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进行了合作,在陕北的红军主力被改编为八路军,下辖三个师六个旅,这六个旅的旅长分别由陈光、徐海东、卢冬生(未到任)、陈伯钧、王宏坤、陈赓担任。
按道理来说,在革命力量迅速扩充的八路军时期,他们起点都这么高,往后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好,然而奇怪的是,陈伯钧很长一段时间都陷入了沉寂,1943年才出任358旅副旅长,这是为何呢?
![]()
陈伯钧的履历其实很有意思,他当时是359旅旅长,该部主要出自红二方面军,然而他却是中央军嫡系,并且他很得毛主席器重。
1910年,陈伯钧出生于四川达县,家境还算可以,早年一直在读书。在省立第四师范就读期间,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后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
1927年,陈伯钧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教导团任职,该团有很多共产党员,听闻南昌爆发起义后,连忙赶过去汇合。只是他们行至九江便被张发奎缴了械,没能赶上。
陈伯钧想尽办法逃脱,此时起义军已经南下,他只好留在江西高安加入20军独立团,次月奉命去参加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并随部上了井冈山。
![]()
因为陈伯钧有文化又上过军校,毛主席非常看重他,红军军官教导队成立时,他被任命为副队长。
这军官教导队实际上是我军第一所培养军官的学校,后来的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东北军政大学,乃至如今的最高军事学府国防大学都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即便是副队长,那也是莫大的信任和重用。
只不过,他在人民军队中一个转折点很快就出现了。军官教导队大队长叫吕赤,是黄埔四期生,陈伯钧与他的感情特别好,两人的年纪都不大,时常在一起打闹。
1928年3月,教导队攻克湖南酃县,陈伯钧打扫战场时在一片泥地里发现了一把生锈的美制勃朗宁手枪,稀罕得不得了,第一时间就拿到吕赤年前炫耀。
![]()
吕赤看看他兴奋的样子,又看看锈迹斑斑的铁疙瘩,忍不住打趣道:这哪是什么枪啊,不就是半斤铁吗?没办法用了,赶紧丢了吧。
这时的陈伯钧未满18岁,好强的少年心性让他忍不住说了句:你等着,我修好了再给你看是不是枪。往后的时间里,只要一有空闲,陈伯钧就会鼓捣那边枪,过了阵子竟真的成功让其焕然一新。
对成品满意后,陈伯钧找到吕赤兴奋地喊道:看看,这就是一把手枪,我修好啦。说完他便扣动扳机。本来陈伯钧只是想比划比划,没想到的是,“呯”的一声后,吕赤中弹倒了下去。
周围的人都愣住了,陈伯钧也目瞪口呆,这把原先已报废的枪里竟然还有子弹?子弹竟然还能发射出去?由于打中要害,吕赤很快没了气息,周围的人反应过来后立马将陈伯钧绑了起来,押到毛主席面前等候发落。
![]()
一位优秀同志的牺牲,让毛主席极为难过,但人已离去,再处决陈伯钧也回不来,红军目前正是缺人之际,不能一次损失两个干部,何况陈伯钧确实是无心之举。
毛主席找到士兵委员会主任张令彬商量,最终决定免除陈伯钧的死罪,让他戴罪立功。为了让所有人明白这个决定的良苦用心,主席召集部队当众说出自己的想法:
吕赤是好同志,陈伯钧也不是坏人,他是跟吕队长开玩笑,枪走火误杀了人。他们都是黄埔军校出来的,表现都不错,军事上也有一套。这样的人我们很缺呀!我们能不能只追悼一个人?否则另一个人还不好追悼呢!你们看怎么样,我讲得对不对?
众人一想,也是这么个道理,情绪就不再那么激动。不过惩罚还是要有的。一是将陈伯钧的职务降成副连长,二是重打手心一百大板,由教导队的成员们轮流执行。
![]()
这次教训让陈伯钧铭记于心,此后他在战场上表现非常英勇,为革命做出巨大贡献。比较有意思的是,他后来在红军多支主力中都战斗过。
最初在红一方面军红一军团参加了第一至第三次反“围剿”,1932年10月因支持毛主席的正确路线,被“左”倾领导人免去红15军军长职务,送到红军学校学习。等他复出后,调到红五军团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
长征时,红五军团是铁流后卫,伤亡非常大。等红一、红四方面懋功会师后,他们又被编入红四方面军为主的左路军,陈伯钧改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参谋长。在此期间他坚决抵制张某的错误思想,因而被免职。
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南下受挫后选择西进,此时张某威望大跌,经朱德、刘伯承等人举荐,陈伯钧得以重新担任红4军参谋长。同年7月,红二、红四方面军甘孜会师后,陈伯钧调任为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军团长,一直到抵达陕北。
![]()
这条长征路上,陈伯钧走得比大多数人都要远,毛主席极为牵挂他,在三大主力会师前特意致信“伯钧同志:闻你在六军,为红军庆得干才!你的身体好否?同志都相念的。我们都好,相见之期不远,愿共努力!”
从这里就能看出,毛主席跟他的关系不一般。后来红军主力改编成八路军,红6军团、红32军及红军总部特务团等部合编为359旅,本是红6军团军团长的陈伯钧自然而然成为主力旅旅长,可是,很快他就因为冲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1937年10月17日,驻于洛川的陈伯钧收到总部消息,让他派人到总部领款,给部队制作冬装。这让他非常高兴,有了这批装备,部队就可以上前线了。于是他让旅部会计老袁去旅部领钱,自己则召集干部们开会,研究冬装制作及开赴前线等问题。
结果会还没开几分钟,陈伯钧就听到外面吵了起来,他出屋一看,发现会计老袁在跟一名年轻司机吵架。
![]()
陈伯钧上前询问事情经过,原来这名年轻司机从苏联刚回来不久,在军委直属摩托学校任职,此时正要驾车返回延安。老袁想着顺路希望对方搭一程,但司机宁愿空车走也不带,所以就吵了起来。
问题主要出在司机身上,陈伯钧就帮老袁说话,想搭个顺风车。然而对方正在气头上,态度非常不好,气得陈伯钧打了他一耳光。
八路军讲究官兵平等,纪律方面非常严格,虽然陈伯钧事出有因,但也确实违反了规定。所以没多久就被毛主席叫回延安,受到严厉批评的同时还被送到党校继续深造,359旅旅长的职务就由王震接任了。
往后的几年里,陈伯钧都在后方工作,唯一一次获得战功是在担任抗大二分校校长期间,率二分校学员配合120师358旅取得陈庄大捷。1942年,358旅从前线调回负责执卫陕甘宁边区,陈伯钧才被任命为358旅副旅长。
![]()
有时候沉淀一下也非坏事,解放战争中陈伯钧就去往东北发光发热了,担任过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副司令员、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第45军军长等职,建国后又在南京军事学院协助刘帅办校,职务和贡献都很突出。1955年,陈伯钧被授予上将军衔。
如果不是那一巴掌,陈伯钧抗战时期就能在前线建功立业,解放战争大概率也能成为兵团司令员,这样人生轨迹就完全不一样了。
有时候,一个巴掌的代价也很大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