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公园里,61岁的冯阿姨刚结束晨练,忽然用指甲轻轻抠了下自己的后槽牙。她低头一看,指甲上竟带出一小团软软、发臭的黄泥样东西。
这让她心里一紧,不禁皱眉:“明明每天认真刷牙,怎么还是有这种东西?而且这股‘味道’,真让人尴尬。”
恰好旁边几位也在聊口腔健康的叔叔阿姨听见了,频频点头:“我也有,每次嚼东西就更突出,嘴里老感觉不清爽。”表面看是小尴尬,实际上这个现象却很常见。
但问题来了:抠出来的这些“黄泥”,到底是什么?它意味着口腔里真的有大隐患吗?
![]()
大多数人以为,这或许是食物残渣没刷干净、个人卫生有疏漏。但你知道吗?权威数据显示,我国35岁以上人群超85%有牙菌斑或牙结石问题,这绝不是个别现象。
而且,很多人每天刷牙都未必能解决这个“口腔小黄泥”,更可能隐藏着你不知道的健康风险,尤其是第三点,绝大多数人都容易忽视,早点了解,真的受益终身。
抠出来的“黄泥”究竟是啥?是小病,还是健康大敌?怎么才能防止它反复出现?今天,我们就来一一解答!
别以为每天认真刷牙就能“高枕无忧”,实际上,这些令人尴尬的发臭黄泥,本质上恰恰反映出你口腔清洁的“死角”问题。专业口腔科医生指出:你抠出来的“黄泥”,其实是软垢与牙菌斑的混合物。
软垢又称牙垢,它是口腔中的食物残渣、脱落的黏膜细胞、细菌代谢产物混合而成的黏性物质。这些物质极易黏附在牙齿的“死角”,比如后槽牙、牙缝、牙龈边缘,大大增加清洁难度。
牙菌斑则是细菌在这些“营养基”上形成的生物膜,会不断释放酸性物质,分解蛋白质,产生臭味,还能进入牙龈和牙齿深层。
如果你经常抠到、闻到难闻气味,说明这些“黄泥”*已经长期得不到有效清除*。
更糟糕的是,在唾液矿物质作用下,这些软垢会逐渐矿化变硬,成为“牙结石”,而牙结石一旦形成,靠日常刷牙基本无效,只有专业洗牙才可彻底清除。
北京协和医院的研究显示,牙结石最早7天就可能初步形成,长期堆积只会让问题越来越突出。
令人警惕的是,用牙签或指甲扒拉出的“黄泥”,往往只是“冰山一角”。其本质是牙菌斑+软垢的混合物,对口腔的破坏隐患远比我们想象的大。
如果你自认为牙齿很健康,却经常能抠出这种“黄泥”,一定要警醒!
![]()
清洁盲区:仅依靠牙刷远远不够,牙缝、牙龈沟、后槽牙死角极易遗漏;错误刷牙方式:“横着拉”、“匆匆了事”导致牙菌斑去除率低;用牙签代替牙线:不仅清理不彻底,反而容易损伤牙龈;饮食偏好、高糖高淀粉摄入过多,也会助长细菌生长,增厚牙垢;唾液分泌少、遗传体质易结石,也是不可忽视的易感因素。
很多人觉得,这不过是刷牙不彻底的小问题,其实,放任口腔“黄泥”沉积,带来的危害可能颠覆你的想象。
社交尴尬与口臭困扰
“黄泥”中细菌分解蛋白,释放硫化氢等异味气体,是80%以上慢性口臭的罪魁祸首。长此以往,影响的不仅是口腔卫生,更是自信心与社交关系。
![]()
牙龈炎、牙周炎乃至牙齿松动脱落
软垢不断刺激牙龈,易致牙龈红肿、出血、萎缩,进而发展成牙周炎,牙齿松动甚至脱落。权威数据显示,60%以上中老年人存在牙龈炎问题,每年老年人因牙周病部分牙齿缺失者占7.4%。而“黄泥”正是这样的慢性祸根。
全身健康隐患,风险超乎想象
别以为影响只局限口腔!多项权威研究(如中华口腔医学会)证实:口腔慢性感染与系统性疾病密切相关,例如牙周炎会使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提高12.7%。女性若在孕期长期牙龈问题,甚至会增加早产概率。
牙齿过敏、进食受限
牙垢长期腐蚀牙釉质,使牙本质暴露,使牙齿冷、热、酸、甜都敏感,咀嚼时刺痛,让饮食、营养吸收都大受影响。
![]()
小小“黄泥”看似不起眼,背后却是健康警报!而且,软垢与牙结石的堆积不是一天形成,一旦习惯养成,很容易被忽视,但等到“牙齿松了、吃不动了”,再追悔已晚。
权威专家强调,想要彻底告别“黄泥”,一定要“科学+坚持”,光靠刷牙远远不够!
早晚科学刷牙,方法要对
建议选择软毛牙刷+含氟牙膏,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使用巴氏刷牙法,紧贴牙龈缘、轻柔画圈,切忌用力横拉,尤其要关注牙缝、牙龈线这些“重灾区”。
坚持每天用牙线、牙缝刷清洁死角
权威临床研究证实,长期坚持用牙线可使牙菌斑检出率下降40%。每次刷牙后建议再用牙线清理牙缝,哪怕刚开始感到不适,坚持2周后口腔清洁度显著提升。切记,不要用小木牙签代替,否则可能损伤牙龈、加大感染风险。
![]()
定期洗牙,定期口腔检查才安心
中国口腔健康指南建议,每半年至一年做一次超声洁牙,能有效移除牙结石和顽固软垢,预防牙周疾病。
北京协和医院数据显示,定期洗牙人群牙周病发病率较未定期洗牙者低28%。定期检查还能及早发现隐患,及时干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