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以色列《新消息报》和彭博社先后曝光美军计划在加沙附近建造万人级军事基地时,白宫新闻秘书的否认来得比预想中更快。但耐人寻味的是,美国海军10月31日向承包商发出的信息征询书显示,这个能容纳1万士兵、配备1万平方英尺办公空间的“临时基地”,早已进入造价评估阶段。
这份被标注为“12个月使用周期”的基地蓝图,暴露出美军介入加沙局势的长期化意图。尽管白宫坚称“计划未经最高层批准”,但五角大楼向承包商征询方案的举动,恰似当年美军在叙利亚建立“临时哨所”的前奏——这些哨所最终都成了永久性军事存在。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若该基地落地,将创下两个历史性突破:这不仅是美军首次在以色列领土部署大规模常驻部队,更意味着美国从武器供应商直接升级为战区参与者。此前美国空军持续向以色列输送GBU系列精确制导炸弹的记录显示,华盛顿早已深度介入加沙冲突,而军事基地将赋予其更直接的战场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基地选址紧邻加沙的设计绝非偶然。结合美军此前在加沙海岸搭建的临时码头,以及持续向该地区派遣军事顾问的动作,这套“码头-基地-驻军”的组合拳,正在将美国从幕后支持者转变为台面操盘手。以色列《国土报》曾披露,部分以军将领私下抱怨美方“监督停火”的实质是削弱以军自主决策权。
彭博社曝光的文件显示,该基地将用于支持“在加沙行动的国际部队”。但现实情况是,目前加沙地带除美军外并无成建制国际部队。这种措辞不禁让人联想到美国在叙利亚的“国际联盟”模式——名义上多国参与,实则美军主导。
![]()
image
白宫发言人声称该计划只是“想象图”的同时,五角大楼承包商们已开始计算建造模块化营房和防御工事的成本。这种官方表态与实际推进的割裂,恰似2023年10月美军向中东增兵时的场景:拜登政府先是否认派兵计划,两周后却公开宣布200名军事人员已抵达以色列。
更值得玩味的是基地的“临时”属性。美军在科威特的阿里夫詹基地、叙利亚的坦夫基地,最初都被冠以“临时”之名,如今这些基地已运作超十年。正如兰德公司中东问题专家杰弗里·马蒂尼所言:“美军临时设施的寿命,往往比当地政府更长久。”
眼下加沙局势正成为检验美国中东战略的试金石。从持续军援以色列,到派遣雇佣兵进入冲突区,再到酝酿中的万人军事基地,华盛顿的每一步都在改写地区规则。当白宫新闻秘书斩钉截铁否认时,五角大楼的推土机或许已在规划图纸上画出了第一道轨迹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