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继续连载关于前波波夫第五号无线电中心的系列文章。该中心的设施曾位于共青城郊外。如今,这个无线电中心的许多天线系统已经被彻底拆毁,只能在我们的照片中看到它们的模样——比如这张。
在第一部分中,我们简要介绍了无线电中心的历史,并展示了管理大楼和第二技术楼;在第二部分,我们漫步于短波段的同相水平天线区;而在本篇第三部分,我们将介绍中波天线系统“微曙光”,其全长达1360米。
![]()
排列成一条直线的天线桅杆从树梢上方伸出,远远就能看到。
![]()
如今,这组天线已经不存在了——几年前被完全拆除。
![]()
所以,它如今只保存在我们的照片里。
![]()
我们来看看它当时的样子。
![]()
![]()
这座天线的电容负载导线网平行于地面水平拉伸,固定在间隔80米设置的横梁之间。横梁安装在17根带接地的一点式天线桅杆上,这些桅杆通过拉索固定。
![]()
这就是其中一根拉索的样子。
![]()
在所有桅杆的中央,有一条馈电线贯穿而过,通向第二技术楼——发射机就设在那里,我们在第一部分中曾经在那附近漫步过。
![]()
这是一座具有双重用途的定向天线。至今,人们仍在争论它是否曾被用于干扰“不受欢迎的外国电台节目”。对此争论下结论并非易事——我们在以往类似天线的评论区里已经多次见识过这种争议。因此,这里我们就不去辩论了,只是仔细看看它的样子,让无线电专业人士在评论中自行发表看法。
![]()
我们来看一下其中一根桅杆的支撑点。
![]()
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立在混凝土基座上,没有绝缘体,也就是说是接地的。
![]()
很遗憾,我们去参观时天气并不理想。
![]()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种天气下可以更清楚地看到所有馈线以及天线网格本身。
![]()
在中间支撑上的同心馈线用于为天线供电,背景中可以看到上一部分提到的同相水平波段天线。
![]()
![]()
![]()
现在,这个天线综合体已经完全被拆除,只能通过照片留存。
![]()
在下一部分,我们将展示已拆除的传输站技术楼——这是由第5号波波夫无线电中心(Радиоцентр №5 им. Попова)各站点中最早投入使用的第510号设施的建筑。到这里暂时就先讲到这儿。
![]()
感谢观看「本频道编译的内容」我们下次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