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重庆气温断崖式下降,大人们忙着给孩子添衣保暖时,往往容易忽略孩子的眼睛正面临多重“隐形威胁”。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综合眼病科王冬芹医生提醒:“儿童眼部组织娇嫩,泪膜稳定性较差,湿冷天气的温度波动、湿度变化及病原体滋生,都可能诱发眼部不适,家长需格外警惕。”
![]()
湿冷夹击:泪膜“保护层”先受损
重庆的冷从不“单打独斗”,低温与高湿度的组合,会破坏孩子眼球表面的泪膜平衡。泪膜就像眼睛的“天然保湿膜”,由脂质层、水液层和黏蛋白层构成,能锁住水分并润滑眼表。王冬芹医生解释:“低温会加速泪液蒸发,而潮湿空气虽含水分,却无法补充泪膜所需的脂质成分,反而会让眼表水分流失速度比干燥天气快。”
这种失衡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孩子频繁揉眼、眨眼,说眼睛“干涩发痒”,部分孩子还会出现畏光、看东西短暂模糊的情况。如果此时孩子用未清洁的手揉眼,还可能让泪膜破损处接触细菌,埋下炎症隐患。
感染高发:两类结膜炎最易“盯”上孩子
阴雨天气里,细菌和病毒在潮湿环境中繁殖速度显著加快,儿童免疫力尚未发育完全,极易引发眼部感染,其中过敏性结膜炎和急性结膜炎最为常见。
过敏性结膜炎多由冷空气、尘螨、霉菌孢子等过敏原诱发,孩子会出现眼皮浮肿、结膜发红、流眼泪等症状,因眼痒难忍反复揉眼后,还会出现透明拉丝状的分泌物。王冬芹医生特别指出:“重庆秋冬多雨,室内霉菌易滋生,加上部分孩子本身属于过敏体质或有家族过敏史,发病风险会比平时高。”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则具有强传染性,细菌感染后几小时到一天就会出现明显症状,孩子会感觉眼睛刺痛、分泌物增多,早晨醒来眼睑常被黄色粘稠脓性分泌物粘住,还可能从一只眼传染到另一只眼。据王冬芹医生介绍,近期重庆爱尔儿童眼科医院综合眼病科门诊中,这类病例较晴暖天气有所增加。
![]()
用眼增多:远视储备消耗再加速
气温骤降后,孩子户外活动时间锐减,转而长时间待在室内使用电子产品,这让本就珍贵的“远视储备”面临加速消耗的风险。王冬芹医生强调:“远视储备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视力存款’,3-4岁儿童应有200左右远视储备,5-6岁应保留150左右,过早消耗会导致近视提前发生。”
湿冷天气下,室内光线通常较暗,孩子看屏幕时会不自觉凑近,眨眼次数从正常频次有所减少,不仅眼疲劳加剧,眼轴也可能在持续近距离用眼中加速增长。
“若6岁孩子远视储备低于150度,未来3年近视风险将显著升高,而眼轴每增长1mm,近视度数就可能加深300度。”
如何预防?
针对重庆秋冬湿冷天气的眼部防护,王冬芹医生结合临床经验,给出了一套实用方案:
做好物理防护:外出时给孩子佩戴防风护目镜,减少冷空气直接刺激眼表;室内避免空调、暖气直吹孩子面部,可使用加湿器将湿度控制在40%-60%,维持泪膜稳定。
科学缓解干涩:若孩子出现干涩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每日3-4次补充泪膜;每晚用40℃左右的温热毛巾敷眼10-15分钟,能促进眼周血液循环,改善腺体分泌。 (备注:眼痒、眼红明显时候不适合热敷哦)
严控用眼习惯:遵循3个20法则,即每用眼20分钟,远眺20英尺(约6米)外20秒;即使天气寒冷,也要保证孩子每日累计2小时户外活动,利用自然光照延缓远视储备消耗。
强化卫生与监测:教育孩子勤洗手,不用手揉眼,家中毛巾、脸盆等用品专人专用,定期煮沸消毒;若发现孩子眼红、分泌物增多、频繁揉眼等症状,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引发角膜炎等并发症。
![]()
“儿童视力发育是不可逆的过程,湿冷天气的眼部防护看似简单,却直接关系到孩子远视储备保护和近视防控成果。”王冬芹医生最后强调,建议家长每3至6个月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建立儿童青少年屈光发育档案,通过专业检查及时发现眼部异常,为孩子的视力健康筑牢防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