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公众号名片关注伢大富谈留学
在今年九月的NACAC年度大会上,美国大学招生官们彻底“炸了场”。原本是探讨AI、心理健康、录取多元化的正经会议,却意外变成了一场“造假实录揭丑大会”。
几位招生官和国际教育机构代表当场展示了大量中国申请者的“疑点材料”。
比如有人在志愿服务与考试时间撞车
有学校地址查出来居然是个仓库
还有淘宝、闲鱼上的“托福保分截图”被直接打在大会大屏幕上。
![]()
这一幕让现场上百名招生官陷入震惊,也让所有还想靠包装混进名校的学生心头一紧:这下真没法装了。

NACAC是什么组织?

NACAC,全称“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是美国大学招生领域最权威的机构之一。
每年大会都会汇集来自200多所大学的招生负责人、数千名高中升学顾问和教育机构代表,堪称“美国大学招生的风向标”。
它不仅制定招生行业的专业准则,也反映出当下录取政策的真实动向。今年他们说的主题就一个:中国学生造假,太多了。
![]()

“造假”问题,被公开挂上了PPT

长期以来,美国招生官都知道部分国际申请“注水严重”——简历上动不动就是十几项社会实践、高中生好几篇论文发表、更有甚者还有诺奖级获得者的推荐信,看上去比哈佛教授还忙。
![]()
以前招生官只是私下摇头,最多在系统里备注一句“材料疑似造假”。但今年,他们决定不再沉默。
纽约大学招生主任在会上直接展示了一个来自上海的造假案例:从虚假科研到伪造成绩单,整条产业链被拆解得明明白白。
招生官们的态度也第一次如此鲜明——“我们对这样的’履历’深恶痛绝。”可以说,这次大会让造假从“潜规则”变成了“公审现场”。
![]()

诚信,成了招生新核心

造假被曝光后,美国大学的应对措施也随之升级。招生官明确表示,材料真实性已不再是最低要求,而是评估的第一关。
语言考试可以作弊,推荐信能代写,简历能包装,但真人面试骗不了人。于是越来越多名校要求学生提交视频包括自我介绍或进行实时面试,五句话足以听出谁是真材实料,谁是背剧本。
NYU的招生官半开玩笑地说:“我们不怕学生口音重,就怕学生回答背模板。”
这句话虽然轻松,却准确表达了一个核心——英语流利不是关键,真诚和思考才是。新的录取逻辑:真诚比包装更值钱。
在这场“招生圈大地震”后,一个新的录取逻辑已经浮出水面——真正的竞争力,不靠花钱堆砌,而靠真实打动人心。
招生官们在会上多次强调,他们更想看到的是那些真心投入的“小而深”的经历:一次持续的志愿服务、一项自己真正热爱的小研究、一段与兴趣相关的长期探索。
相比之下,那些一眼看出是机构“流水线生产”的文书,不仅没有加分,反而成了风险信号。正如一位招生官所言:“文书可以改十遍,但真诚改不了。”
在美本招生的“标化分化时代”,顶尖院校正逐步形成四种不同政策:必须提交、可选提交、完全不看、灵活标化。
这意味着申请策略必须“因校制宜”,不再适合“一刀切”备考。
无论政策如何变化,优异的标化成绩始终具备核心价值。
但在追求高分的同时,学术根基才是录取的真正底气。正如招生官在NACAC大会上强调的那样:“GPA依旧是最重要的评估核心,这正是我们始终提醒学生夯实学术基础的原因。”
![]()

中国学生,美国大学的“又爱又恨”

更微妙的是,美国大学自己也陷入了两难。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赴美国际学生人数比去年减少了19%,印度学生更是锐减44%。
而美国高校的财政很大程度上依赖国际生学费,于是他们一边加强审核,一边又不得不“多招点中国学生”来填财政空缺。
比如加州大学系统今年给中国大陆学生发的录取数就比去年多出近一半。
这种矛盾心态可以总结为一句话:“我们知道有问题,但我们也需要他们的学费。”所以,招生官只能在“要钱”和“要真”之间小心平衡。
![]()
当淘宝刷分截图被打上大会屏幕,当假简历成了公开案例,这场风暴已经不算是小警告,而是预示一次行业洗牌。
未来的美国大学申请,将更依赖面试、视频与现场沟通能力和标化成绩,也更看重学生思考的深度与持续性。
造假的“捷径”终究走不远,“学霸”的包装都不堪一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