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先辈志向,传承巨匠精神
核52班 常嘉宁
![]()
工程物理系常嘉宁同学作国旗下演讲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心怀先辈志向,传承巨匠精神”。
2025年10月18日,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杨振宁先生与世长辞。一时间,无数清华人纷纷表达自己的哀悼之情。
杨振宁先生取得了众多影响深远的科学成果:34岁时与李政道先生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颠覆性理论,一举在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54年,与米尔斯合作提出“杨-米尔斯规范场论”,奠定了粒子物理标准模型的基础。这一项项科学成果,无不彰显着杨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我们现在正处于最富有创造力、思维最活跃的年纪,应像杨老一样,大胆猜想,积极尝试,不断拓展知识边界,攀登科学高峰。
杨老身为一代科学巨匠,不仅拥有宝贵的科学精神,而且始终心怀报国之志。他牢记父亲“有生应感国恩宏”的殷殷嘱托,为国家物理学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是旅美知名学者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人,搭建起中国对外科学技术交流的桥梁;他重视教育工作,亲自走上讲台讲授普通物理。杨老用行动诠释了何为一名科学家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我们作为当代青年,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应从现在做起,做力所能及之事,用实际行动践行报国之志。
杨老与清华大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幼时在清华园学习、成长,青年时在西南联大艰苦求学。杨老在清华大学挖掘知识宝矿,夯实学业根基,拓展学术视野,为将来取得丰硕科学成果打下基础。载誉归来后,杨老在清华大学工作、教书,承诺“尽力帮助清华大学发展”。身为清华人,我们与杨老在相同的校园里学习、生活,更能真切感受到杨老对清华的真挚感情。这份感情是清华人的集体记忆,亦是清华园的精神名片。
在2021年,杨振宁先生在清华大学发表了题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讲话。在讲话中,他提及邓稼先先生“共同途”的期望。所谓“共同途”,不仅是两位科学巨匠并肩前行的探索之途,而且是之后千千万万学子追寻先辈脚步的传承之途。身为清华人,身为工物人,我们也要用自己的方式行走在这条宽阔而光明的路途之上。工程物理系自诞生之初便与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紧密相连。无论是“两弹一艇”的成功研制,还是核电事业的蓬勃发展,抑或是微观粒子的探测与研究,都离不开工物人的奋斗。因此,我们要从当下开始,掌握专业知识,精进专业本领,紧跟前辈步伐,成为“理工结合、又红又专”的全面人才,将来为国家核技术的应用、核产业的建设做出贡献。
杨振宁先生曾写下这样一首诗:“神州新天换,故园使命重。学子凌云志,我当指路松”。愿我们树立凌云之志,在杨振宁先生的指引下,行走在“共同途”的康庄大道之上,心怀先辈志向,用实际行动传承巨匠精神。
谢谢大家!
文字丨常嘉宁
图片丨工程物理系
排版丨陈曦 王维涵
审核丨付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