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昨天的文章中,我们在杭州西湖的岸边,逛到了张苍水墓。与它相距50米的另一处墓,则是民国抗清义士章太炎墓了。
![]()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章太炎墓,距离张煌言墓会这么近呢?因为章太炎敬慕张煌言,表示“生不同辰,死当邻穴”,所以便葬在这里了。
这是我在2023年3月,在西湖边避雨的时候,发现了这两座墓。倘若这二位抗清义士地下有知,应该会有不少话要聊吧。
![]()
章太炎生于公元1869年,也就是清同治年间,他在二十五岁的时候,看到中国在甲午海战中,被日本打败,从此便有了救亡图存的想法。
一开始,他把希望,寄托在康梁变法上,还给康有为的强学会爆过金币,此外还给李鸿章上过书,帮张之洞办过报纸。
![]()
在百日维新失败,戊戌六君子被害之后,章太炎对满族的统治者,是愈发不满。他也看明白了,之前的那几位,全都是治标不治本的人物,挤不出来多大的浓水。需要有更厉害的人物,来改地换天。
终于,章太炎等来了孙中山,并且加入了同盟会。就在他加入同盟会的那一年,也就是1906年,他写下了《逐满歌》。
![]()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把这首长诗的全文,找来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歌,真是把清朝那些皇帝的底裤,全都给扒干净了。
那个用人命堆出来的文正公,也在这里边被定性了。以前文正这个谥号,是对一个人的赞赏和肯定。但自从这位文正公往后,这个谥号的含金量,也为之大打折扣了。
而在诗的末尾,他把康梁二人也拎了出来,批判了一顿,原因咱们之前说过了,这些人的办法根本没个卵用,如果不推翻满清朝廷,那么一切的努力,就都等于白费。
![]()
在1912年,满清朝廷终于被推翻了。张煌言生前未竟的事业,总算是在民国期间,迎来了初步的成果。不过驱除鞑虏这种目标,原本是明末的事业,为什么在几百年之后,还能在民国期间被成功捡起来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民间的反清斗争,从来就没有停过。这个有专家考据过,在清朝的每个10年里,少则会爆发上百次起义,多则上千次。
![]()
课本上只写了一个太平天国,其实同时代还有好几千次起义,只是历史书太窄,写不开而已。哪怕我们在贵州的深山里自驾,都能在马路边,看到反清义军的纪念碑。
![]()
证明普通老百姓,对清朝的反抗,从来就没有断绝过,只要有人反抗鞑子,就会冒出来一大帮人帮帮场子。他们互相可能都不认识,但没关系,先帮完场子再说。
可见那个时代,就是一个装满火药的大桶,只需一个火星子,便能激起一场大爆炸,只是大家,都在等待第一个火星子的出现而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