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29日是第20个“世界卒中日”,今年的主题为“尽早识别,立刻就医”,旨在呼吁公众科学认识卒中,早识别、早救治。
秋冬季是卒中的高发季节,尤其是每年12月至次年2月,更堪称脑血管疾病的“魔鬼季”。卒中俗称“脑中风”,是一种突然发生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缺血性卒中(俗称“脑梗死”)和出血性卒中(俗称“脑出血”)。
![]()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一科主任韩雁冰介绍:“秋冬季节气温降低,人体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甚至出现血压上下波动的情况,会增加脑出血的概率,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血管弹性比较差,气温骤变、血管收缩的时候就可能造成脑动脉的破裂和出血;另外,寒冷天气会使人的血液流动变得缓慢,血液的黏稠度增加,从而增加脑梗死的发病率。云南中部、东部地区是云贵高原的主体,高原地区长期低温、低氧、低压、干燥的特殊气候和当地居民长期高盐、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习惯,也是导致脑血管病发病率高、病情重的主要因素。因此大家在秋冬季要特别注意卒中的预防。”
积极干预危险因素,远离国民健康“头号杀手”
根据全球疾病负担(GBD)2021数据,2021年中国共有2634万例脑卒中患者,新发脑卒中病例409万例。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的特点,可导致肢体瘫痪、语言障碍、吞咽困难、认知障碍、精神抑郁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我国成人致死、致残的首位病因。
韩雁冰介绍:“引发卒中的原因包括不可控因素和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主要包括年龄、种族、家族遗传史等;更多的其实是可控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吸烟等。指南也明确指出,对于这些可控危险因素的干预,是脑血管病一级预防的核心,早期发现和积极干预危险因素,能避免或推迟首次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
近年来,云南省将慢性病综合防控作为实现“健康云南”的主要路径。据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截至2024年,全省共管理高血压患者335万、糖尿病患者84万,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86.88%、84.33%,为卒中的一级预防奠定了基础。“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的患者而言,卒中并非不能预防。只要遵医嘱服药,注意定期监测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定期进行全面的体检,积极控制好病情,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就能帮助降低卒中的风险。另外我们也建议要适当进行有氧运动,每周3至5次,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韩雁冰表示。
快速识别中风,牢记“中风120”口诀
为什么卒中的救治是一场“生命竞速”?人体脑细胞对血液和氧气的需求极高,且无法自行储存能量和氧气。一旦脑血管堵塞或破裂,脑组织会迅速因缺血缺氧受损。每延误1分钟,约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超过6小时,受损脑细胞可能无法逆转,导致永久性的功能丧失。
因此,一旦发生卒中,把握最佳治疗时间至关重要。韩雁冰以缺血性卒中为例解释道:“缺血性卒中发生后的4.5小时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窗’。在时间窗内开展静脉溶栓治疗是目前主要的缺血性卒中治疗方法。通过溶解血栓,以达到血管再通恢复脑组织正常血氧供应的目的,有效降低死亡率和残疾率,改善患者预后。”
![]()
作为普通公众,面对卒中急性发作,应该如何识别和处理?对此,韩雁冰介绍:“‘中风120’口诀是一种适用于国内迅速识别卒中和即刻行动的策略,‘1’代表一张脸出现了口角歪斜和明显不对称;‘2’代表两只手臂同时抬起是否出现单侧无力;‘0’代表聆听对方讲话是否清晰。若出现上述症状中的一种,就要高度怀疑有中风的可能,不要犹豫不决,应该尽快拨打120。在等待的过程中,切勿自行用药,尽量让患者保持安静和情绪稳定。”
在与120急救人员沟通时,应保持冷静,尽量不要说方言,讲清楚情况及发生时间、患者所处详细地址,在得到调度员提示可挂断电话后,后续应保持电话畅通。
开屏新闻记者 赵维 文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供图
一审 颜媛
责任编辑 何丹
责任校对 易科彦
主编 武熙智
终审 编委 李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