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骨外科团队借助3D打印技术,为七十岁的张大爷实施了个体化、精准化的右膝全关节置换术,成功解决了骨缺损问题,患者术后重获自如行走的能力。
多年困扰:双膝疼痛步履蹒跚
![]()
多年来,张大爷一直饱受双膝关节疼痛的折磨。右膝的病情尤为严重,日常走路都已十分困难。张大爷辗转多家医院后,来到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外科。经检查,他被确诊为双膝关节重度骨关节炎,右膝关节间隙已完全消失,胫骨平台内侧存在大面积骨缺损。如不及时手术,关节功能将进一步丧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精准评估:3D打印量身定制手术方案
![]()
面对如此复杂的膝关节病变,医院副院长蔡振存教授与首席专家朴成哲教授带领骨外科团队展开深入研讨,最终决定采取“螺钉支撑+骨水泥修复骨缺损”的方式,并同时进行髌骨置换。通过先进的3D打印技术,1:1精确复原了患者膝关节的骨骼模型。通过模型,医生可以清晰评估骨缺损的范围和形态,精准规划截骨位置和假体安放角度。
技术突破:螺钉支撑+骨水泥修复,实现高质量置换
手术中,骨外科医生团队依据3D打印模型,在完成股骨与胫骨精准截骨后,在胫骨缺损处拧入两枚螺钉作为结构支撑,随后覆盖骨水泥重塑平台。植入生物型膝关节假体,同步完成髌骨表面置换。手术全程流程顺畅,假体位置安放理想,关节力线恢复。既有效解决了严重骨缺损的问题,也避免了使用昂贵假体组件,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重获新生:术后次日即可下地行走
![]()
术后复查X线显示,人工膝关节对位对线良好,胫骨平台重建完整,下肢力线恢复正常。患者术后次日即可在助行器辅助下下床活动,右膝疼痛明显缓解。
医院副院长蔡振存教授提醒:骨关节炎是关节软骨磨损引发的退行性疾病,需遵循“阶梯治疗”原则: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控制体重、锻炼(如直腿抬高)、药物镇痛及关节润滑剂注射;中期可联合微创介入,如关节镜清理或PRP注射;晚期严重磨损伴骨缺损、畸形时,需人工关节置换术。
早期诊断依赖症状(活动后疼痛、晨僵、弹响)及检查(X线看关节间隙,MRI评估软骨),此时是软骨修复黄金期。若延误诊治,软骨磨损不可逆,可能快速进展为关节间隙消失、畸形,增加手术复杂度与风险,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早发现、早干预,才能守护关节健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