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李光斗
一个西天取经的项目搅动了三界四洲,经商就像西天取经,孙悟空如同一个创业者,既要学腾云驾雾、七十二变,结交三教九流的人脉,还得嘴甜心狠,有灵活的办事手段,才能保得唐僧到达灵山,取得真经。
企业家、创业者也是一样,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大闹天宫,百炼成钢,少了哪一样都闯不过九九八十一难,修不成正果。
在百年大变局的当下,从商业的视角重新读《西游记》,会发现西天取经之路竟是一条产业升级之路,是高层利益再分配的过程,是一场横跨天庭(传统巨头)、灵山(新兴资本)、大唐(蓝海市场)三界的商业重构。原来并不是唐僧要取经,而是如来要传经。
少年不识西游意,读懂已是书中人。唐僧师徒的取经路,蕴藏着中国最顶级的商业智慧。
15年前,我和北京电视台、第一财经合作,陆续推出《商解红楼梦》《商解三国》系列节目,收视率创新高,同步推出的著作也在中国、韩国等地非常畅销。时隔多年重启商解名著系列,我首先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西游记》。
西游的故事在四大名著当中最老少咸宜,改编成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最多,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最大,却也是过去在四大名著当中最容易被低估的一部,因为受影视作品的影响,很多人会认为这只是一个师徒四人奇幻冒险的故事。
最早把《西游记》拍成电影的是黑泽明的老师——日本著名导演山本嘉次郎,1940年,他以此为题材拍摄了真人电影《孙悟空》。
1964年,中国动画事业的创始人万籁鸣、万古蟾兄弟制作了中国首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这部影片的完整版直到1978年才公映,当时我在电影院看的时候还是个懵懂少年,但也看得热血沸腾。
这一年,日本又推出了一部电视剧《西游记》,并进入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再次推动西游故事在西方世界的推广,就像今天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影响力一样,吸引诸多外国友人开始关注《西游记》原著。
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电视刚刚开始在中国走进千家万户,节目内容还很匮乏,央视就引进了日本版的《西游记》,但是只播了几集就不得不停播了,因为它跟我们国人认知的西游故事相差甚远,大家接受不了。
1981年,中央电视台决定排除万难也要拍摄一部中国人自己的《西游记》电视剧。
经过艰难的筹备和制作过程,1986年我们终于在电视上看到了由杨洁导演,迟重瑞、六小龄童等主演的经典电视剧,被大家称为“86版《西游记》”。这部剧也出口到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当年所到之处,万人空巷,连很多地方的犯罪率都降低了,因为大家都在家里守着电视看《西游记》。
“86版《西游记》”至今已经重播了3000多次,每年依然在重播,收视热度不减。
但也由于这部剧的成功反而固化了大众的认知,以为《西游记》是单纯弘扬真善美的合家欢故事,以至于很多人从来没有深度思索过:
在以道教为尊的唐朝初期,《西游记》里的唐太宗李世民为什么会以国家名义发起万众瞩目的取经项目?
到底是唐僧要取经,还是李世民要取经?
为什么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却必须跟着唐僧一步一步走上灵山?
真假美猴王一棒子打死的,到底是真悟空,还是假悟空?
唐僧真的对女儿国国王动心了吗?为什么不能不负如来不负卿,先娶女王再取经?
为什么越靠近灵山,妖魔鬼怪越厉害?
又为什么大唐如此虔诚地拜佛祖、求真经,如来却给了他们无字经书……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和《三国演义》《水浒传》一样,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西游记》中唐僧的形象借鉴了历史上“玄奘取经”的事件,历史上的玄奘法师13岁出家,21岁受戒,游历各地,参访名师,贞观三年(629年)他从长安出发,辗转到印度的佛教中心学习佛法,由于他在多场佛法辩论中大获全胜,很快就声名鹊起。在离开大唐的十几年中,他游历了30多个国家,沿途宣讲大乘佛法。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法师返回长安,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520卷657部。他还翻译了《心经》,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继鸠摩罗什之后流传最广的译本。在《西游记》小说里,乌巢禅师传授唐僧一卷《多心经》,告诉他“若遇魔瘴之处,但念此经,自无伤害。这是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所以,唐僧一路上害怕就念《多心经》,生气就念“紧箍咒”。
孙悟空的原型则来源于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里的猴行者,他举止文雅,自称是花果山紫云洞八万四千铜头铁脑的猕猴王,化作一个白衣秀士来助和尚取经。
到了元代,元杂剧《西游记》里就已经形成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等形象。
再到明朝末年,有人又在前面各种故事版本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和文化氛围进行再创作。最后,当代的学者又在诸多残缺、失传的文本基础上经过考究、修订,形成现在大家广泛阅读的百回本《西游记》小说,师徒四人的形象固定下来,但人物设定都做了全新的改编。
《西游记》中有一首词《苏武慢·试问禅关》,这样写道:
“试问禅关,参求无数,往往到头虚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迷了几多年少。毛吞大海,芥纳须弥,金色头陀微笑。悟时超十地三乘,凝滞了四生六道。
谁听得绝想岩前,无阴树下,杜宇一声春晓。曹溪路险,鹫岭云深,此处故人音杳。千丈冰崖、五叶莲开,古殿帘垂香袅。那时节,识破源流,便见龙王三宝。”
意思是多少参禅求道的人,痴迷于无法办到的事情,到头来一事无成。佛法无边,神通广大,只有真觉悟了才能到达最高境界,脱离六道轮回之苦。然而就算“磨砖作镜,积雪为粮”也不一定能达到这种境界,那怎么才能做到呢?必须是经历无数艰难险阻,穿过曹溪路险,踏破千丈冰崖,那时节,才能识破源流,见到佛祖的光芒。
这首词写在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在五行山下之后,如来佛祖决定启动传经计划之前,在全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500多年不论是孙悟空还是佛祖,或者是轮回转世的金蝉子,都在“磨砖作镜,积雪为粮”,等待时机重新踏上征途,去“寻穷天下无名水,历遍人间不到山”。
经商亦如修行,个中道理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的企业发展、团队打造、事业经营堪比西天取经,要磨砖作镜,积雪为粮,要开疆拓土、平衡势力、分配资源、不断创新……才能求取我们各自的一本人生真经。
创业者一定要读懂如来佛祖,创业就是要整合资源、挖掘人才、借势借力、分配利益、塑造品牌。同时,创业者必须具备号召力和独特的人格魅力,能够让一帮有才华有能力的人,放弃原本的既得利益追随你,甚至是为你的理想而奋斗。
我们常说,资金犹如企业的血包,创业者总是把融资当成第一要务,而比融资更重要的能力其实是融人的能力。
管理者一定要读懂观音菩萨,看她怎么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完成如此艰难重大的取经任务。
企业家一定要读懂玉皇大帝,《西游记》中玉帝并不常出场,却处处都有他的影子,处处透露他无为而治的帝王心术,看你能否在阅读中与玉皇大帝神交,切磋运筹帷幄的顶级智慧。
所有人都要读懂孙悟空,整部《西游记》中孙悟空有最清晰的成长脉络。只有读懂了孙悟空,才能够清楚一个人从偶然成功到巨大失败,再到真正成熟起来,如何一步步走向修行之路。道、法、术、器每一层都是向下降维打击:道生法,法生术,术用器。即使抢得金箍棒,学会七十二般变化,也还是要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
取经路上,孙悟空才会顿悟:大妖个个通天,兵器五花八门,魔法皆有门派,孙悟空再大的本事也只能打个平手。要想平妖,还得向天庭求救。天庭凭什么?凭的是掌握三界运行规律和给神仙续命的道。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法和术都只是工具,关键时刻,观音送给悟空的三根救命毫毛,都比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金箍棒有用。
读懂了孙悟空,才会懂得人生发生根本性改变的转折点,不是天降鸿福,而是从你认清真实的自己开始。
花开昼夜里,人生佛魔间。
《西游记》是一部博弈之书,比商战小说更精彩,比MBA案例更深刻!参透这部神魔外衣下的现实主义力作,会发现它如此生动地揭示了人性的本质、为人处事的原则、商业竞争的残酷、超前的品牌建设的思维,乃至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贯穿着从江湖之中到庙堂之上的顶级智慧。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商场如战场,你是否能像孙悟空一样,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商解西游》写给所有不甘平凡的“取经人”,让我们一起踏上这条“打怪升级”的商业修行之路。
杰克•韦尔奇说:“你可以拒绝学习,但你的竞争对手不会!”
11月6-8日我们将在深圳举办一场企业管理的思想盛宴,诚邀您一起参与、见证、共同成长!
![]()
欢迎扫码报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