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位穿着美团制服的外卖员敲开你家门,递上一份热气腾腾的餐食时,你是否会怀疑他的身份?但如果告诉你,这件蓝色制服可能来自某宝30元的仿品,而所谓的"骑手"正盯着你的钱包,你还敢轻易开门吗?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事件回顾:全职妈妈遭遇"外卖骑手"精准诈骗
天津警方近期破获的系列案件中,诈骗团伙将目标锁定在全职妈妈群体。犯罪者通过电话自称"W信外卖工作人员",以"T讯与当地企业协会合办会议"为幌子,邀请受害者前往酒店。会上播放伪造的央视访谈视频,展示所谓"W信外卖区域代理"的暴利机会,利用饥饿营销话术制造"名额仅剩2个"的紧张氛围。
![]()
image
更隐蔽的是合同欺诈手段:要求先交钱后签约,合同内容与会上的承诺大相径庭。当受害者产生疑虑时,诈骗者会主动提供身份证照片、联系方式甚至拉群安抚。这种针对与社会脱节群体的精准诈骗,已形成标准化的话术流程和道具支持体系。
黑色产业链调查:30元买身份,制服工牌"一条龙"
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外卖工牌定制",会出现大量售价30-80元的商品链接。商家不仅提供各大平台的高仿制服,还配套虚假接单APP截图生成服务。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店铺明示"非骑手可购",附带"应对盘问指南",详细教授如何伪造配送记录应对核查。
![]()
image
警方在侦办中发现,诈骗团伙普遍建立"多平台制服库"——同时备有美团、饿了么等不同平台的服装道具。大连破获的案例中,嫌疑人甚至根据受害者常用外卖平台实时更换伪装,形成"道具库"式作案模式。这种专业化分工使得假冒骑手诈骗的识别难度大幅提升。
诈骗升级:从博同情到直接行骗的"制服信任危机"
假冒骑手犯罪正呈现多元化演变趋势。网民"小松"通过网购制服打造"单亲爸爸带娃送外卖"人设,在短视频平台吸粉40万后直播带货牟利;大连某男子则利用制服伪装连续4次骚扰独居女性;重庆警方更破获涉案10万元的保险诈骗团伙,犯罪嫌疑人冒用骑手身份伪造交通事故骗保。
![]()
image
这些案件暴露出,外卖制服已从职业标识异化为犯罪工具。当公众对"蓝黄制服"的天然信任被滥用,不仅给真实骑手群体带来困扰,更侵蚀着社会基础信任机制。
平台漏洞与防范建议:如何斩断这条灰色链条?
要遏制这类犯罪,需多管齐下:外卖平台应建立制服编码溯源系统,消费者扫码即可验证骑手真实性;电商平台需对"工牌定制"等关键词实施AI监测,强制商家验证采购者资质;公众则需掌握"三查"口诀——查工牌编号、查官方验证渠道、查线下会议资质文件。
一件外卖服不仅是工作标识,更是安全承诺的载体。当我们习惯性对外卖员说"谢谢"时,也请多一分警惕:真正的骑手不会索要现金、不会诱导下载不明APP,更不会突然邀请你参加"商业会议"。唯有平台、监管、公众三方协同,才能守住这份来之不易的职业信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