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正在埃及考古的上博副馆长陈杰接受本报专访:以更强使命感推进联合考古项目

0
分享至



日前,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埃及总统塞西致贺信中提及,上海博物馆“古埃及文明大展”成功举办,中埃联合考古队正在萨卡拉金字塔下共同探索神秘的古埃及文明,让上海博物馆干部职工倍感振奋、备受启迪。此次上博考古队领队、上博副馆长陈杰正带领队员在埃及开展紧张考古工作,11月4日,他在接受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埃联合考古工作已于10月开始,目前进展顺利,预计在今年12月底到明年1月初结束本年度发掘任务。“贺信是对我们的鼓舞和鼓励。我们会力争做更多扎实工作、取得更多扎实成果,以更强的使命感和严谨科学态度推进联合考古项目。”



联合考古筹备期间,上博副馆长陈杰率队赴埃及进行考古调查

孟菲斯是埃及历史上第一个首都,数千年来,孟菲斯古城深埋农田之下,发掘难度极大,是埃及考古工作重中之重。

陈杰带领的多学科团队成员来自上海博物馆、北京大学等多个学术科研单位。“这里比北京时间慢6个小时”,陈杰回忆,考古队看到总书记贺信时已是第二天一早,“大家一觉醒来,看到到处都在转载贺信内容,非常兴奋。信中不仅对大埃及博物馆开馆表示祝贺,也对博物馆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使命担当做出认可和指引。”

经过前期考察和与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协商,考古队最终选定古都孟菲斯核心地区的塞赫迈特神庙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为了避开炎热的天气,我们每天早上7点就赶到工地现场,一直发掘到13时,接着回驻地完成资料整理工作。”陈杰透露,初到埃及时天气预报显示33摄氏度,但户外紫外线很强,近来实际平均气温都在40摄氏度以上,最热的一天达到49.2摄氏度。他笑着表示,“出来考古,各方面都有心理准备,大家不用担心。”

孟菲斯地区考古还有很多未解之谜,在陈杰看来,能够参与这样一个核心遗址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遇。“这不仅是对我们学术能力的信任,也是两国长期友谊的最好证明。”上博和埃及考古工作人员每天在一起工作,双方密切交流、相处融洽。通过联合考古,也在推动文化之间的交流和民心相通。

上海博物馆是首个在埃及孟菲斯地区获得发掘许可的中国考古团队。此前,上博曾与斯里兰卡组建联合考古队,成功赴斯里兰卡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此次再度带队出海赴埃及考古,陈杰更感责任重大,他表示,长期以来,西方学者主导埃及学术研究和学术话语权,在埃及这样一个重要的世界文明发祥地开展考古工作,本身就是中国文化实力提升和国家形象展示的体现,“它表明了中国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探索者、参与者,也正在成为世界文明遗产的积极参与者和守护者。”


观众在参观上博古埃及文明大展 赖鑫琳 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汇聚文明力量”,真正参与到海外考古中,也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不同的解读视角。“以往我们的考古聚焦中国本土,现在能将中国100多年来积累的考古理论、方法、经验应用于海外考古实践中,有利于提升中国在世界早期文明研究中的地位。”陈杰说,“希望上博在埃及考古项目中的努力尝试,与众多海外考古项目形成合力,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考古学发展贡献力量。”

原标题:《正在埃及考古的上博副馆长陈杰接受本报专访:以更强使命感推进联合考古项目》

栏目主编:施晨露 题图来源:上海博物馆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钟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观新闻 incentive-icons
上观新闻
站上海,观天下
382405文章数 75773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