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老朋友,明日就是重阳佳节了。“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诗句一吟起,便满是登高赏菊、敬老思亲的温情。
![]()
作为一个围着灶台转了二十多年的老厨夫,我深知重阳节的讲究不止登高插茱萸,饮食上的老规矩更是藏着祖辈的生活智慧。
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重阳过得出彩又地道的秘诀:记住“1不洗,2不送,3不留,4要吃”,把传统滋味吃进嘴里,把敬老心意融进生活。
先说说老辈人传下来的“三不”规矩,可不是封建迷信,藏的全是生活哲学。
“1不洗”指的是重阳当天不洗头发。
老辈认为重阳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日子,头发对应“头阳”,贸然清洗会损耗阳气,其实换个角度想,重阳多有登高活动,提前一天打理好头发,既能专心赏景又避免着凉,倒也贴合实际。
“2不送”是说不送钟表和梨子。
“钟”谐音“终”、“梨”谐音“离”,重阳本是团圆敬老的日子,送这些难免让人心里不舒服,不如拎上自己做的美食,实在又暖心。
![]()
“3不留”
3不留则是不留隔夜的重阳祭品和节令吃食,节令食品讲究新鲜,尤其是糕类、肉类,隔夜易变质,吃了伤肠胃,这也是老辈传下来的卫生智慧。
讲完规矩,就到了最让人期待的“4要吃”,每一样都是刻在骨子里的节令滋味,我再把自己常做的家常菜谱分享给大家,新手也能轻松上手。
第一要吃的自然是重阳糕。
“中秋才过又重阳,又见花糕各处忙”,这糕不仅是吃食,更藏着“步步高升”的好寓意。我做重阳糕从不买现成的,自己做的料足还软糯。
准备糯米粉300克、粘米粉100克(加粘米粉能避免太黏牙)、红豆沙200克、红枣6颗、葡萄干50克、桂花蜜20克。
先把红枣去核切瓣,葡萄干泡软沥干。两种粉加200毫升温水和50克白糖揉成光滑面团,醒10分钟。蒸锅垫纱布,先铺一层面团,蒸5分钟定型,再铺一层红豆沙,撒上葡萄干。
接着铺第二层面团,摆上红枣瓣,大火蒸20分钟。蒸好后淋上桂花蜜,放凉切块,米香混着桂花香,入口软糯不粘牙,老人孩子都爱吃。
第二样是菊花酒。
“菊花黄,黄种强;菊花香,黄种康”,重阳赏菊饮酒是自古的雅事。我泡的菊花酒不复杂,用的是自家阳台种的白菊花,干净还新鲜。
准备白菊花50克、枸杞30克、冰糖50克、高度米酒500毫升。先把菊花和枸杞洗净晾干,放入玻璃罐,加入冰糖,倒入米酒没过食材,密封后放在阴凉处,泡15天就能喝。
泡好的菊花酒呈淡黄色,开盖就是清冽的菊香,入口微甜带点酒香,不烈不冲,给长辈倒上一小杯,暖身又应景。不过要记得,开车的朋友可千万别碰。
![]()
第三样是羊肉面。
“秋冬吃羊肉,赛过穿棉袄”,重阳过后天渐冷,一碗热乎的羊肉面最是暖身。我做羊肉面有个诀窍,羊肉要选羊腿肉,肉质细嫩不柴。
准备羊腿肉500克、手擀面300克、姜片5片、葱段、干辣椒2个、八角1颗、香叶1片、生抽20毫升、老抽5毫升。羊肉切大块,冷水下锅加姜片焯水,捞出冲净。
锅中倒油,爆香葱姜八角,放羊肉翻炒至微黄,加生抽、老抽调味,倒热水没过羊肉,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炖1小时。
![]()
另起锅煮面,煮好后捞入碗中,加羊肉汤、几块炖烂的羊肉,撒上葱花,滴几滴香油。面条筋道,羊肉酥烂,汤头鲜浓,一碗下肚浑身都暖和。
第四样是螃蟹。
“九月团脐十月尖,持螯饮酒菊花天”,重阳正是雌蟹饱满的时候,蟹黄最是肥美。吃蟹讲究“清蒸”,才能保留原汁原味。
选蟹要挑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掂起来沉甸甸的才饱满。清洗时用牙刷刷净蟹壳和蟹腿缝隙,用绳子绑好避免蒸时掉腿。
蒸锅加水烧开,放姜片去腥,螃蟹肚子朝上放入蒸锅,大火蒸15分钟。蒸好的螃蟹红亮诱人,掰开蟹壳,金黄的蟹黄流出来,蘸点姜醋汁(姜末加香醋),鲜中带点酸香,一点不腥。
不过要注意,螃蟹性寒,一次别吃太多,脾胃弱的朋友可以搭配姜茶。
其实重阳的吃食,从来都不只是为了饱腹,更是为了那份团圆的仪式感。小时候总跟着奶奶学做重阳糕,如今我把这手艺教给儿子,看着长辈吃着我做的菜,孩子围着餐桌闹,才懂这就是最踏实的幸福。
各位朋友,你们家乡重阳有什么特别的习俗?有没有一道菜是你记忆里的重阳味道?我做的这四道菜,你们试过哪一样?或者有更好的菜谱,欢迎在评论区分享,咱们一起交流切磋。
觉得这篇文章有用的话,别忘了点赞,评论和收藏,转给身边的朋友,一起把重阳的传统滋味传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