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州河畔,达川区仰天湾片区危旧房改造现场机器轰鸣,76万立方米的场平工程接近尾声。这个曾因“握手楼”密集、居住环境恶劣闻名的“城中村”,正飞速推进更新。按照规划,该项目将于2027年6月全面完工。届时,528户居民将彻底告别老旧预制板房,实现期盼已久的“安居梦”。
![]()
仰天湾片区危旧房改造项目效果图
从喧闹城市里的危改工地,到温馨社区里的便民服务站,从地下管网的“毛细血管”升级,到公园绿地的“生态画卷”展开,作为国家第二批“城中村”改造试点城市、全省“城市体检+城市更新”双试点城市,“十四五”以来,达州锚定“幸福宜居中心”目标,在126平方公里中心城市框架内精雕细琢,推动城市从“住有所居”向“住有优居”跨越,交出一份扎实的民生答卷。
![]()
俯瞰达州城区(本报资料图)
破局“城市病”:空间重构激活发展新动能
“受地形与历史因素影响,达州曾长期面临‘老城拥挤、新城薄弱’的困境。老城区高密度、高聚集发展、部分社区人口密度超10万人/平方公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设施滞后,新城区却因配套不足难以承接人口疏解。”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针对这一核心矛盾,达州确立“疏解老城、激活新城、消除隐患、提升品质”城市更新发展方向。“十四五”以来,中心城区实施“南拓、东进”的空间发展策略,南向推动达州高新区有序拓展,依托达州高铁站、金垭机场建设空铁新城。东向跨越雷音铺向亭子、麻柳方向延伸,建设产城绿乡深度融合的达州东部经开区,培育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先行示范组团。
精准“城市体检”是空间更新的基础。达州创新搭建城市体检平台,整合移动端数据采集、问题清单跟踪等功能,形成跨年份、跨区域的体检数据库,实现问题“空间落图”。“我们通过‘专业部门+辖区+居民’多方联动,精准梳理出难城区、街区、小区、住房四个维度的城市病核心问题。”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1-2023年,达州问卷收集总量连续三年居全省第一。
依托体检成果,达州谋深谋实具体项目,持续拓宽城市骨架,构建“一河两轴、三核四区”城市更新空间格局——以州河为更新主轴,串联老城、南城、马踏洞三大核心极核,重点推进达钢老厂片区及火车站片区、环凤凰山片区等四大区域更新,通过空间重构破解“城市病”。
截至2024年末,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拓展至126平方公里,“一中心三组团”空间格局基本成型。其中,马踏洞片区作为通川区人口疏解主阵地,已建成“两纵两横”骨干路网,川东大数据中心、达州市融媒体中心、天立学校等项目投用,中心加外围区规划容纳21.3万人;达钢老厂片区依托“中高档居住+文化体育产业”定位,规划用地207.76公顷,建成后可容纳4.46万人。
攻坚“生命线”:基础设施筑牢城市安全屏障
“十四五”期间,我市因地制宜打通城市“大动脉”,多措并举畅通地下“微循环”,多点发力筑牢城市“生命线”,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断增强。
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达州结合山水相融城市现状,加快城市主干道建设,打通断头道路节点,持续优化人行过街设施,实施路口立交改造,中心城区建成区路网密度达8.47公里/平方公里。2024年,我市城市(县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完成107.87亿元,同比增长4.65%,总投资额排全省第三。
城镇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显著。2023年,达州启动污水治理两年攻坚行动,投资60.69亿元推进99个污水治理项目,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0.5万吨/日,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至70%,两项指标提升率均位居全省前列。海绵城市面积达52.42平方公里,8处内涝点全部完成治理,实现60毫米/小时降雨不发生内涝积水,更高强度降雨雨停后2小时内积水全部排干。
生活垃圾处理实现“质效双升”。2900吨/日处理能力的焚烧厂投用后,原生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全覆盖、零填埋”,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川东北最大固体废物综合处置中心建成,实现生活垃圾、医疗废物、餐厨垃圾集中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住房保障是守护居民安全的关键。以消除房屋安全隐患、持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为出发点,达州聚焦城市“三旧一村”,大力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危旧房改造三年攻坚、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创新推出危旧房“以旧换新”自主更新模式,入选2024年全省十大改革典型案例并写入省委全会决定。该模式通过“政府减免税费、企业让利、居民合理承担”三方协同,降低改造成本。截至目前,启动危旧房改造示范项目27个,改造面积237万平方米,完工12个,惠及居民2.6万户。累计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042个,建筑面积2278.44万平方米。开工城中村改造项目6个、惠及居民4583户。
织密“幸福网”:公共服务升级提升宜居指数
走进改造后的通川区柴市街,青瓦白墙的川东民居风格取代昔日杂乱店招,493米长的街道新增连廊LED屏、文化展示墙等设施,从“老旧商业街”变身“城市文化会客厅”。这是达州推进“微更新”的缩影。
达州连续3年将“微治理、微改造、微更新”工程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累计投入1.2亿元,整合利用存量资源、闲置空地、边角地等新增停车位253个、充电桩249个、智能快件箱155个,邻里休闲广场4处。
城市生态品质持续优化。达州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抓手,建成各类公园绿地75个,总面积超1.25万亩,形成“自然公园—郊野公园—城市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口袋公园”五级公园体系。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13平方米,莲花湖湿地入选“四川最美河湖”。城市生态底色不断擦亮,“300米见绿、500米入园”成为城区常态。
![]()
莲花湖湿地公园(本报资料图)
完整社区建设让民生服务更贴心。达川区南欣社区、通川区红旗路社区等省级完整社区试点,聚焦“一老一小”需求,补齐幼儿园、托育中心、养老服务站等设施短板。推行“基础服务+增值服务”“社区领办红色物业”模式,897个“三无”小区实现垃圾有人收、楼道有人扫、安全有人管、纠纷有人调。
系统推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坚持“保护优先、应保尽保”原则,开展城乡历史文化资源普查、认定与保护工作,认定历史文化名镇2个、传统村落41个、历史建筑62处,历史建筑建档率达100%,实现“一房一档”精细化管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活化,打造一批承载城市记忆、彰显地域特色的文化地标和文旅项目,有效提升城市人文魅力和文化影响力。
2025年,达州城市更新进入“提质增效”新阶段。“城市更新不是简单的‘拆建’,而是要让老城区留住记忆、新城区充满活力,最终实现‘好城区、好街区、好社区、好住房’的目标。”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未来,达州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城市体检为抓手,推动更新工作从“补短板”向“提品质”转变,让城市更宜居、更韧性、更智慧,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当仰天湾的居民搬进新居,当马踏洞的商业配套全面成型……这座凤凰山州河之滨的城市,必将以更美的姿态,迎接属于它的“新生”。
来源:达州融媒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