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又改版啦,大家记得点击星标,
防止以后找不到我们哦!
最近,知乎和小红书上关于“辞职医生”的帖子超过十二万条,不少人不再做临床,转去做医药顾问、互联网医疗客服,甚至去考公务员、开奶茶店,他们不是不爱医学,是实在撑不住了,一个外科医生,学了十多年,好不容易拿到主刀资格,一年到手才十七万,同样的学历,在金融或科技公司,能拿二十五万以上,有年轻医生说,热爱不能当饭吃,理想撑不起房租。
医院也在变,以前干得多拿得多,现在不一样了,医保搞DRG支付,药和耗材价格压得死死的,医生开刀越多,医院亏得越狠,三甲医院的外科医生私下说,我切得越多,科室账上越难看,医院靠服务收费,可这费用几十年没涨过,为了活下去,只能砍工资,医生一边看病,一边填表格,防投诉,应付医保审核,穿白大褂的人,现在更像会计和法务。
![]()
图片来源:网络
人才开始断层,2023年教育部数据显示,不少地方医学生的录取分数还比工科低,好苗子越来越少了,厉害的医生要么去民营医院,要么出国,比如新加坡、澳大利亚,基层医院根本留不住人,英国NHS给医生发固定工资,有晋升通道,也有心理支持,美国医生靠教学和科研也能赚钱,我们缺的不是口号,是一整套能让人留下来的补偿机制,光说医生辛苦没用。
![]()
图片来源:网络
社会对医生也有误解,大家盼着看病便宜,服务还周到,可没人愿意为医生的时间和风险掏钱,医疗被当成了公益,可干活的人得自己扛着,网上总有人说医生靠情怀发电,这话其实是在说,大伙儿不看重劳动的价值,最近《三甲医院》《人世间》拍了医生的苦,观众看了心里酸,可政策还是老样子,情绪一过,问题还在那儿。
解决办法不是压工资,而是重新算账,手术难,病人重,夜班多,技术更新快,这些都该算进工资里,医保省下的钱,该分一点给医护,别全让医院自己扛,德国给医生配心理咨询师,日本有老医生带新医生,这些都能学,别把医生当成本中心,他们是健康系统的支柱。
你可能觉得这事跟你没关系,可要是好医生都走了,以后谁给你动手术,谁半夜接急诊电话,谁敢在ICU里熬一整夜,不是他们不想干,是这系统真没给他们活路,你排队等急诊的时候,那个累得直不起腰的医生,说不定正盘算下个月要不要走人,下一个倒下的,未必是他,可能是你心里那点指望——人生病了,总有人管。
2026医护执业/职称类考试宝典全新上线
图文来源:医护站
编辑整理:护理传真 责任编辑:张昕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