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一过,下一个节日就是春节了,
但你发现没,长大后的春节比儿时更冷清了:过年不放烟花爆竹,春联不贴了,龙灯不舞了,甚至大戏也不唱了;
以前团圆饭一家子动手制作,其乐浓浓,现在都去酒店解决,不再自己动手。
还有,外嫁的女儿都在埋怨回娘家的路是用钱铺出来的;年轻人干脆抱着一部手机在家里躺平……
如今的年味儿越来越淡,认真过年的人越来越少了。每逢春节,似乎只有七十年代以前出生的人还在勉强支撑着“过年”,寻找他们童年的记忆。
这种现状不禁让人感叹:二三十年以后,50后走了,60后走了,70后也走了,估计就真没有春节了。
![]()
.01
人们已经彻底告别了饥饿
小时候,大人最愁的不是赚钱,而是吃不饱。逢年过节好不容易开顿荤,孩子们才有机会放开肚皮吃顿好的。
但即使如此,现在餐桌上常见的果糖、花生坚果等,那会也是没有的。甚至很多普通人家压根就不曾听闻一些坚果之名。
现在呢,父母的担忧不再是子女没东西吃,愁的却是孩子不吃。以前只有过年才吃得到的东西,现在在平时都吃腻了,压根就没有那种对过年的期盼。
![]()
.02
集市也逐渐失去了往日的繁华。
以前年关时节,最热闹的就是赶集,几乎每家每户的大人,孩子都会去市场上看热闹,买一点吃的,看一些好玩的。整个集市上人头攒动,堵的水泄不通,但这种人流汇集也让人感觉到了浓浓的年味儿。
那如今呢?互联网越来越发达,躺在被窝里面就可以买到你想要的东西,还给你送到家门口,往昔那种热热闹闹的集市氛围,现在已变得冷冷清清。
![]()
.03
亲情越来越疏离
我记得我们小的时候最盼望的就是过年过节,一来可以吃到想吃的东西,二来可以去到亲戚家做客,与同龄的表兄弟们玩耍,还能得到一两块压岁钱,觉得那就是幸福。
现在呢?在很多人家里,老人一直常伴左右,朝夕相处,两看相厌。
表兄妹之间关系也越来越疏离,甚至过年也不曾见面。
春节的红包是越收越大了,但是这种不见面只停留在手机上的一个数字,也愈发让人觉得亲情关系淡了。
![]()
.04
动手的能力变得钝化了
记得小的时候,只要进入到腊月,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过年需要的食材:杀年猪,装肠子、推豆腐、糍粑、玉米花、八宝饭、血辣子……好多好多家乡特色。大人忙着干活,小孩子也学着有模有样。
现在呢?乡下已经见不着传统手艺人了,甚至城里的新媳妇都不会剖鱼,不敢杀鸡,蒸煮烹炒更别提了。
样样买现成的,甚至除旧迎新大扫除,都不再自己亲力亲为,交由钟点工解决,
餐桌上。传统美食满大桌,这不好吃,那吃不下,唯独汉堡、薯条、烧烤吃的满心欢喜。这还叫过年吗?
![]()
.05
父母之乡变得遥远而又陌生
进了城以后,儿时的家乡就变得遥远而陌生,很多人离家之后,几乎忘记了自己的家乡,每年也就过年回一趟老家,
在当下,很多年轻人看来,除了农村,原来那个地方就是父母的家了,从此,乡音听不懂,乡俗更是弄不清…
住进城市以后,年轻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变得城市化了,过年再回农村,他们俨然一副城里人模样,嫌弃农村的土气,更不再亲近脚下的那片土地。
故乡的年味,已然牵不动游子思归的心了。上班,拥堵……都能成为春节忘归的美丽借口。
![]()
结语:
春节,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年味,曾经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口味和体温。然而如今,很多习俗已经只剩下老一辈人在传承。这场景不禁让人担忧,三四十年后,还有春节吗?
最后问问您,计划好今年春节怎么过了吗?评论区说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