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通川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美丽乡村重点县建设试点为契机,将金石镇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试验田”与“示范窗”,在基础设施共建、产业发展共享、人居环境共美、农文旅深度共融的赛道上“加速跑”,让曾经的普通乡村蜕变成“步步皆景、户户增收”的和美样板,也勾勒出通川乡村振兴的鲜活轮廓。
![]()
美丽金石航拍
![]()
共建共享聚民心:田埂上的“主人翁”们
“这条路得顺着田埂拐个弯,不然农机进不去!”“沟渠要修宽点,下雨才排得快!”在金石镇月岩村的田间地头,一场热闹的“院坝议事会”正在进行。金石镇把“话筒”递给村民,让大家的“金点子”变成建设的“金钥匙”。
![]()
同心协力建设家园
聚焦“路网、水网、渠网、田网”协同发力,金石镇的高标准农田正从“粮袋子”变成“金匣子”,目前高标准农田占比已超80%,并且通过病险塘库整治、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构建起“覆盖全面、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更让村民暖心的是,以工代赈模式让家门口成了“就业岗”,低收入群体优先上工,让村民们在参与家乡建设中既能出力又能增收。
“在家门口务工,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人孩子,一年下来多挣好几千!”金石镇月岩村村民李大姐说起这事,脸上笑开了花。据统计,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已带动30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超5000元,共建共享的热潮里,藏着村民最真切的幸福感。
![]()
特色产业涌活水:枝头结出“甜蜜经济”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发动机”。金石镇攥紧“特色农业”这把钥匙,让车厘子、蜂糖李、猕猴桃等成了“当家花旦”——今年,金山村百纳家庭农场的车厘子产量达4万余斤,经济效益达90余万元;1000余亩青脆李产值超800万元;巨家村1500余亩猕猴桃也实现收益500余万元,这些特色产业成了群众实打实的“摇钱树”。
![]()
金山村百纳家庭农场
不仅如此,产业兴旺让村集体经济也“强”了起来。通川区用活中省扶持资金,以入股方式参与特色产业经营,仅金石镇的车厘子、猕猴桃、蜂糖李产业每年就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以上,带动20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此外,通过财政投入资金股权量化,将大棚、生产道路等资产入股产业,每年可为集体再添3万元以上收入。如今,“产业兴、集体强、群众富”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数字农业更添新动能——云上梯田APP让农特产品搭上电商快车,从田间到餐桌的距离越来越近,枝头的“果子”真正变成了群众手中的“票子”。
![]()
环境蝶变展新颜:庭院里的“幸福密码”
曾经的金石镇,垃圾乱堆、污水横流是“老大难”,如今,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大行动,全镇户用卫生厕所全面达标,“一村一公厕”全覆盖,污水垃圾得到有效处理,还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为了巩固成果,金石镇创新推出“环境卫生积分制”,让群众从“要我整治”变成“我要整治”,村民们保护家园的主人翁意识也越来越强。
“以前村里垃圾乱堆,现在家家户户都把门口扫得干干净净,攒积分还能换日用品,大家搞卫生的劲头可足了!到处都是干净整洁的,日子也过得舒心。”金石镇金山村村民张大爷指着自家整洁的院子说道。
![]()
(石仲 摄)
在美丽庭院建设中,金石镇严格遵循“不搞大拆大建、不搞风貌塑造”的“两不原则”,坚持“原真性保护、原住式开发、原特色利用”的“三原特色”,已成功打造7个美丽庭院。下一步,金石镇还将在月岩村陈家坪、金山村聚居点美丽庭院培育非遗竹编、农家乐、民宿、村咖等新业态,推动“美丽庭院”向“美丽经济”转化,让乡村既宜居又宜业。
![]()
农文旅融合谱新篇:梯田边的“诗与远方”
今年春天,金石镇“万亩油菜花海”春游季火遍朋友圈。金黄的花海中,摄影比赛、花海集市、围炉煮茶等活动轮番上演,3万余名游客慕名而来,农家乐里座无虚席,农特产品摊位前排起长队。这场活动不仅带火了乡村游,更带动农特产品销售10万元以上、农家乐营收12万元以上。
![]()
万亩油菜花海(图源通川区摄影家协会)
除此之外,金石镇持续深化文化建设,不仅完成了金山村农耕文化陈列馆的建设和七里村开国少将徐斌故居的建设,今年举办的农民丰收节、重阳节等活动,还受到省级、央级媒体的关注与报道。以“金石梯田”为核心,集农耕体验、农耕AI于一体的研学基地正在规划,未来游客可以在这里体验传统农具,感受农耕智慧。与此同时,金石镇还定期组织新媒体培训,积极培育“乡村网红”,开展线上助农活动,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让乡村美景、美食走向全国。
![]()
金石镇开展重阳节活动(熊高六 摄)
如今,金石镇的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已在通川区遍地开花,全区和美乡村建设呈现出多点突破、全域推进的良好态势:罗江镇金凤村成功入选达州市2025年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样板村建设名单,全区13个村跻身达州市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基本达标村行列。通川区将持续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放大金石镇示范效应,推动全区乡村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文化融合上实现更高水平提升,奋力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
稿件原创,转发请注明出处
融媒体中心记者:陈 迪
编辑:刘婧祺
编审:郑 涛
总编:僧希林
![]()
点个在看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