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南湖晚报)
转自:南湖晚报
N晚报记者 孔嘉敏
通 讯 员 刘维佳
本报讯 10月26日,第三届民间文化当代表达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平湖召开。本次研讨会以“新大众文艺视域下的民间文化”为主题,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平湖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平湖市独山港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精心承办。
据悉,这场全国学术研讨会与平湖早已结下深厚的缘分。四年前,平湖就以民间文化为纽带,成功举办了首届民间文化当代表达全国学术研讨会,得到了全国民间文艺界的热烈响应与高度评价。
进入新大众文艺时代,民间文化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让民间文化在新大众文艺视域下“活起来”“火起来”,成为本届研讨会的核心。
“最初,我们投入50万资金将废弃厂房改成非遗‘杜布馆’,不仅盘活村内闲置资源,更复原百年老织机生产场景,让技艺从‘看不见’变成‘可触摸’,还用新媒体搭桥梁,让老技艺说‘新语言’。”在研讨会上,独山港经济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独山港镇党委副书记孙堃琦与嘉宾们分享了独山港是如何把杜布的蓝白纹、渔家的鲜滋味等“老底子”成功变为“新动能”的。他表示,民间文化“两创”,靠政府“单打独斗”肯定不行,要聚学界智慧、汇业界力量,才能让文化传承“走得远、走得好”。
近年来,浙江在民间文化当代表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比如让青瓷技艺融入现代设计、让畲族歌谣与流行音乐碰撞,催生了一批既接地气又有新意的作品;搭建“民间文化大众参与平台”,举办村晚、非遗手工艺创意大赛,让普通人从“旁观者”变成“创作者”。平湖近年来也在不断探索民间文化的当代表达形式,高水平举办了全国首个“AI+AR”民间文艺数字艺术展,推出了《你好!守艺人》非遗手工技艺系列微纪录片,依托上海时装周发布了二十四节气农民画国风公主裙,在更大范围内普及了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新大众文艺时代,为民间文化的传承发展打开了广阔天地。期待通过今天的研讨,我们能碰撞出更多思想火花,让民间文化在数字化浪潮中持续保持‘温度’。”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曹鸿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研讨会自筹备以来,得到了全国学界、业界的热烈响应,收到了250多篇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经过专家评审委员会的严谨评审,最终确定了10篇优秀论文与10篇入选论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