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工业污泥、垃圾渣土摇身变成标注“肥沃营养”的园艺土,流向千家万户的花盆菜地;当重金属超标的“毒土”通过电商平台大肆售卖,威胁着无数人的健康与土壤生态,淮安沃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疯狂逐利已然突破法律与道德的双重底线。而这起触目惊心的违法事件背后,监管部门的核查失职、监管失守更令人愤慨——没有监管的缺位,就难有黑心企业的嚣张,必须以最严厉的惩处,还市场清明、还公众安心。
![]()
淮安沃隆农业的违法行径,早已不是“暗箱操作”的隐秘勾当,而是明目张胆的“顶风作案”。在淮安市马头镇的厂房内,恶臭烟尘肆意弥漫,工业污泥与生活垃圾混杂堆放,无任何无害化处置设备却能批量生产“花香泥”等多个品牌的“营养土”;公司负责人直言“主要用污泥才有竞争力”,拿着政府固废处置补贴却干着“变废为毒”的勾当,年营业额超亿元的“生意”,通过抖音等平台销往全国,部分产品销量突破200万件。更讽刺的是,这家企业曾因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多次被处罚,却依然屡教不改,甚至将重金属超标的“毒土”推向市场——如此嚣张的违法底气,恰恰源于监管环节的层层失守。
![]()
监管的缺位,是黑心企业疯狂逐利的“温床”。我国《有机肥农业行业标准》明确禁止污泥、钢渣等危险物料用于营养土生产,《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重金属含量有严格限制,而沃隆农业的“毒营养土”公然违反上述规定,为何能长期生产、全网售卖?企业厂房与钢渣处理厂废料区连成一片,生产过程中恶臭扰民、烟尘污染,监管部门为何视而不见?企业拿着政府固废处置补贴,却未履行无害化处置义务,反而将废料加工成“毒土”,补贴发放后的核查监管为何形同虚设?从生产环节的环保核查,到产品质量的抽检监测,再到电商平台的销售监管,多个环节的“失守”,让本应筑牢的安全防线彻底崩塌,最终让消费者沦为“毒土”危害的受害者。
![]()
重金属超标的“毒营养土”,其危害远超想象。这些有毒物质会通过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长期食用种植于“毒土”中的蔬菜,可能导致重金属在人体内蓄积,损害肝脏、肾脏等器官;同时,“毒土”随意丢弃或使用,还会污染土壤、地下水,破坏生态平衡,造成难以逆转的环境损害。而这一切本可避免的后果,皆因监管部门的失职渎职,让违法企业有机可乘、有恃无恐。监管者手握公权,肩负着守护市场秩序与公众利益的重任,却未能履职尽责,对明显的违法迹象视而不见,对企业的屡次违规放任不管,这种“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本质上是对公众健康的漠视,对法律法规的亵渎,必须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
法律的尊严不容践踏,公众的利益不容侵害。对于淮安沃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必须以《环境保护法》《土壤污染防治法》《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从严从重处罚:没收全部违法所得,销毁库存“毒营养土”,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的刑事责任,让疯狂逐利者付出“倾家荡产”的代价,形成“违法成本高于收益”的强烈震慑。
对于监管失守的相关渎职人员,更要一查到底、绝不姑息。纪检监察与相关部门应迅速介入,查清监管环节中是否存在不作为、慢作为、滥用职权、利益输送等问题,无论是日常核查的失职人员,还是补贴监管的渎职干部,都要依法依规给予党纪政务处分;构成犯罪的,坚决追究刑事责任,以“终身追责”的力度,倒逼监管部门履职尽责,让“监管为民”不再是一句空话。
市场不是“法外之地”,监管不能“形同虚设”。淮安沃隆农业的“毒营养土”事件,为所有企业敲响了警钟:诚信经营是立身之本,违法逐利终将自食恶果;更给监管部门发出了警示:监管责任重于泰山,失守必被究、渎职必受罚。唯有坚持“双惩无赦”,让疯狂逐利者付出沉重代价,让监管失守者承担应有责任,才能筑牢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的防线,让消费者买得放心、用得安心,让健康的土壤滋养出真正的“绿色希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