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央视释放重要信号,535公里高空俯拍台湾,台北大小街道一览无余

0
分享至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2025年10月25日,台湾光复纪念日的清晨,央视转载的一组卫星影像在社交平台瞬间刷屏。

画面里,台北101大厦的尖顶连避雷针都清晰可辨,高雄港的集装箱排列纹路细密规整,嘉义农田的阡陌纵横如织。

这是“吉林一号”卫星从500公里高空拍下的台湾实景。

一组商业卫星影像,引发了两岸舆论的强烈震动,央视选择在台湾光复日这个特殊节点发布的内容,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光复日的影像

10月25日这个日子,对两岸中国人而言有着特殊的历史分量,1945年的这一天,台湾结束了日本殖民统治,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2025年的同一天,“吉林一号”的高清影像穿越海峡,将宝岛的每一处细节呈现在全民眼前。

长光卫星在回应此事时明确表示,选择这一节点发布影像,是为了展示中国卫星技术实力及“对祖国完全统一的坚定信心”。



在台湾,有地理爱好者逐点核对后发现,影像覆盖范围从北到南没有死角,“就像看自家院子里的菜地一样清楚”。

不少网友甚至在画面中找到了自己居住的街区,有人留言说“这场景跟大陆老家的县城没两样”。

这种视觉上的亲近感,让“两岸一家亲”从抽象概念变成了可感知的现实,悄然凝聚着民心共识。

更值得关注的是岛内不同群体的反应,统一联盟党荣誉主席戚嘉林直言,这些图片带来了深深的民族自豪感。



陆委会原咨询委员陈建仲也强调,台湾的山水与长江黄河一样,都是中国的锦绣河山。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台独”势力的慌乱,有岛内论坛急忙删改涉及“以武拒统”的讨论,关于军事设施细节被曝光的恐慌情绪在社交平台蔓延。

这种截然不同的反应,恰恰说明影像传递的主权信号精准击中了要害。



作为商业卫星发布的公开影像,它巧妙消解了不必要的政治敏感,却通过全民“视觉共鉴”的方式,强化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法理认知。

正如台媒解读的那样,这场“用技术语言进行的主权宣示”,比任何政策白皮书都更具感染力。

能拍出如此清晰的画面,绝非偶然,这背后是中国商业航天十年磨一剑的硬实力在支撑。



像素背后的实力

“吉林一号”能呈现出0.5米级的高清影像,本身就是中国航天技术突破的直接证明。

0.5米分辨率意味着什么?简单说,地面上的汽车型号、道路标线、农田里的作物种类都能看得一清二楚。

甚至能捕捉到台北港集装箱电子标签的反光、新竹科学园区芯片生产线的微光。



更令人瞩目的是其背后的星座支撑,这个由117颗卫星组成的网络,具备11分钟应急响应能力,能实现对全球任意区域的持续覆盖与快速成像。

2015年《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出台,打破了航天领域此前的垄断格局,为社会资本打开了大门。

此后十年间,政策扶持不断加码,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新兴产业。



在政策推动下,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了全国75%的商业火箭企业,形成了从研发、生产到测试的完整产业链。

中关村科技园区两年内投入超40亿元扶持资金,帮企业解决技术和市场难题。

到2025年,中国商业航天产业规模已逼近2.8万亿元,在轨运行的卫星数量超过600颗,其中半数来自民营机构。

“吉林一号”正是这一发展成果的缩影,它建成的上百颗卫星遥感星座,实现了全球任意区域单日多次重访的能力。



技术突破还体现在应用层面,“吉林一号”的多光谱成像技术,能捕捉到肉眼看不到的细节。

台北港与福州港每日超30艘货轮构成的“哑铃型”航运网络,新竹科学园区与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高度相似的厂房布局。

这些影像里的“数字脚印”,不仅是两岸经贸深度融合的证明,更是中国科技服务民生与战略需求的生动体现。

而科技实力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当“吉林一号”的镜头能持续凝视台湾岛的每一个角落,这种“看得见”的能力本身,就构成了实实在在的战略威慑力。



凝视中的威慑

“吉林一号”的影像发布后,岛内最强烈的反应来自“台独”势力和相关敏感群体。

有台湾网友在论坛发问,“商业卫星都能拍得这么清楚,军用卫星能看到多少细节?那些所谓的‘保密单位’是不是早已无所遁形?”

这种焦虑,恰恰道出了技术威慑的核心,它让“战略模糊空间”彻底消失。

影像中,台军清泉岗机场的F-16战机挂弹状态清晰可辨,鹅銮鼻半岛附近海域的舰艇航迹一目了然。



要知道,这还只是商业卫星的公开影像,正如《环球时报》引用专家的话说,大陆的军用卫星能看到更多细节。

这种“透明化”的监控能力,让“台独”势力的任何小动作都无所遁形。

更深远的威慑藏在认知与经贸领域,“台独”势力长期鼓吹“文化割裂”和“经济脱钩”,但影像却给出了相反的答案。



阿里山的植被带与武夷山相连,日月潭的地质构造与大陆湖泊相似,台北的城市脉络与上海浦东有着惊人的相似度。

这些自然与人文的细节,瓦解了“割裂”的说辞。

经贸上,台北港与福州港的密集航运、新竹与大陆科创园区的产业协同,让“脱钩论”不攻自破。

当普通民众能直观看到两岸的共生关联,“台独”势力的舆论根基正在被削弱。



长期以来,商业遥感市场由美国等国家垄断,“吉林一号”的表现打破了这种垄断格局,让中国在太空观测领域拥有了更多话语权。

此前,“吉林一号”曾公开拍摄美国圣地亚哥军港的航母动态,让国际社会看到了中国卫星的全球观测能力。

如今,对台湾岛的高清成像,更是向世界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有能力维护自己的领土主权,任何外部势力都无法干涉。



这种威慑并非孤立存在,就在影像发布当天,东部战区公布了空军实战化训练画面。

歼-10战机编队、轰-6K轰炸机在台岛周边海空域开展演练。

一边是商业卫星的“静默凝视”,一边是军事力量的“实战展示”,软硬结合的方式,既展现了和平统一的善意,也亮明了维护主权的决心。



结语

10月25日刷屏的影像,从来不是一组简单的“太空快照”,它释放的是穿越历史的信号,铭记光复的历史,坚守统一的初心。

这种“看得见”的能力,构成了不容置疑的威慑力,它让“台独”势力的幻想破灭,让两岸共生的事实清晰可辨。

任何试图分裂自己国家的行为,都终将在历史潮流与科技实力面前无所遁形,国家主权不容挑衅,这是像素里的真相,更是历史的必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德媒:中国为什么突然给我们一巴掌?我不明白德国到底哪在错了

德媒:中国为什么突然给我们一巴掌?我不明白德国到底哪在错了

古事寻踪记
2025-11-06 10:19:54
乐华回应王一博到期不续约,谈公司62.3%营收靠他贡献:他在公司的收入占比正逐步下降,目前公司股价稳健

乐华回应王一博到期不续约,谈公司62.3%营收靠他贡献:他在公司的收入占比正逐步下降,目前公司股价稳健

鲁中晨报
2025-11-07 10:23:05
中国4大长寿食物,红薯排第3,第1很多人想不到,中老年要常吃

中国4大长寿食物,红薯排第3,第1很多人想不到,中老年要常吃

艾米手工作品
2025-10-28 13:55:56
红军城争夺战结束,俄军进行最后清剿,大量乌军投降

红军城争夺战结束,俄军进行最后清剿,大量乌军投降

兵国大事
2025-11-04 17:30:59
被曝核酸造假,半年敛财4.5亿,核酸大王张核子最终下场如何?

被曝核酸造假,半年敛财4.5亿,核酸大王张核子最终下场如何?

蜉蝣说
2025-10-05 23:57:52
29天瘦25斤荒野求生退役特种兵宣布退赛:继续下去会对人体造成一些不可逆的损伤;场内100名选手还剩18人

29天瘦25斤荒野求生退役特种兵宣布退赛:继续下去会对人体造成一些不可逆的损伤;场内100名选手还剩18人

台州交通广播
2025-11-07 00:50:01
新高铁要来了,1小时直达武汉

新高铁要来了,1小时直达武汉

极目新闻
2025-11-07 09:17:39
2-0横扫高芙!萨巴伦卡狂提1000万元奖金:3连胜 年终4强4年连斩

2-0横扫高芙!萨巴伦卡狂提1000万元奖金:3连胜 年终4强4年连斩

风过乡
2025-11-07 05:53:48
市民在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偶遇白狐,园方:系被遗弃,不提倡投喂

市民在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偶遇白狐,园方:系被遗弃,不提倡投喂

新京报
2025-11-06 20:55:08
婚车遭拦截被索要50条香烟,僵持1小时新人弃车,当地回应惹众怒

婚车遭拦截被索要50条香烟,僵持1小时新人弃车,当地回应惹众怒

以茶带书
2025-11-07 11:31:11
央八首播!35集谍战巨制,实力派老戏骨齐聚,这部谍战剧看得上头

央八首播!35集谍战巨制,实力派老戏骨齐聚,这部谍战剧看得上头

乐枫电影
2025-11-07 12:52:42
暴雪居然比网易还急!《暗黑破坏神4》国服定档,玩家:会和谐吗

暴雪居然比网易还急!《暗黑破坏神4》国服定档,玩家:会和谐吗

17173游戏网
2025-11-07 12:01:08
51年曾泽生从朝鲜回国,见过主席之后回家吩咐妻子:北京不能待了

51年曾泽生从朝鲜回国,见过主席之后回家吩咐妻子:北京不能待了

鹤羽说个事
2025-10-25 11:52:27
与陈晓闪婚领证传闻真相大白1个多月,毛晓彤近况曝出,并不意外

与陈晓闪婚领证传闻真相大白1个多月,毛晓彤近况曝出,并不意外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1-06 13:03:13
7个行业,真的顶不住了!裁员、倒闭、转行潮正全面爆发

7个行业,真的顶不住了!裁员、倒闭、转行潮正全面爆发

搬砖营Z
2025-10-21 14:05:11
为啥美国总统换一个,“总统专车”就换一辆,废弃的要投入大海?

为啥美国总统换一个,“总统专车”就换一辆,废弃的要投入大海?

钦点历史
2025-11-05 15:55:39
宁波“前十”梦,远了?

宁波“前十”梦,远了?

中国新闻周刊
2025-11-07 12:32:53
广东阳春市一个装机容量500千瓦的小水电站拍卖,21人抢669万成交

广东阳春市一个装机容量500千瓦的小水电站拍卖,21人抢669万成交

天天话事
2025-11-07 08:43:17
老到不能自理时,选这3条路,比指望儿女靠谱

老到不能自理时,选这3条路,比指望儿女靠谱

雪雪呀
2025-11-06 11:01:12
TVB男星新剧演技大爆发!放话想与妻子齐封视帝视后,盼创造TVB历史

TVB男星新剧演技大爆发!放话想与妻子齐封视帝视后,盼创造TVB历史

TVB剧评社
2025-11-07 15:39:19
2025-11-07 16:28:49
谛听骨语本尊 incentive-icons
谛听骨语本尊
经典历史剧,趣味说! 持续更新中,一直与你相伴!
2127文章数 27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军事专家:福建舰将成为南海的"定海神针"

头条要闻

军事专家:福建舰将成为南海的"定海神针"

体育要闻

是天才更是强者,18岁的全红婵迈过三道坎

娱乐要闻

白百何回应东京电影节争议

财经要闻

老登们的社交货币全崩了

科技要闻

75%赞成!特斯拉股东同意马斯克天价薪酬

汽车要闻

美式豪华就是舒适省心 林肯航海家场地试驾

态度原创

艺术
教育
本地
数码
公开课

艺术要闻

Donna Young:美国当代艺术家

教育要闻

万万没想到!新加坡藏着这3类工作签证,90%职场人没听过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数码要闻

利用回收材料制造,三星移动固态硬盘、威刚内存条环保新品曝光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