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学快速发展的今天,没有哪位医生能够自己全面掌握所有最新资讯和论文。在门诊和病房连轴转的日子里,一个知识渊博、随叫随到的AI助理显得尤为珍贵。近期,医疗人工智能(AI)领域迎来两位重量级选手:美国的OpenEvidence和中国的百小应。这场中美医学AI的对决,究竟谁能更好地服务中国医生?
国际巨头:OpenEvidence的临床级实力
据悉,OpenEvidence已获得2.1亿美元B轮融资,估值飙升至35亿美元,其实力不容小觑。这个由哈佛经济学博士Daniel Nadler创立的AI医疗公司,已通过美国医师执照考试,40%的美国医生正在使用这一临床级大模型。
![]()
从实际应用来看,OpenEvidence表现出色。当询问“如何治疗抗磷脂综合征相关性肾病”时,它给出了详尽的回答:以华法林抗凝为核心治疗,免疫抑制剂用于难治性病例,并附上了详细的参考文献。
更重要的是,OpenEvidence与NEJM、JAMA等顶尖期刊杂志合作,每一条医学建议都有据可依,大大增强了其可信度。但遗憾的是,这一优秀工具目前在中国还无法使用。
国产新星:百小应的本土化优势
好消息是,我国已推出了自己的类似产品——百小应。这是百川智能推出的面向中文医疗场景优化的大语言模型应用,旨在真实的中文临床语境中,为医生和公众提供更贴近本土医疗生态的智能服务。
![]()
在实际测试同一问题时,百小应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
二者均指出:推荐奥希替尼作为该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但不同的是,在引用来源方面,百小应引用的是2025.v8版肺癌NCCN指南,而OpenEvidence则是引用Lancet、NEJM等顶级期刊,两者引用都足够权威。
![]()
在实践过程中,百小应的三大优势令人印象深刻:
1.中文医学语境:更懂中文病历表述、国内常见缩写与医嘱语气,回答更贴近本地临床沟通习惯。
2.知识底座扎实:大模型持续往医疗垂直能力上加码,为医学任务中的稳健性做技术铺垫。
3.本土资料对接:在合规前提下,能快速吸收中文指南、药品说明书与国内会议要点,减少信息丢失。
不仅如此,从医学逻辑层面分析,百小应或许更具优势。这主要体现在百小应构建了完善的决策树模型,不仅融入了ESMO 2024泛亚指南,还充分考虑了CA199升高所反应的肿瘤负荷,展现出对本土化特征的敏感性,也显示了对本土医疗实践的深入理解。此外,百小应还纳入了免疫组化指标,直接关联肺源性因素。相较之下,尽管OpenEvidence引用了权威资料,但其分析略显表层,回答中忽略了联合选项,且证据多偏重于美欧试验。
横向对比:谁更适合中国医生?
无论是百小应还是OpenEvidence,都能在以下场景中立即发挥作用:
1.药品速查:输入“硫唑嘌呤与别嘌醇合用的风险与剂量调整”,获取要点清单。
2.文书与宣教:生成《系统性红斑狼疮日常注意事项》,可直接门诊打印。
3.鉴别诊断清单:提供症状+关键检验,获取鉴别提示与排错思路。
4.指南要点速览:询问最新治疗指南核心更新,获得条目化+可操作项。
5.门诊沟通辅助:用通俗语言解释医学术语,提升医患理解一致性。
6.科研写作草稿:给定研究问题+数据结构,梳理统计方案草案。
而将百小应与OpenEvidence、DeepSeek、ChatGPT进行对比,发现各有千秋:在语言与语境适应度上,百小应和DeepSeek在中文理解上天然占优,处理“甲功”“肝功”等缩写更得心应手。而ChatGPT在英文文献与国际指南检索方面实力强劲,但中文医疗语境中偶有“水土不服”。
最关键的是医学幻觉问题,包括伪造文献/指南、时效性偏差、中英文迁移失真等——这是医生最不能容忍的。而测试数据显示,百小应(搭载M2 plus)在医疗场景幻觉率控制上表现优异,这对于临床应用至关重要。
![]()
使用AI助手的三大核心注意事项
1.AI不能替代临床决策:它是“助理”,不是“主治”。最终判断必须由医生作出。
2.信息必须二次核实:尤其用药剂量、禁忌证、联合方案,需对照权威指南/说明书/院内规范。
3.患者隐私红线:不要输入任何可识别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就诊号等。
同时,需要澄清几个常见误区:AI诊断并非100%准确;有了AI仍需持续学习;不同AI在医学场景下的专业度存在显著差异。
未来已来:医生如何与AI共舞
作为医生,可将AI视为“第二把刀”:第一把刀是临床推理与团队分工,第二把刀是信息整合与表达能力。百小应等中文医学AI,正让这第二把刀更加锋利。
虽然AI无法替代医生的温度和智慧,但可以成为我们对抗疾病、提升效率的“超级助手”。当医生学会“问得准、核得严、用得稳”,医疗效率与质量的提升便是顺理成章的事。
未来,最有价值的医生是那些能够在医学AI基础上,结合自身知识、常识和逻辑作出合理判断和决策的专业人士。百小应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国产AI在医学领域的巨大潜力和独特价值。
医学AI的时代已经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