树走进城市园林。
因为罗利群认为,这样既能美化环境,又能降低物种灭绝的风险,这才是真正的保护。
![]()
如今,年过六旬的罗利群依然每天穿梭在苗圃里,他的背有些驼了,走路也不如从前利索,但只要说起肉果秤锤树,眼里就会泛起光芒。
人类只是自然界的一员,每个物种都有存在的价值,现在看似无用的植物,说不定将来就能为人类带来惊喜。
![]()
在乐山的青山绿水间,那些随风摇曳的肉果秤锤树,不仅是濒危物种重生的见证,更是一位普通教师用一生践行使命的生动注脚。
参考:
新华社新媒体《新华全媒+|从10到400多,他用33年抢救这种濒危植物》2021-10-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3026477717811030&wfr=spider&for=pc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