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次投稿将同时发布六大平台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等大河文学融媒体矩阵平台。需转载原创文章的可申请授权(编辑微信:dahewenxue2020)。大河文学投稿邮箱:dahewenxue@126.com
![]()
“红波,你在哪儿?”接到电话,小姑就关切地问,接着又说,“老院子的石榴熟了,又酸又甜,一共12个。落了两个,给他们分了5个,还剩5个。你哪天回来摘了捎回去。院子里还有嫩南瓜,油光闪亮,摘几个。”
小姑说的石榴树,长在老院子东南角,只有1米来高,拇指粗细,长在沙石填充的房基里,土地瘠薄,光溜溜的全是粗沙粒,地方也逼仄得很,东边是邻家的房子,西边是一棵五六米高、碗口粗细的大桃树。今年春夏连旱,许多树木都被旱死。它身小力薄,根基尚浅。那孱弱的、麻杆似的石榴树怎么说也能难结出大石榴。我只在给桃树喷农药时象征性的对着含苞欲放的石榴花敷衍了事地喷了几下,可它竟然顽强地结出大石榴,确实是个奇迹。彼时石榴花“山青指问红何样,说是石榴花欲然”,团团簇簇布满梢头,红艳似火,如锦似绣、如霞似雾。石榴叶光滑细长,绿如翡翠、亮如琉璃,娇嫩欲滴。小小的石榴树,浑身上下花红叶绿,枝繁叶茂,仿佛有遏制不住的激情在涌动。
这棵石榴树是父亲三年前所栽。当时仅有筷子高低,身材细的像毛线。孤零零的呆在那里,像贾平凹笔下的小桃树一般羞涩、矜持。父亲已在房基里栽下桃树、杏树,对这棵弱得像草一样的石榴树却疼爱有加,像对待孩子一般护理。而今,石榴树结出了果实,但病魔却不等父亲享用,生拉硬扯带走父亲两年有余,又生生拉走母亲已半年,任凭我涕泪涟涟、肝肠欲断。
想起石榴树,仿佛父母历历在眼前。爷爷去世早,小姑只有6岁,我的父亲也只有十几岁。在那艰难的岁月里,父亲一路照顾,栉风沐雨,相依为命,把小姑抚养成人。如今小姑已年逾古稀。家里改善生活,父亲总要给小姑留一份。小姑生活不如意,父亲经常力所能及的接济。母亲和姑姑处的也像亲姐妹,几十年来从没有红过一次脸,没有一句高腔话。父亲病重期间,小姑隔三差五送吃的喝的。几十年来,一大家人虽家境清寒,却患难与共。父亲和姑姑把手足情深演绎得朴实无华,他们在用最温情的方式传递着亲情的力量,赢得街坊邻居啧啧称赞。日子清长,但其乐融融,两家如同一家。在我的身边时常听到因为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亲戚闹得如陌路、似仇人,但我们两家历经几十年的风雨,仍然和睦如初。父母过世后,姑姑帮忙照看老院子,在院子里种上了各种蔬菜。姑姑说回到老院,仿佛兄嫂在身边。我明白。小姑也许是在用这种方式留住我的父母,她的兄嫂,从小到老的亲人。是经过几十年年岁月拷打磨砺,历久弥真的血水情深。父母厚德,首先把亲情锻造得颠扑不破。
父亲在世时常常教导我要敦厚勤奋、与人友善、诚恳守信。他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我做了几十年的榜样。上个世纪70年代,家里穷的揭不开锅,但父亲还是收留了驻马店一个因灾荒四处奔波卖毛笔的人,让其在我家住了10来天。天连续下雨一个多月,扔在树杈上的禾苗都结出了谷穗,驻马店人在我家一同吃粗粮咽野菜,多年后,还互有往来。南来北往的小商贩误了饭点或遭了难,父亲也会尽力收留,尽管当时我家还十分贫穷。他说,穷人很难,暂时住咱家是咱家的福气,谁还没有个生活的坎。在父亲的言传身教之下,我也曾照顾一个患小儿麻痹行动不协调吃饭都非常困难的学生,直到他毕业。我坐在他的桌对面,打饭打菜,尽己所能。父母善行,把仁爱的种子埋在了我心里。
在我的印象里,父亲像一块土地,总是竭尽所能的“出”,最大限度的“容”。为人有品,行事有德。在我们兄妹三人上小学时,要轮流管老师吃饭,轮到我家时,我家必倾其所有恭恭敬敬地招待,甚至要提前筹划好几个月。计划经济时代,物资短缺,我家地少人多,虽不至于挨饿,却常捉襟见肘,黄豆、花生、鸡蛋、干菜非等到管老师饭时才能吃。老师们喜欢上我家,我家敬之如宾,我们也盼望,因为可以借此改善生活。有时,老师误了饭点,也来我家,是我家的熟客。教过我的老师,父亲都认识,言语神态满是恭敬。我们兄妹也从没有惹过父母生气。一直到现在,我对老师非常地恭敬,常想没有老师当年的教导付出,哪有我的今天,他们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母亲更像一团水,温和善良像她的名字一样,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对街坊邻居都是有求必应,能帮尽帮。在父母的营造下,我们一家虽凄苦却幸福。父母的言传身教,教会了我尊敬与敬畏。
父母晚年在小院子里下各种各样的果树。而今我们在品尝杏软桃脆、石榴甜葡萄酸,往事一幕幕闪现眼前。看着面前的石榴“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颗颗石榴籽像晶莹的珍珠,红艳艳、密匝匝、亲密密、透灵灵,他们密密实实地抱在一起,像紧密团结的一家人。我想父母也许是祈愿我们一家像石榴一样和睦团结、心地澄澈,而栽下的一颗心心念的石榴树,作为给予我们的遗产、留给我们的宝藏吧。睹物思人,如今我也在教育的田地里向学生传达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引导他们精诚团结,像石榴籽一样。 恍惚中,我感觉父母在远处深情地凝视着我。
石榴是软籽,含在嘴里,一股清甜如琼浆玉液。吃着石榴,我在想我是家庭中人,为人父为人夫;我是社会中人,是公民、是党员、是教师,承担着社会责任和义务。父母“勤劳葆本色,简朴育精神”为我留下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足以让我享用一生。他们虽然普通,有着中国农民普遍具有的淳朴善良,但他们为我留下了念想、留下了回味、留下了使命、留下了对生命更深一层的理解。我该怎么办?把父辈的灵魂和对生活的热爱,用另一种方式表达,用另一种途径播撒。撒贝宁说:“如果命运是世界上最烂的编剧,你就要争取做你自己人生最好的演员。”老舍也说:“生活是种律动,须有光有影,有左有右,有晴有雨,滋味就含在变而不猛的曲折里”。我豁然明白,我是我自己的演员,生旦净末丑,喜怒哀乐悲,不管角色如何变,都要演绎出最真切的人间真味。“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涵养足够的能量场,平凡之人平常心,奏出最强音。
我家的石榴,结出果实,芬芳自留。
作者简介
![]()
姚红波,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张坞镇第一初级中学教师。求知学习,生活本真;教书育人,为所当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