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饭缩成半碗、辣白菜里漂虫尸、过期3个月的咖喱包把牙崩掉......
难以想象,这是发生在2025年一国军队中的惨况。
最魔幻的是,这荒诞一幕并非发生在任何贫困国家,而是发达国家行列、常年接受美国援助的韩国身上。
人均GDP可以突破3.5万美元,泡菜出口也能创下50亿新高,可同一拨年轻人,却在零下20℃的哨所里,端着22元人民币配额的“战斗口粮”苦苦支撑。
这极端撕裂的一幕不禁让人叩问,为何富得流油的韩国人,自己的士兵都养不起?
餐食堪忧
2025年,韩国人均GDP已突破3.5万美元,首尔街头的奢侈品店、高端餐厅、网红咖啡馆比比皆是,年轻人在社交媒体上晒着人均15000韩元的早午餐,一杯冰美式要价5000韩元,一块雪花韩牛在百货公司柜台里标价每200克近4万韩元,城市灯火通明、肉香四溢。
然而,就在距离江南区不到四十公里的京畿道某前线部队,义务兵们正把午餐盘里的米饭刮得一粒不剩,因为战士们知道,这一顿要是吃不饱,下一顿得等到六个小时后。
而那时端上来的,大概率还是泡菜、白饭和一勺可疑的褐色酱汁。
他们的伙食标准,是国防部定下的每人每餐8033韩元,约合人民币22元。
在首尔便利店,这个钱刚好能买一份三角饭团加一小罐咖啡,连加根热狗都不够。
可军营里要用它撑起三顿饭,早餐、午餐、晚餐全算在内,平均到每一顿只剩7块多,比隔壁高中食堂的补贴价还低一半。
![]()
于是,白饭加泡菜成了最稳妥的组合:米饭能压秤,泡菜能提味,成本几乎忽略不计,蛋白质却无处可寻。
士兵们开玩笑把午餐肉称作“黄金”,因为一周只能见到两次。
同样的8033韩元,放在首尔大学食堂,可以吃到酱烤鸡胸、凉拌菠菜、海带汤加无限续饭;放到空军士官学校,还能加一杯酸奶。
可普通战斗兵没有这个选项。
![]()
2024年9月,韩国国家人权委员会抽查全国十一个部队厨房,发现六个仓库里存放着过期半年的咖喱块、8个月的午餐肉和1年的速溶豆浆粉。
由于军费压缩,后勤部门不敢大批量报废,只能让厨师“优先使用”,于是餐桌上出现“咖喱颜色发灰、午餐肉表面渗油”的奇观。
士兵们自嘲:“我们不是在服兵役,是在服‘耐’役,耐饿、耐咸、耐防腐剂。”
同年11月,某海域防卫团士兵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晚餐:白饭、辣白菜、一小碟黑色酱汁。
![]()
照片被网民疯狂转发,点击量破千万,国防部不得不出来道歉,可第二周的菜单依旧原样,只是把酱油换成了更便宜的醋拌辣酱。
对比之下,驻韩美军基地的自助餐台显得格外刺眼:牛排、三文鱼、披萨、墨西哥卷饼不限量,冰淇淋机24小时运转,感恩节还有整只火鸡。
韩国士兵隔着铁丝网都能闻到肉香。
甚至,韩国军队的餐标连监狱餐都不如。
韩国监狱的伙食预算确实是每人每天12000韩元,比士兵高出近五成,且依法保证每周两次水果、每日一次乳制品。
士兵们听说后苦笑:“我们没犯罪,却吃得更差。”
也因此,韩国士兵们私下里对军方领导人已经怨声载道一片。
但殊不知,军方不过是这条黑色产业链的一环,他们的伙食费大多流入了那些无量厂商的腰包。
军方勾结
韩国军队的伙食黑洞,表面看是8033韩元的预算卡住了士兵的胃,真正被卡住的却是整条供应链的喉咙。
国防补给司令部每年要为七十多万官兵采购超过四万吨主副食品,从大米、泡菜到牛肉、牛奶,总额高达一点八万亿韩元,折合下来平均每人每天的真实采购价其实接近一万两千韩元,比下发到连队账面上的8033韩元多出整整四千。
可多出来的钱去哪儿了?
秘密藏在一张张“指定合同”里。
过去十年,陆军九成以上的肉类、禽蛋、即食咖喱包被三家名字听起来毫无关联的公司包揽:DL食品、Korea ProTech、Prime MilSupply。
![]()
三家公司注册地分散在首尔江南、京畿道平泽、仁桂保税港区,看似竞争,实则股权穿透后的大股东名单里反复出现同几位退役将领的亲属姓名。
2023年监察院提交给国会的秘密审计报告里,调查员调取了DL食品过去五年的出货单,发现其供应给陆军的冷冻午餐肉,单价为每千克八千四百韩元,而同期同一工厂出口到阿联酋的同等规格午餐肉离岸价仅为五千二百韩元,韩军采购价高出海外市价六成。
更离谱的是,这批午餐肉在工厂出库时就已剩九个月保质期,漂洋过海运到平泽港,再进部队冷库躺了六个月,发到士兵手里时往往只剩最后两三周,表面渗油发灰,厨师不得不用重辣重盐掩盖异味。
审计员随机抽取十二包送检,其中三包亚硝酸盐超标近一倍,被专家评价为“长期食用存在致癌风险”。
![]()
然而DL食品依旧稳稳拿到2024年度陆军百分之五十七的肉制品订单,理由是“冷链资质齐全、过往供货记录良好”。
同样的戏码在泡菜上更加赤裸。
韩国每年消耗泡菜近两百万吨,军队作为国民泡菜消费大户本可享受产地直采价,但国防补给司令部坚持通过中间商“Korea ProTech”统一进货。
2024年春天,该公司与全罗南道三家泡菜厂签下的合同显示,每公斤泡菜出厂价为一千一百韩元,而进入军营仓库的结算价却高达一千九百韩元,中间差价被标注为“冷链拆装费、质量抽检费、紧急调运费”。
更可恨的是,层层剥削后到军队后勤手里的泡菜,依旧是惨不忍睹,辣白菜叶片发黄,酱汁里漂着黑色颗粒,实验室检测为霉菌菌落总数超标两万倍。
![]()
冷链只是遮羞布,真正让供应商有恃无恐的是时间差游戏。
根据现行《军需品验收条例》,食品到库后只需抽检百分之二,且抽检项目在采购目录里被精简到只剩三项:重量、温度、外观。
微生物、重金属、保质期审查统统留给后续跟踪。
换句话说,只要卡车过磅时重量不少、红外测温仪显示零下十八度、包装没有明显破损,就算合格。
于是供应商把临期肉品先送进军队冷库,等于免费获得一个“官方认证”的冷藏仓库,一旦部队在几个月后发现过期,责任就被切割成“储存管理不善”,与供货质量无关。
![]()
每年冬季演习、护国演习期间,部队需要额外加餐,这也成了三家厂商趁机捞取钱财的机会。
军方餐饮正常招标至少要走十五天流程,供应商于是被允许走“特采”通道,无需比价。
2024年护国演习第一周,Prime MilSupply以“前线寒流加剧、需要高热量即食口粮”为由,紧急供应十二万份咖喱牛肉包,每份结算价九千三百韩元,比正常价高出百分之三十五。
审计人员事后追查,发现这批咖喱包早在演习前两个月就已生产完成,一直躺在仁川保税仓库,所谓紧急采购不过是把早已准备好的临期存货换个仓库标签,却又对此毫无办法。
供应商敢于如此嚣张,靠的是一张“退役将领—军需官员—中间商”的旋转门。
过去五年,国防补给司令部科长级以上岗位,有百分之四十三在退役后两年内进入这三家供应商或其下游物流公司任职,年薪翻倍。
韩国士兵们饥饿的胃,早已被合同、股权和旋转门这条供应链牢牢锁死。
而更让韩国士兵心寒的是,军方制度对他们的遭遇始终保持着冷漠态度,而这也加剧了士兵们伙食惨淡的情况。
制度性冷漠
韩国士兵吃不饱,从来不是简单的“钱不够”三个字就能打发,更深层的根子藏在军方制度对“饿”这件事的习以为常里。
朝鲜战争后,韩军整套编制几乎照搬旧日本帝国陆军的“半饱训练”逻辑,认为饥饿能让士兵保持进攻性,也能磨炼服从意识。
六十年过去了,韩军早已换上传数码迷彩、开出K2黑豹坦克,可这条“饿不死就行”的铁律却被写进了无形的操典。
新兵入伍第一天就会听到那句代代相传的训词:“吃饭是为了打仗,不是为了享受!”
于是饭堂里没有椅子,全程站立;每餐限时十分钟,先吃完的人要高高举起空盘,等全员结束一起列队离开;想添第二勺饭,必须高声报告,班长视当天训练强度“酌情”批准。
![]()
所谓“酌情”,最后往往会变成不批准,因为后勤官月底结算时会把这笔开支写进“超支说明”,连长不想在营务会上被点名,干脆默认一勺政策。
2024年陆军训练所内部问卷里,百分之七十六的新兵回答“从未在午餐添到第二勺米饭”,
韩国陆军每年两次人事评定,打分项包括射击合格率、战术指挥成绩、装备完好率、安全事故记录,唯独没有“伙食满意度”。
即便2024年国会通过《军队人权保护法》要求引入福利环境分数,国防部也只是把餐饮评价设为参考子项,不占权重。
于是部队主官把全部精力放在实弹射击和夜间机动演练上,只要不出训练亡人事故,就能拿到高评分,伙食再差也不影响晋升。
2023年,庆尚北道某步兵团因为“年度战术考核全国第一”被授予部队荣誉旗,可同一年,该团被士兵匿名举报“连续三个月晚餐无肉”。
监察组下来调查,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训练成绩说明体力管理没问题,调查最终不了了之。
结语
泡菜再香,也扛不住一天三顿,飞机再炫,也填不了胃的空洞。
在2025年的今天,韩国军方却还在痴迷于“饥饿游戏”。
伙食问题正在成为与老兵霸凌一样的顽疾,困扰着韩国军队的进步。
毕竟,连肚子都守不住,还谈什么“保卫国家”?
参考资料
韩国军队伙食吃龙虾?军内供餐问题依然严峻遭质疑,韩网友:作秀
华夏经纬网 > 军事 > 国际军事 2022-10-07
供餐问题依旧严峻,韩国军队伙食吃龙虾遭网民质疑:作秀? 观察者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