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今年5月,媒体曾报道了江湾镇街道一品新筑小区一次性更换23部电梯的新闻,这场“整小区换梯”工程引发了关注。如今,项目正有条不紊地推进:23台电梯中,18台已基本完工,5台将于本月开工,预计今年年底将全面完工。
![]()
![]()
↑点击查看此前报道
然而,在老旧小区电梯更新动辄历时数年的当下,一品新筑小区何以能如此高效地促成此事,实现“整小区”同步更新,这背后究竟有何秘籍?近日,记者再次走进这个小区,探寻“一品新筑速度”背后的基层治理智慧。
01
政策东风与社区活力的“双重奏”
![]()
小区建于2003年,24部电梯中23部已“服役”超过20年,钢丝绳磨损、继电器老化等问题频发,“电梯惊魂”曾是居民们的共同记忆。2022年9月业委会成功改选,去年新物业入驻,为小区带来了新气象。与此同时,一项国家级利好政策:住宅老旧电梯更新被纳入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范围,每台可获15万元补贴,如同“及时雨”般降临。
![]()
“政策窗口期稍纵即逝,我们必须抓住。”在虹口区房管局和江湾镇街道的推动下,一品新筑小区被列入改造名录。然而,政策支持只是“发令枪”,真正考验的是小区能否形成合力,共同冲向终点。
02
一张“三级工作网”,把力量拧成一股绳
整个小区更新的首要难题是凝聚共识。面对低层住户“为何出钱”的质疑和高层住户的迫切需求,街道、居委、业委会、物业迅速组建了“电梯更新工作组”,并构建起一张精细的“三级工作网”:街道与居民区党组织构成指挥梯队,业委会与物业作为执行梯队,每个楼栋再诞生由热心居民组成的“楼栋小组”。
![]()
这张网络发挥了关键作用。楼栋小组的成员们带着电梯结构图挨家挨户解释安全隐患和出资方案。最终,通过“维修基金+项目众筹”,并创新性地推出“平摊”与“阶梯收费”并行的双轨制方案,成功化解了资金分摊这一最大争议点。
03
一个“社区能人库”,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
在推进过程中,一个隐藏的“社区能人库”被激活,成为项目最可靠的“智囊团”。从事建筑工程的黄老师主动请缨,从技术层面全程把关;熟悉市场的居民倪先生,在发现原厂已倒闭后,主动调研,带领居民实地考察新品牌;还有一位精通信息技术的年轻人,将复杂的方案、参数全部汇编成电子文档,生成一个二维码。居民只需“扫一扫”,所有信息一目了然,沟通效率极大提升。
04
一套“贴心组合拳”,让工程充满温度
大规模施工如何不影响居民生活?小区的答案是一套充满人情味的“组合拳”。施工采用错落开工的方式,确保相邻楼栋电梯不同时停用,居民可通过顶楼连廊借用邻楼电梯。对于腿脚不便的高龄老人,物业提供预约式“爬楼机”接送服务,并主动送快递上门。
![]()
施工还带来了停车空间紧张的难题。在街道协调下,小区与公安等部门沟通,开辟了附近园区及道路作为临时停车点。保安24小时轮班引导,确保了施工期间秩序井然。这些细节,让居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关怀。
05
一次“民主的实践”,在比较中选择最优解
选择新电梯是另一个关键环节。工作组制定了“6进2、1选1”的民主遴选机制。他们从6家符合资质的品牌中初筛出2家,再组织居民代表实地考察运行中的电梯,最后交由全体业主投票决定。“这关系到未来二十年的体验,必须让居民自己做主。”业委会主任表示。这种透明的民主实践,为项目的公信力奠定了坚实基础。
06
从“换梯密码”到社区治理新范式
![]()
纵观一品新筑的换梯历程,其核心“密码”并非单一的法宝,而是一套组合拳:上层有街道的统筹协调与政策支持,中间有居委、业委会、物业的高效执行,基层有居民“能人”的智慧奉献和全体业主的民主参与,最终辅之以人性化的关怀细节。
江湾镇街道社工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模式的价值已超越事件本身,正计划推广至辖区其他老旧小区。当23部新电梯在今年年底全部启用时,一品新筑小区居民迎来的不仅是出行的安全与便捷,更是一个经过成功实践检验的、充满活力的社区治理新范式。
来源:虹口房管
上观号作者:房可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