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当代先锋网
10月28日,首届赤水河论坛在茅台举行,法国索邦大学经济史教授、法国海外科学院院士及院长多米尼克·巴尔若出席并发表演讲。他以中法合作为切入点,讲述茅台将科技创新与生态责任相结合的现代工业精神。
研究经济史的多米尼克·巴尔若,对中法两国经济与文化交流历史如数家珍,“早在17世纪,法国的学者和传教士就来到中国,介绍儒家思想、艺术与科学”“20世纪初,‘勤工俭学运动’开启了中法教育与工业交流的新篇章”“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开启了政治、科学、工业与文化合作的新纪元”……
![]()
法国索邦大学经济史教授、法国海外科学院院士及院长多米尼克·巴尔若
多米尼克·巴尔若表示,如今中法两国的合作已延伸至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与绿色转型等前沿领域,均致力于将生态转型与创新发展相结合,使之成为共同的增长引擎。而茅台与赤水河本身,就是这种结合的完美象征。
他了解到,两千多年前,茅台依傍世代传承的酿造工艺、赤水河谷独特的微气候、天然的酵母菌群与清澈的河水,造就了独一无二的茅台酒。与此同时,茅台在保护赤水河生态环境方面不断努力,让产业、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践工业卓越与可持续发展可以并行不悖。“这与法国的葡萄酒文化理念一致——自然与人类智慧相辅相成,方能造就永恒的精品。”
![]()
米尼克·巴尔若认为,工业与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不开法律与国际合作,《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签署生效,保护了包括“贵州茅台”“干邑”“香槟”等在内的传统产品。在国际合作中,茅台与赤水河以工艺之美、文化之深与自然之敬,讲述人类共同的语言,不仅是中国的荣耀,更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湛泽梅
编辑 张贤梅
二审 贺诗涵
三审 李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