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年底,张师傅在体检中被查出“肝内多发结节”,其中最大的一个尺寸达到了54×35mm。这个结果让他心里一紧,没多久,他便在朋友介绍下,来到了郑州希福中医肿瘤医院,找到了袁希福院长。
![]()
看诊过程有条不紊——把脉、看舌苔、翻阅病历、仔细询问。在一问一答中,张师傅更详细的情况逐渐清晰起来。
原来,便血这个症状早在两三年前就找上了他。2023年,他还被明确诊断出患有肝硬化和血小板偏低,只是当时并未足够重视。如今,除了新发现的肝脏占位和严重的肝硬化,他的肝功能也不理想,同时伴有脾脏肿大、脾门胃底静脉曲张,而血小板计数已低至42。
![]()
袁希福院长拿着笔,在病历上重点圈画出几个关键信息,并向身边跟诊的学生分析道:“肝内多发结节,最大的有54×35mm,旁边还有一个环形强化影。这个圈,有人称之为‘牛眼征’,是肝脏恶性肿瘤的一个标志性影像。”
等学生记录完,他的手指又移到另一项指标上——“甲胎蛋白1210”。“甲胎蛋白这么高,再加上这个典型的强化影,基本上就坐实了(恶性可能)。当然,也有少数例外。”他补充道。
然而,分析完病情,袁希福院长却对张师傅说出了一个更令人担忧的判断:“你目前的情况里,藏着两个风险。但相比起来,肿块的风险固然存在,可那个静脉曲张导致大出血的风险,才是更急迫、更危险的。它可能突然发生,直接危及生命。”
为什么静脉曲张如此危险?袁院长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向张师傅解释:“关键在于肝硬化之后,肝脏变硬,挤压了主要的血管(门静脉)。好比一条大河被堵住了,水流不过去,就只能涌向与大河相连的各条小河。这些‘小河’——也就是你胃底和脾门的静脉,被迫扩张变形,管壁变得很薄。血流量一大,压力一高,随时都有‘决堤’的风险,那就是致命性的大出血。”
对于这种潜在的大出血风险,袁希福院长坦言,这已经超出了他的专业范围,目前能做的就是给予最关键的提醒和预防建议。
![]()
在体格检查时,张师傅脱掉上衣,其腹部并未看到明显的肿块突起,但他的背部散布着许多红色的小点,按压时红色会暂时消退——这是肝病常见的“蜘蛛痣”。
袁院长借此也谈到了他的治疗理念:“如果在肝硬化早期就能发现并介入,我们的治疗思路会和普通肝病治疗有所不同。我们一定会加入防癌的考量,目标是阻止它向癌变发展。搞肿瘤的人看‘未病’,最好的治肿瘤方式就是预防,不让它发生癌变。”
看诊最后,袁希福院长再三叮嘱张师傅,在日常生活中必须格外小心:“一定要注意,绝对不能大便干燥,不能搬抬重物,这些都会导致腹内压力骤增,非常危险。也不能吃坚硬的食物,哪怕是吃药片也要注意,任何一点刮擦都可能引发大出血,千万不能马虎。”
![]()
这次看诊,没有开出复杂的药方,却为张师傅指出了一个比肿瘤本身更需即刻警惕的“沉默杀手”。对于许多患有慢性肝病的朋友来说,这个故事也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在关注结节变化的同时,切莫忽视由肝硬化引起的并发症,它们有时甚至比原发病灶更具威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