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刚传重磅利好,大豆贸易就率先“破冰”!有外媒消息称中粮已重启美豆采购,芝加哥期货应声飙涨!
有多家外媒爆料,中国国有企业中粮集团本周已恢复美国大豆采购,总量约18万吨。这一消息迅速点燃市场情绪——芝加哥大豆期货应声上涨,给持续承压的美国农业带来一丝曙光的同时,预示着中美双边贸易似乎终于迎来回暖。
![]()
据路透社援引两名贸易消息人士透露,中粮此次采购的三批美国大豆,均锁定太平洋西北港口发货,运输周期集中在12月至明年1月,尽管中粮尚未回应路透社的置评请求,但市场已通过行情给出明确反馈:10月28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一路走高,11月期约涨11美分报1078.25美分/蒲式耳,1月期约盘中一度突破11美元,创下2024年7月以来的最高纪录。
10月25日至26日,中美在吉隆坡举行第五轮面对面磋商,最终达成“非常实质性的框架协议”,美方明确表示“不再考虑”对华加征100%关税,原定于11月10日到期的关税暂停期有望延长。美财长贝森特表示,作为协议交换条件之一,中方同意采购美国农产品,中粮此次被披露的18万吨大豆订单,很可能正是这一共识的快速落地,凸显了中方化解分歧的诚意。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采购规模不算超大,但象征意义重大。此前受关税摩擦影响,中国已连续数月减少美国大豆进口,转而深耕南美供应链,此次重启采购意味着中美农产品贸易通道逐步恢复,为后续更大规模合作奠定基础。
对美国大豆种植户而言,这18万吨订单堪称“久旱逢甘霖”。自2025年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以来,美方对华关税升至145%,中方跟进反制,导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锐减,价格持续承压。尤其是今年秋季大豆丰收后,输华装船量一度陷入停滞,农民面临“丰收不增收”的困境——而这些农户中,不少是此前支持特朗普的核心群体,贸易摩擦带来的损失让其怨声载道。
![]()
吉隆坡会谈成果与中粮订单的双重利好,终于让美国农民看到希望。美国大豆协会主席凯莱布・拉格兰近期公开表示,“中美贸易关系的稳定是行业复苏的关键,我们期待更多中国订单的到来”。分析指出,尽管18万吨订单无法完全弥补此前的出口缺口,但叠加关税暂停的预期,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帮助美国农民缓解库存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重启美国大豆采购,并不意味着放弃多元化供应战略。巴西植物油行业协会(ABIOVE)数据显示,巴西2025/26年度大豆产量预计将达创纪录的1.785亿吨,同比增长3.9%,2026年出口量有望增至1.11亿吨。作为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国,巴西凭借产能优势和成熟的物流体系,仍将占据中国市场的核心份额。
另外值得关注的是,阿根廷自9月23日起暂时取消大豆等农产品出口关税,出口成本大幅降低约24.5%,其低价货源已开始冲击全球市场。这一政策让南美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进一步提升,也让美国大豆面临“腹背受敌”的竞争格局。
![]()
对中国而言,这种多元供应格局正是最优选择。通过在美豆、巴豆、阿根廷大豆之间灵活调配采购比例,既能借助中美贸易回暖的契机获取稳定货源,又能通过南美供应商的竞争压低进口成本,有效规避单一供应方带来的风险。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国内大豆库存充裕,此次采购更多是基于市场需求和贸易平衡的理性选择,而非单纯的政策倾斜。
另外,中美贸易虽达成框架共识,但协议细节仍需落地,例如具体时长、审批流程等关键问题尚未明确。因此尽管市场情绪高涨,但业内提醒需对美豆价格的上涨需持谨慎态度。短期利好虽能提振价格,但全球大豆供需宽松的基本面依然未变。在巴西和阿根廷持续增加全球供应的前提下,国内库存也足以支撑市场,因此美豆价格大概率难以出现持续性暴涨。
中方早已多次强调,中美经贸关系的本质是互利共赢,只有美方彻底取消不合理关税,才能为双边贸易创造更有利的环境。
你怎么看待中粮此次重启美国大豆采购?中美贸易回暖还会带来哪些连锁反应?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引用来源:路透社、彭博社、粮信网、深港在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