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岁的李政道魂归苏州,与妻子秦惠䇹合葬的消息,让这位物理巨擘的一生再度被回望。
他31岁拿诺奖,却与挚友杨振宁决裂半生;他用5216份基金书写思念,独身28年只为兑现爱的承诺。
![]()
1926年出生的李政道,老家在苏州,家里人都叫他“三糊涂”。
这可不是说他笨,而是他读书太入迷,总把随身物品丢得无影无踪。
![]()
12岁时,他总蹲在苏州东吴大学附中的瑞云峰下刷题,战火里辗转到江西,老师跑了他就自学,还客串起“小老师”。
17岁没高中毕业证,靠“同等学历”硬考进浙大,读了几天电机系觉得不过瘾,直接转去物理系拜师大咖。
在西南联大,李政道结识了杨振宁,两人都常找吴大猷先生请教,年轻的李政道很敬重这位学长。
![]()
1946年,经吴大猷推荐,他以大三学生身份赴美,在芝加哥大学直接跳级。
别人要走的本科、硕士、博士三步路,他两年拿本科,接着直升博士,24岁就戴上了博士帽。
![]()
23岁时,他和杨振宁等人提出新理论,29岁合作挑战物理界的“宇称守恒”定律。
1957年,两人捧回诺贝尔物理学奖,31岁的李政道成了诺奖史上第二年轻的得主。
![]()
可这份荣耀,却成了友谊的分水岭。
最早合作论文时,署名“杨-李”还是“李-杨”就有过分歧,后来因相关报道的署名排序,两人彻底闹僵。
这场分裂成了物理界的遗憾,李政道也坦言这是民族的悲剧。
![]()
直到2025年,李政道研究所公布的资料里,一张1956年的黑板底片给出关键线索。
上面写着核心理论,背面还有杨振宁来访的记录,为这段公案留下了实物佐证。
![]()
事业上的纠葛之外,李政道的感情世界满是深情。
1948年在芝加哥车站,他遇见了苏州姑娘秦惠䇹,一改“不成名不恋爱”的誓言,1950年就结了婚。
![]()
秦惠䇹退学全力支持他,哪怕他因拒绝“忠诚宣誓”丢了工作,也始终是他的后盾。
1996年秦惠䇹病逝,李政道关在书房画了幅竹,盖下“竹君文心”的印。
![]()
之后多年,有人劝他再找个伴,甚至有女士主动表白,都被他婉拒。
他说心里的屋子早已挂满妻子的画像,再也容不下别人。
这份思念化作了“䇹政基金”,用两人名字中的字命名,专门资助本科生做科研。
![]()
到2024年11月,已有5216名学子受益,2025年兰州大学的立项数还涨了23%。
对祖国,李政道的赤忱从未改变。
1972年首次回国后,他四处奔走推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立项。
![]()
1988年这台机器首次对撞,如今还在运行,甚至出现在《三体》剧中。
他张罗的CUSPEA计划,10年送915人赴美深造,后来走出十余位两院院士。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制度,都有他奔走的身影,2016年还促成了李政道研究所揭牌。
2024年8月4日,98岁的李政道在旧金山离世。
三个多月后,在他生日那天,骨灰回到苏州,与分别28年的妻子合葬。
![]()
这位一生开挂的天才,终究在故土完成了最后的浪漫。
你心中的李政道,是执着的科学家,还是深情的丈夫?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官方信源:
澎湃新闻客户端:《兰大师生参加“䇹政基金”第二十七次年会暨管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2025年10月22日)
中国青年网:《与正负电子对撞机一起过年叩击微观世界大门》(2024年2月18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