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深人静,窗外的蝉鸣渐渐稀疏。在南方的一个普通家庭,家里年过五旬的张大妈又一次半夜醒来,只觉得浑身燥热。她一边踢开被子,一边下意识地把双脚露在了外头。
天亮时,她又担心这样是不是因为“上火”太重,家里老伴却唠叨:“脚可不能露着睡,‘凉从脚上起’,别落下病根!”对于许多人来说,这一幕并不陌生。
可是,经常把脚露在外面睡觉,真的意味着内火重吗?“凉从脚上起”的说法,又有多少科学道理?
![]()
很多人发现,自己晚上睡觉时即使盖上被子,到了半夜,总喜欢把脚伸到外头,仿佛透透气才觉得舒适。不少老人会怀疑:“是不是自己肝火、心火旺,内热太重?”
实际上,“内火重”更多的是中医里的说法,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表明这个习惯直接等同于“内火重”。
事实上,脚部作为身体末端,对环境温度变化格外敏感。有研究指出,尤其在炎热的夏季,人体在入睡时需要维持核心体温的微小下降,才能更容易进入深度睡眠。
这时候,露出脚丫能帮助身体散热,加速体温调节,让人更快入睡。
当然,并非每个人都适合把脚外露。对于体质较弱、手足易凉的中老年人,或者冬天室内温度偏低时,长期让脚暴露容易引发踝关节疼痛或诱发风湿、感冒。
而对于夏天容易热醒、出汗多、常有“上火”症状的人,把脚伸出被单能提升舒适度,并不意味着身体有病,只是热量调节的本能反应。
“凉从脚上起”在坊间流传已久,老一辈人总强调“睡觉一定要把脚藏好”。这种说法部分有道理但也有一些误区。咱们从科学角度解析:
首先,确实脚的皮肤散热速度较快,且分布大量毛细血管。
脚受凉后,血管收缩,容易导致全身感知变冷,尤其是老人和儿童更容易受影响。但需要注意,普通健康成年人在温度适宜的卧室环境(如室温20-26℃)下,偶尔露脚睡觉,通常不会引发严重后果。
![]()
但当季节多变或空调直吹时,赤脚睡觉受凉,有可能因下肢血管突然收缩而诱发一些循环系统不适,例如中老年人晨起双脚麻木、酸胀。数据表明,每下降1℃,血管收缩速度平均提升8%以上,长期如此可能影响四肢的血液流通。
有趣的是,近年多项权威医学研究发现,“睡眠期间将脚适当暴露”,有助于体温微调和改善失眠。对于入睡慢的中年群体,通过“脚部散热”,大约有32.8%的受试者主观觉得更容易入眠。
但“万全之策”也不是,若本身体寒、肢体易凉或患有风湿、糖尿病等人群,还是建议别让脚裸露太久。
坚持让脚露在外面睡,身体可能出现这些变化:
睡眠更深,入睡快。当身体试图通过脚丫散热时,有助于调节下丘脑的睡眠-觉醒“开关”,让入睡过程更顺畅。对于容易半夜醒的人来说,这种方法或许能温和改善失眠(约有17.6%的慢性失眠患者报告脚露在外入睡变快)。
![]()
热量流失,导致脚部寒凉。特别是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下,反复让脚外露,容易让体温骤降,老年人尤其要警惕因此诱发下肢酸麻、抽筋。
免疫功能轻微下降。有学者指出,若长期在低温环境中暴露双脚,人体抗寒能力会被削弱2%左右,感冒等疾病易发,不过只要房间温度适中,风险很小。
容易被细菌、螨虫侵扰。如果床品不够清洁,脚长期裸露睡觉,可能提升脚部皮肤感染、湿疹风险。
如果你习惯睡觉时将脚露在外面,也不必过度担忧。建议这样做,能够帮你更健康、更安心地休息:
观察自身感受。每个人对冷热的敏感度不同,如果你入睡更快,醒来精神好,没有下肢不适,这个习惯问题不大;否则则要适时收脚、调状态。
调整室温、保暖为上。尤其对于60岁以上人群,建议室温保持在20-26℃左右,可以搭配厚薄适中的棉被,既保证舒服,又不易受凉。
体寒、慢性疾病患者慎露脚。有风湿、糖尿病、末梢循环差的人群,夜间脚部最好盖好,减少诱发疾病风险。
重视肝脏、睡眠健康信号。有资料提示,长期失眠、睡眠易醒的人,要重视肝功能问题。当肝脏解毒或调节能力下降,可能导致夜间易醒、脚部抽筋等异常表现,建议及时前往医院查明原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