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至10月29日,加沙地带的炮火打破了持续18天停火协议的平静。
以色列以“哈马斯违反停火”为由发起多轮空袭,造成至少26人死亡,而哈马斯坚决否认指控并重申停火承诺。
这场突发冲突让美国支持的停火协议面临生效以来最严峻的考验,也使中东地区刚刚缓和的局势再度紧绷。
此次冲突可追溯至10月28日的边境事件。以色列军方官员称,哈马斯武装人员在加沙南部拉法地区,用反坦克武器和狙击步枪袭击驻扎的以军部队,导致一名以色列士兵死亡。
这一说法成为以方行动的直接依据,内塔尼亚胡当天紧急召集高级安全官员商议,随即下令对加沙地带发动“有力打击”。
空袭行动在28日晚迅速展开,并持续至29日凌晨。据目击者描述,以军战机不仅轰炸了加沙城,还对中部代尔拜拉赫市和南部汗尤尼斯市实施炮击,多栋建筑在轰炸中损毁,救援人员在废墟中搜寻幸存者。
加沙地带卫生当局确认,空袭已造成至少26人死亡,另有多名平民受伤,其中包括儿童和婴儿。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还强硬表态,称哈马斯将为“违反协议”付出“沉重代价”。
面对以军的密集打击,哈马斯第一时间作出回应,形成鲜明的立场对立。该组织在声明中明确否认与拉法地区的“开火事件”有关联,强调自身“始终致力于维护停火协议”,并指出以军的空袭是“一系列违反协议行为的延续”,实质是蓄意破坏和平进程。
作为反击,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宣布推迟移交一具以方被扣押人员的遗体。原本这具新发现的遗体计划于28日晚8时移交,而移交被扣押人员遗体正是停火第一阶段协议的核心内容之一。
![]()
这一举措让双方的矛盾从军事对抗延伸至协议执行层面,冲突范围进一步扩大。
以色列政府则将责任完全归咎于哈马斯。总理府在声明中虽未详述“违约证据”,但内塔尼亚胡在内部会议中明确表示,必须通过“立即打击”回应挑衅。
此次行动,以方在下令空袭后才向美国通报相关决定,显示出此次行动的紧迫性与强硬态度。
这场冲突并非偶然,而是停火协议签署以来矛盾持续发酵的结果。
自停火协议生效后,以哈双方结束了长达两年的冲突,一度被视为中东和平的重要进展。但协议执行过程中,双方的摩擦从未停止,核心分歧集中在被扣押人员遗体的移交问题上。
![]()
以方一直对移交进度表示不满,称哈马斯迄今仅移交17具遗体,其中部分并非以方被扣押人员,另有一具仅为残骸,且加沙地带仍有13具遗体未找回。
而哈马斯则解释,大量遗体被埋在以往空袭造成的建筑废墟与地道中,搜寻难度极大,需要更多时间。这种分歧让停火协议从一开始就埋下隐患,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消极履约”,信任基础不断被侵蚀。
作为停火协议的关键推动者,美国的态度备受关注。10月29日,总统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对记者表示,“武装分子杀害以色列士兵后,以方的回应是必然的”,同时强调“哈马斯必须表现得体”,并坚持认为“停火仍在维持中”。
副总统万斯也持类似立场,称美方“料到以色列会回应”,将此次冲突定义为“小规模摩擦”,而非停火的彻底破裂。
但外界对停火前景的担忧并未消散。有媒体报道,内塔尼亚胡正考虑以“哈马斯屡次违约”为由,扩大以军在加沙地带的控制范围,并已就此事与美方协调。
这一消息暗示冲突可能进一步升级。而从历史经验看,以哈双方的局部摩擦若未能及时管控,曾多次引发大规模冲突。
当前,加沙地带的局势正处在关键转折点。尽管特朗普仍强调停火“有效”,但持续的空袭与日益激化的对立,已让10月10日达成的协议濒临崩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