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东方红资管)
一边是权益市场结构性行情,一边是无风险利率的低位震荡,在资产配置的十字路口,“固收+”基金正日益成为投资者资产组合中不可或缺的“压舱石”。
近期数据显示,“固收+”品类迎来了一轮久违的爆发式增长。无论是新发规模还是存量保有量,均创下近年新高。背后的原因也非常简单,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在高波市场中择时难度较大,而低利率环境下高性价比资产又很极度稀缺。“固收+”恰好提供了一种折中方案,以债券为底,获取稳健收益,再通过多元资产增强收益弹性,真正实现“进可攻、退可守”。
“好产品”背后,离不开“好舵手”。“固收+”看似稳健,实则对基金经理的综合能力提出极高要求,既要精通债券,又要熟悉权益;既要能在机会来临时果断出击,又要时刻将回撤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在东方红资产管理,纪文静正是这样一位历经市场淬炼的固收实战派老将。拥有18年证券从业经验和10年投资管理经验的她,从券商交易一线起步,历经多轮牛熊转换,如今管理着9只公募基金产品,构建起一套系统化的大类资产配置框架。
她的投资理念可概括为“守正出奇,稳中求进”,不追逐市场风口,不押注单一资产,而是通过动态评估资产性价比,力求实现组合的稳健增值。
截至2025年上半年,她在管成立满一年的基金产品近一年全部实现正收益。其中,东方红共赢甄选混合A自成立以来至2025年9月30日净值增长率达10.96%,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为8.86%,为投资者提供风险收益均衡的解决方案。(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其他详见文末注1)
![]()
以风险控制构筑防线
如果说投资是一场朝圣之旅,每位基金经理的圣地可能并不相同。即使终点相同,实现投资目标的路径可能也千差万别。在纪文静看来,固收投资以风险控制为基石,才能走得远、走得稳。
从券商固收交易、自营投资到公募基金管理,纪文静在18年的从业磨砺中,始终将风险控制置于核心。在她看来,风险控制绝非事后的被动防守,而是一种贯穿投资全过程的主动选择。
信用风险一旦发生,大概率会对组合造成不可逆的影响。这种对信用风险的警惕,源于她对债券市场特性的深刻理解,与股票市场不同,债券个券一旦发生风险事件,流动性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枯竭,最终陷入“有价无市”的困境。
为此,纪文静在投资实践中建立了一道清晰的防线,投资于AA+及以上高等级信用债,不做过多的信用下沉。依托团队内部建立的信用评级体系,将债券进行1-10档分类,持续跟踪行业周期动态、企业杠杆水平、现金流等指标,将风险控制的理念转化为可执行、可验证的系统化流程。
正如对于信用债投资,她向来不是一刀切的。对信用债的买和卖,都需要偏左侧交易,提前做出调整。“比如2018年信用紧缩的环境, 2020年后地产政策变化都对债券市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那么如何规避组合风险其实就是要在研究层面做更多的工作,通过深入跟踪和草根调研,了解更真实的情况,提前做好预判。”
这种审慎稳健的投资风格,在纪文静的权益资产配置中同样得到清晰体现。根据东方红共赢甄选2025年半年报显示,该基金持仓股票覆盖28个申万一级行业,前10大重仓股分别属于9个不同子行业,避免单一行业对组合造成较大影响,展现出均衡分散特征。(数据来源:Wind、2025年半年报,历史持仓仅用于介绍基金经理投资风格之用,不代表未来投资情况)
在个股选择层面,她注重中观行业趋势与企业基本面的有机结合。例如,今年以来,在结构布局上,她重点关注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前沿领域,以及新消费趋势催生的投资机会,在控制整体风险的同时,把握结构性增长潜力。
在纪文静的投资方法论中,“守正”是底线,是绝不逾越的风控原则,而“出奇”是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大类资产配置与细分品种比较,争取增强收益的空间。
以动态配置获取弹性
从2021年的快速扩张到如今的火热回归,“固收+”产品在市场的起伏中不断验证与迭代。行业逐渐认识到,传统的“二八”“三七”等固收股债配置模式存在天然短板——权益部分容易暴露于市场系统性风险之下,缺乏动态应对能力。
因此,更进阶的“固收+”策略,需要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灵活调整资产比例,不只是在大类资产间进行切换,还要深入每一类资产内部,实现更精细化的品种搭配。
纪文静表示,“固收+”策略需要组合管理思路,既强调组合整体的风险调整收益,又要发挥每类资产的优势,需要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动态调整各类资产的结构。
她通常会采用“宏观基本面分析+资产性价比比较”的方法来确定资产类别和配置比例。首先是宏观基本面分析,通过跟踪各类数据对经济增长、通胀、信贷周期等宏观指标进行预测,根据不同的目标波动率进行配置方案的制定。其次是资产性价比比较,运用不同指标综合考量当前市场环境下各类资产的水温,例如运用股权风险溢价比较股债性价比,通过信用利差、期限利差评估债券内部价值,借助转股溢价率分析转债估值等等。
这一方法论多次助力她实现逆向布局。2018年底市场情绪低迷时,她果断重仓可转债,随后在2019年迎来转债行情,贡献显著超额收益;在2020年疫情引发全球股市大跌期间,她敢于逆势增持权益资产,优化了组合结构。
然而,再精准的配置思路,也离不开流动性管理的保障。纪文静曾坦言:“管理公募产品,流动性管理甚至比收益更为重要。”尤其是在2016-2017年债券熊市期间,每日应对赎回压力的经历让她深知流动性是组合的生命线。因此,她在投资中会严格避免配置流动性过差的资产,确保在市场剧烈波动时能灵活调整仓位。
纵观她的投资体系,纪文静构建了一个从研判到执行、从收益挖掘到风险防范的完整闭环。通过动态识别资产价值以争取收益,再以严格的流动性管理为战术落地保驾护航,最终助力实现产品稳中有进的投资目标。
在管成立满一年产品全部实现正收益
纪文静管理的固收类产品中,根据含权量的不同,产品定位有所不同,力争满足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需求。第一类是内部产品定位为低波的固收产品,例如东方红信用债债券,以信用债券为主要投资对象,严控风险;第二类是内部产品定位中波的固收产品,例如东方红共赢甄选一年持有混合,投资于可转换债券、可分离交易可转债、可交换债及权益类资产的比例占基金资产的10%-30%,在特定风险水平下力求实现更优的收益;第三类是内部产品定位为高波的股债平衡产品,例如东方红智逸沪港深定开混合,可投资A股和港股,争取通过配置多元资产实现更有弹性的收益。
今年以来,股债市场持续波动的环境下,纪文静所管理的产品整体表现稳健,经受住了市场考验。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她目前在管成立满一年的8只公募基金,近一年均实现了正收益,为投资者带来了稳健良好的回报。(基金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及本基金业绩)
尾声
过去几年,“固收+”产品经历了不少变化。这类产品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股债混合,而是逐步形成了一个涵盖股票、可转债、黄金、衍生品等多元资产的组合。策略层面也日益丰富,从转债增强、宽基指数增强,到红利策略、成长策略,“+”的内涵不断拓展,打法愈发精细。
在低利率与高波动交织的当下,“固收 +” 或许不是收益最耀眼的选项,却是兼顾稳健和弹性空间的选择。对于怕受股票波动冲击、又不满足于债券基础收益的投资者来说,或许正是当下最珍贵的答案。
东方红共赢甄选一年持有混合基金
(A类016834、C类016835)
每个交易日开放申购
注1:
东方红共赢甄选A成立以来至2025年9月30日净值增长率数据已经经托管行复核,业绩比较基准数据来自Wind。
东方红共赢甄选A2023年3月8日-2023年12月31日净值增长率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1.35%/-1.52%、2024年净值增长率和同期业绩比较基准收益率为4.89%/7.52%。业绩比较基准为:中债综合指数收益率8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5%+恒生指数收益率(经汇率估值调整)*5%。历任基金经理:纪文静(20230308至今)。
风险提示:
东方红共赢甄选设一年持有期,持有期内不可赎回(红利再投除外)。本基金为混合型基金,其预期风险与收益高于债券型与货币基金,低于股票型基金。投资本基金可能面临:市场风险,管理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技术风险,参与债券回购、国债期货、股指期货、股票期权的风险,参与融资业务的风险,投资资产支持证券可能面临的与基础资产和资产支持证券相关的风险,投资港股及科创板股票而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风险、投资北交所股票的风险、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风险、投资存托凭证面临的与存托凭证的境外基础证券、境外基础证券的发行人及境内外交易机制相关的风险、信用衍生品的投资风险等特有风险、法律文件风险收益特征表述与销售机构基金风险评价可能不一致的风险以及其他风险、本基金可投资于部分基金而面临所持有基金的运作风险、价格波动风险、流动性风险。
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其他基金业绩不构成本基金业绩的保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及相关公告。本基金的风险等级评级结果请以销售机构的评级为准,请投资者根据风险承受能力购买相匹配的风险等级产品。本基金由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发行与管理,代销机构不承担产品的投资、兑付和风险管理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