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人活多久,看吃饭就知道?研究发现:寿命长的人,吃饭常有5共性

0
分享至



清晨六点多,江南小镇的小巷刚被阳光点亮。王爷爷已经拎着饭篮,踱步在自家小菜园里。邻居们常打趣他:“92岁了,怎么还能跟年轻人一样有精神?”王爷爷笑着摆摆手:“没有什么秘诀,就是一天三顿饭,按时吃、慢慢嚼,不挑食,也不贪嘴。”

不少人听后觉得不过是谦虚,“吃饭”怎么可能和长寿直接挂钩?可你知道吗?权威研究已经证实:一个人能不能长寿,饮食习惯往往藏着端倪。甚至有专家坦言,看一个人怎么吃饭,就能“看出”他的寿命密码。



难道,简单的吃饭真的能决定健康和长寿?现代都市人为了省时间,狼吞虎咽、重口味、暴饮暴食……这些“坏习惯”你中了几条?寿命长的人,吃饭上究竟有什么“共性”?

科学界对饮食与寿命的关系,已做了大量长期追踪研究。例如,伦敦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随访发现,长寿群体的“吃饭模式”,都高度类似。专家总结出:吃饭习惯与健康长寿息息相关,长期坚持这5个习惯的人,大概率拥有更好的健康状态和较高寿命。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

越来越多权威数据指向同一个现象:规律饮食能降低慢性病风险。比如,日本冲绳百岁老人中,90%以上的人每天定时三餐——早餐大多在7-8点、午餐12-13点、晚餐18-19点,很少有“饥一顿饱一顿”的情况。

长期规律进餐,有助于稳定血糖和内分泌,减少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也可减轻肠胃负担,防止胃病反复。

食材多样,营养均衡

你每天吃的食物有多少种?广西巴马被誉为“长寿村”,当地老人三餐样式丰富:早餐有玉米粥、红薯、豆制品,午餐有各种蔬菜、杂粮,晚餐则常配粗粮和季节水果。

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至少吃够25种不同食材”。多样化的饮食,可带来更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大大降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三高”风险。一项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食材丰富的人群,患慢性病概率比单一饮食人群低30%以上。



口味清淡,少油少盐少糖

“好吃不过重油重盐?”恰恰相反,长寿老人普遍饮食清淡。江苏如皋被誉为中国“长寿之乡”,当地老人做饭时用盐量比全国平均值少40%,还极少高糖甜食。意大利撒丁岛的百岁老人,用橄榄油烹饪,每天摄入量约20-30克,远低于西式快餐。

相关研究显示,过量油脂和盐分易导致肥胖、高血压、动脉硬化,糖摄入过多则容易诱发糖尿病和加速衰老。长期清淡饮食,不仅减轻肾脏负担,也让重要脏器保持年轻活力。

细嚼慢咽,充分消化

“吃饭挑快点,节省时间!”但你知道吗?吃饭太快其实不利于健康,大大增加肠胃疾病和肥胖风险。92岁的王爷爷一餐饭能吃20-30分钟,每一口都细嚼到无渣,才咽下。他常说:“慢慢吃,肚子舒服,还能防病。”

科学解释表明,慢慢咀嚼能够促进唾液分泌,有利于消化吸收;同时,大脑接收“吃饱了”信号大约需要20分钟,细嚼慢咽能避免吃得过多。此外,充分咀嚼也被证实有助于提高大脑活力,延缓记忆衰退。



七八分饱,不贪不撑

你有没有试过每顿非要“撑到走不动”?其实适度饮食才是健康关键。很多百岁老人都说,“只吃七八分饱,感觉胃里不空,不贪口才长寿。”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长期暴饮暴食会大大增加脂肪肝、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几率,还会诱发高血脂、高血压等联动性慢病。

“七八分饱”是指胃里还有余力,但已经丧失对食物的强烈渴望。学会“适可而止”,反而延长身体脏器“耐用年限”。

看到这里,你也许会问:“我现在能改变吗?以前吃得不好会不会已经来不及?”权威专家建议:健康饮食习惯,无论从哪一天开始都为时不晚。只要逐步调整,哪怕先做到一两条,也能明显改善健康质量。



比如,从今天起试试以下建议:设定固定的三餐时间,避免熬夜进餐和暴饮暴食;每周增加新鲜蔬果、豆制品、全谷类的种类,多选杂粮杂豆;学会做菜时减少盐、少油,甜食和高油炸食物限量;用餐时放下手机,专注吃饭,咀嚼超过20下再咽下;每餐结束时,稍带一点“意犹未尽”,主动拒绝多添饭。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汉堡王也卖了,外资巨头怎么了?

汉堡王也卖了,外资巨头怎么了?

中产先生
2025-11-11 12:23:39
立冬后,“打死”都不能买的3种食物,别贪便宜买来吃,别大意

立冬后,“打死”都不能买的3种食物,别贪便宜买来吃,别大意

江江食研社
2025-11-10 16:30:06
4.99万!刘强东不给雷军留活路!

4.99万!刘强东不给雷军留活路!

广告创意
2025-11-10 17:24:49
某国企员工长期访问境外反华网站,观看涉我政治谣言视频并下载传播,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逮捕

某国企员工长期访问境外反华网站,观看涉我政治谣言视频并下载传播,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逮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0 14:29:12
皇马地震!阿隆索遭佛爷质疑:恐逼走巴西3天王巨星 球员不满战术

皇马地震!阿隆索遭佛爷质疑:恐逼走巴西3天王巨星 球员不满战术

风过乡
2025-11-11 13:00:53
全国各地医保亏损,新乡限制医保报销额度,统筹日支付限额50元!

全国各地医保亏损,新乡限制医保报销额度,统筹日支付限额50元!

你食不食油饼
2025-11-11 07:00:06
国家广电总局关于撤销机顶盒的重要消息

国家广电总局关于撤销机顶盒的重要消息

小柱解说游戏
2025-11-09 14:50:37
华农27岁博士校园溺亡后续:父亲被安保抬出,姐姐怀孕6月哭晕

华农27岁博士校园溺亡后续:父亲被安保抬出,姐姐怀孕6月哭晕

180视角
2025-11-11 13:30:42
神舟二十号最新消息显示:飞船遭撞击问题不大,或仍用该飞船返回

神舟二十号最新消息显示:飞船遭撞击问题不大,或仍用该飞船返回

科普大世界
2025-11-11 16:30:58
德军司令:柏林已做好“开战准备”

德军司令:柏林已做好“开战准备”

环球时报国际
2025-11-11 00:09:28
欧委会要求欧盟成员排除中兴、华为设备,外交部:损人不利己

欧委会要求欧盟成员排除中兴、华为设备,外交部:损人不利己

澎湃新闻
2025-11-11 15:38:26
抵制“网络烂梗”的语文老师刘小娟:当学生齐喊“包的”,我发起“语言保卫战”

抵制“网络烂梗”的语文老师刘小娟:当学生齐喊“包的”,我发起“语言保卫战”

封面新闻
2025-11-11 15:41:05
“美国在台协会”将约郑丽文会谈,台媒称美方急于确认蓝营对防务预算立场

“美国在台协会”将约郑丽文会谈,台媒称美方急于确认蓝营对防务预算立场

参考消息
2025-11-11 14:51:06
张雪峰新女友身份疑曝光,两人同看演唱会举止亲密,女方才貌双全

张雪峰新女友身份疑曝光,两人同看演唱会举止亲密,女方才貌双全

古希腊掌管松饼的神
2025-11-11 13:49:47
表述悄悄改变,“中国香港”四个字突然变成“香港”,我们更强了

表述悄悄改变,“中国香港”四个字突然变成“香港”,我们更强了

我心纵横天地间
2025-11-11 08:16:55
33岁男歌手演出时公然抽烟,社交平台发布舞台持烟照,朝阳区卫健委:将作进一步处理

33岁男歌手演出时公然抽烟,社交平台发布舞台持烟照,朝阳区卫健委:将作进一步处理

鲁中晨报
2025-11-11 17:07:02
进博会上的金融创新:江苏中行助力跨境电商全链条发展

进博会上的金融创新:江苏中行助力跨境电商全链条发展

燕梳楼频道
2025-11-10 21:38:06
全运会3米板神仙打架!林珊斩获第3金,奥运冠军陈艺文仅获铜牌

全运会3米板神仙打架!林珊斩获第3金,奥运冠军陈艺文仅获铜牌

全景体育V
2025-11-11 17:27:25
央视网揭"远洋捕捞"实质:地方政府没钱了,抓商人搞钱

央视网揭"远洋捕捞"实质:地方政府没钱了,抓商人搞钱

爆角追踪
2025-11-11 12:15:25
郭汾阳要养废了!看岳云鹏演唱会,眼神发痴手不老实一个劲亲王惠

郭汾阳要养废了!看岳云鹏演唱会,眼神发痴手不老实一个劲亲王惠

鑫鑫说说
2025-11-11 11:24:44
2025-11-11 18:23:00
话史官1
话史官1
执笔话尽历史,品人生百味。
1285文章数 9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12岁女孩手脚遭绑关厕所17天被虐亡 继母二审维持死刑

头条要闻

12岁女孩手脚遭绑关厕所17天被虐亡 继母二审维持死刑

体育要闻

一个14岁的小男孩,决定了谁能晋级世界杯

娱乐要闻

古二曝秦雯多次炫耀袭警经历

财经要闻

南昌三瑞智能IPO:委外代工模式存疑

科技要闻

苹果新品惨败,产线拆光、二代搁浅!

汽车要闻

盈利"大考",汽车智能化企业的中场战事

态度原创

艺术
健康
旅游
亲子
教育

艺术要闻

田英章日常书信曝光,字迹开阔惊艳人心!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旅游要闻

大湾区商旅&酒店资源集结完毕,精准拓客不用愁!

亲子要闻

宝蓝洗手忘记关水了,家里变成大水池。

教育要闻

赵冬梅:我儿子初中辍学了,我经历过最深的黑暗,但我们走出来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