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端详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华医疗”)82年的发展曲线,就像观察一幅年轮。一棵树所经受的阳光雨露、风吹雨打,一如企业的每一轮繁荣、每一次危机,都镌刻在这张看似循环往复的图上。
然而,企业发展又不同于业已成型的年轮。它既是企业现状的表征,又是企业未来的先验。来自不同时空的信息交错,机遇与风险混杂,才形成发展曲线的起起伏伏。审视当下新华医疗的发展新坐标,则需要通过智能制造的“X轴”,科技创新的“Y轴”以及市场拓展的“Z轴”,来夯实品牌势能加速提升、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市场领域有效拓展、创新成果竞相涌现的新态势,构建出高质量发展的三维实现路径。
小到一把手术刀、手术剪,大到整个智能制造中心,从输出医疗设备硬件,到设备硬件、平台软件“双输出”,都在为新华医疗开辟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产品质量的新发展增长极。在这一过程中,从产品到管理,再到制造,“智能化”,让新华医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一个工厂的“少人化”“无人化”
“我们的智能制造中心是行业内最大的单体生产制造车间,拥有12个先进的生产制造车间及一座功能完备的综合办公楼。”
一座智能化的工厂是怎样的?10月21日,记者走进了新华医疗机械制造厂,其制造部部长董强告诉记者,如今,新华医疗机械制造厂已经实现了从“一人一机”到“一人多机、无人值守”的跨越。
“我们现在的生产线,一个员工可以负责多台生产设备或者机器人,整体人力成本节省了30%,生产效率却提高了15%,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也提高了20-30%。”董强解释道。
![]()
焊接机器人正在作业。
在生产车间,董强向记者介绍起眼前的一套设备。这套“全自动切割下料单元”的设备,主要用于新华医疗核心产品灭菌器壳体类零件的精细切割下料,由国际先进的激光发生器、激光切割头、割嘴自动更换库系统、交换工作台机床系统、吸抓结合的自动上下料系统、自动进出物料运输系统组成,应用了自动化生产、自动检测识别、自动割嘴快换、人机安全防护、智能信息化排产等先进技术,可实现板材上料搬运、编号标识、自动切割、下料码垛、生产管理的全自动化生产,是国内首条厚板带自动化上下料系统的切割系统,智能化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
车间作业情况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
“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类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升,医疗器械作为现代医疗体系的重要支柱,其生产过程的优化与升级显得尤为重要。传统的医疗器械生产方式存在技术、流程和管理等方面的局限性”董强告诉记者,加之国家层面也积极推动、扶持智慧工厂、数字工厂建设,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就明确将“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列入了制造业发展的10大重点领域之一。
由此,包括新华医疗在内,众多企业开始投身于医疗设备制造以及整体的技术解决方案开发,推动智慧医药工厂的研究与开发。
“从2019年开始,新华医疗启动了智慧工厂建设,包括三个层面,实现产品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制造智能化。”董强说。
而只需要用鼠标点一点,一座高度拟真的3D微缩版制药工厂呈现在眼前,设备的各项运行参数在界面中一目了然,这便是新华医疗依托数字孪生技术,建起的一座对现实工厂可视化和智能化监测的“虚拟工厂”。
![]()
新华医疗厂区。
“该技术的核心在于实现设备之间的高效通信和数据交互,通过物联网技术,平台能够实时收集生产设备的运行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关键参数。同时,平台还利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挖掘,为企业提供决策支持。”新华医疗制药科技集团小容量产品线总监黄利军介绍,该技术还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预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潜在故障并进行预警,避免生产中故障停机,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如今,以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为基石,新华医疗实现生产的柔性化和定制化,通过信息化管理、自动化生产、智能化仓储以及全过程追溯等创新手段,“智能”的新华医疗,跃然眼前。
一个医疗场景的智慧融合
![]()
新华医疗厂区。
如果一家医院或者一个医疗场景很少有或者没有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的出现,这意味着什么?
这并非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而是科技创新,正在改变医疗格局。
“您好,请跟随我到诊室就诊。”
随着患者点击导诊机器人屏幕上的“出发”,机器人便缓缓带领患者到达诊室前,实现患者智能导诊。
“诊室已到达,请进入就诊。”
然后机器人按原路返回,寻找下一名需要就诊的患者。
这一幕并非电影里的科幻场景,而是正发生在齐鲁医院智慧化内镜中心。
2023年6月,全国第一家智慧化内镜中心(ESSD)——齐鲁医院智慧化内镜中心建成投用,这标志着新华医疗感染控制产品事业部依托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国内率先打造的“智慧化内镜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成功落地。
“随着信息技术和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智慧医疗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全面互动。”新华医疗感控事业部CSSD产品线经理李现刚告诉记者,智慧化内镜中心只是智慧医疗时代,新华医疗的众多“作品”之一。
而早在2019年初,新华医疗感控事业部便推出了“智慧化消毒供应中心”整体解决方案,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2020年,新华医疗感控事业部建设的齐鲁医院智慧化消毒供应中心正式投入使用,这也是我们国内第一家智慧化消毒供应中心。
“智慧化消毒供应中心是现代医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大数据智慧分析信息化系统为核心,集成了智慧物流系统、智慧能源系统、智慧化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等多种先进技术,实现了对消毒供应中心数据、资源的实时监控、即时分析与智慧调度。”李现刚介绍。
![]()
全院物流机器人。
今年,新华医疗感控事业部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其自主研发的高值耗材物流机器人成功下线,这是新华医疗成功下线的第九款物流机器人。据了解,这款全院物流机器人应用了先进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技术,凭借高精度导航系统和高效搬运能力,可在医院内部自主完成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配送,实现医院物资物流配送的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全流程智能管理,可大幅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为医院智慧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而新华医疗感控事业部最新成功自主研发出的“智慧静配中心”整体解决方案,将助力医院实现智慧化管理,更好地保障医疗安全。
“‘智慧静配中心’整体解决方案将为医院带来全方位的变化,比如通过自动化替代人工操作,实现配置效率的数倍提升,大大缩短了患者等待时间;借助AI智能复核技术,保障了用药的‘零差错’安全;全流程数据留痕保证了操作全程可追溯,为质量管控与持续升级提供了坚实依据。”新华医疗感控事业部静配中心产品科室工程师罗宾甲介绍。
目前,“智慧静配中心”整体解决方案已在淄博某医院落地应用。
以科技硬实力筑牢企业核心竞争力,新华医疗正以“智慧”不断赋能医院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把剪刀的“智能”之路
公开信息显示,2019-2025年上半年,全国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呈“总量增长、品类结构待优”态势,截至
2025 年6月,全国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总数达158.04万家,较2024年底(152.74 万家)增长3.5%,延续六年增长;2024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为4847亿元(不含税,按出厂价计算)。
有专业机构预测,2025年预计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持平或有小幅度增长,2025- 2030年复合增长速度预计为 3.1%;2025 年市场规模将达 1.5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 10% 以上。
如何在持续增长的市场中占有重要一席,新华医疗给出的答案是智能制造带来的“全”。
“这个‘全’,是我们生产的14000余个品种规格产品,涵盖了临床全部科室。”
新华手术器械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正发告诉记者。
![]()
新华手术器械有限公司展厅。
一把剪刀的诞生,生活中往往只伴随着锤子的简单敲击和磨石的粗造打磨,而在手术器械行业中,按照传统的加工工艺,手术剪只有不到30%的工序是由机械加工,其余工序仍依靠手工操作完成。
但如今,在新华手术器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中,在机器人有条不紊地加工制作之下,一把把“新鲜出炉”的手术剪正从生产线上传输而来。
“传统的手术器械加工手工工序占比高达70%以上,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工序加工质量对工人的技能和经验要求较高,人工操作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手术器械质量的关键因素。”王正发说。
2023年底,新华手术器械有限公司在手术器械生产关键部位加工自动化已落地投产,降低了手术器械生产对人的依赖,提高了生产效率,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
机器人正在加工手术器械。
微创手术技术,作为现代外科医学的一项重要革新,正在逐步改变着传统手术的面貌。这一技术,通过利用内窥镜摄像系统,以及精密的手术器械,实现了在微小的皮肤切口或自然腔道下进行手术操作的可能性。与传统的开放式手术相比,微创手术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显著的“微创性”,即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身体的损伤被极大地减小,这不仅降低了手术的风险,还显著缩短了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对此,新华手术器械有限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围绕临床手术技术发展趋势,今年成功突破多项关键技术难题,推出多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3D荧光电子内窥镜、胸腹腔内窥镜、3D荧光内窥镜图像处理器、荧光内窥镜冷光源、一次性使用多通道单孔腹腔镜穿刺器等微创器械的研发成功,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微创腔镜手术领域的产品布局。不仅如此,公司全年新申请专利16项,其中发明专利9项;获得授权专利10项,内含发明专利3项,展现了强劲的研发实力与创新活力。
![]()
3D 荧光内窥镜图像处理系统。
“3D 荧光内窥镜图像处理系统,更是我们的微创‘杰作’。该产品采用三维立体成像技术,能增强医生对手术部位的空间感知,提升手术精准度;还 开创性地将 AI 人工智能与医用内窥镜成像技术深度融合,如同医生的助手,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识别、追踪病灶组织,有效规避手术风险。” 王正发介绍。
可以看到,如今,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新华医疗重要关键词之一,为国内医疗器械的智能制造水平树立了新的标杆,对于加速国产化替代进程具有深远的示范意义。
(大众新闻·鲁中晨报记者 孙良栋 王继洋 王兵 通讯员 张衍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