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外围包裹着一层厚重的大气,如同一件无形的保护层。
这层大气被自然划分成多个层级,对流层掌控着地表的风雨雷电,平流层是民航客机的常规航道,而在地面以上50至85公里的高度,还存在着一个特殊的中间层。
这个区域的顶部高度会随季节波动,夏季约85公里,冬季可达95公里,但通常不超过90公里,处于尴尬的高度区间。
飞机、气象气球难以抵达,卫星又无法在此低轨运行,长期以来成为大气中数据稀缺的"空白地带",诸多关于它的运行机制与影响,至今仍停留在推测阶段。
今年8月,《自然》杂志刊发的一项全新研究,为探索这片沉寂的高空区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技术支撑。
![]()
驱动这款高空探索装置的核心原理,并非全新发现,而是源自150多年前的一次科学观测,1873年,英国化学家威廉・克鲁克斯设计出一款名为光能辐射计的精巧装置。
它由密封玻璃灯泡与内部一组带转轴的叶片构成,叶片一面为黑色,另一面为白色,黑面可高效吸收可见光,白面则能将光线向四周反射。
当强光照射时,叶片会自发旋转,直观呈现出"光推动物体"的视觉效果,初期研究认为,这种旋转源于光的辐射压,但后续验证发现这一推测并不成立。
若由辐射压主导,反射光线的白面获得的动量更大,叶片应反向旋转。
![]()
真正的驱动机制,是叶片与周围气体的热传递作用:黑面吸光后温度升高,气体分子撞击热面时反弹速度更快、动量更强,白面温度较低,分子撞击后的反弹力度较弱。
这种动量差异促使气体从冷面流向热面,形成的气流推动叶片持续旋转,这一现象被定义为"光泳"。
需要说明的是,仅在气压极低的接近真空环境下,叶片才会因辐射压作用反向旋转,而这一特殊情况并不影响中间层的应用场景。
![]()
此后百年间,科研人员始终未放弃对光泳现象的探索,但受限于技术条件,相关应用一直存在两大瓶颈:要么只能在微观尺度实现,要么需要依赖高强度人造光源,难以转化为可实际应用的宏观装置。
直到纳米制造技术成熟后,这一困境才得以突破,研究团队采用25纳米厚的氧化铝薄片作为核心材料,通过稀疏的垂直支撑结构连接两片薄片,并在薄片上开设孔洞,既减少了两片之间的热传导,又为气流通过预留了通道。
下方薄片还特意镀上一层铬,增强吸光升温能力,进一步拉大上下片的温度差,让光泳产生的升力足以支撑厘米级装置实现悬浮,将百年前的科学发现,成功转化为可用于高空探索的实用技术。
![]()
这款仅靠阳光驱动的悬浮装置,一旦实现规模化应用,将在多个领域引发变革。
在气候研究领域,中间层作为大气环流的重要枢纽,其温度、气压、风速等数据的缺失,一直是制约气候模型精准度的关键因素。
若为装置搭载微型传感器,使其长期驻留中间层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可为气候模型校准提供关键支撑,让天气预报与气候变化预测的准确性得到显著提升。
在通信技术领域,它也展现出巨大潜力,当前低轨卫星虽具备高效通信能力,但存在成本高昂、信号延迟难以进一步降低的问题。
![]()
若在中间层部署悬浮天线阵列,凭借更近的地表距离优势,理论上可将信号延迟缩减至0.2毫秒左右,远超低轨卫星的10毫秒,且能实现媲美低轨卫星的传输效率。
不过中间层的大气密度仍可能对高频信号产生散射干扰,目前该方案尚处于计算机模拟阶段,实际部署需解决抗干扰与多节点同步问题。
其应用场景还可延伸至地外探索,火星大气密度与地球中间层接近,恰好适合光泳效应发挥。
研究模拟显示,相同装置在火星表面悬浮所需光照强度仅为地球的1/100,且可利用火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分子增强热传导效率。
![]()
不过火星夜间温度极低(-100℃以下),装置需通过吸收火星红外辐射维持上下层温差,这一技术目前仍处于理论验证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技术目前仍面临现实挑战:装置的载荷承载能力有限,研究中提到的3厘米宽装置总质量约5毫克,其10毫克有效载荷包含太阳能电池、通信模块等组件,实际可搭载的传感器质量仅为3-5毫克。
想要实现更复杂的探测任务,还需在材料强度、结构设计与控制技术等方面持续优化。
此外装置在地球夜间的悬浮能力,依赖于吸收地球长波辐射维持温差,这一基于计算机模拟的方案目前尚未通过实验验证。
但不可否认的是,它已打破了传统高空探索的技术局限,为人类开辟了全新的探索路径。
![]()
从1873年的光能辐射剂,到如今的纳米级悬浮装置,人类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始终在传承中迭代。
中间层这片曾被遗忘的高空区域,即将成为解锁大气奥秘的新阵地,而这一切突破的起点,不过是对光与热相互作用的深刻洞察与巧妙运用。
科学探索的魅力,正在于从自然现象中汲取灵感,将看似微弱的力量,转化为探索未知的强大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