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
转自:河北日报
保定高新区破解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发展瓶颈
18个国家级试点构建产业技术话语权
□本报见习记者 李靖恬
“试点落地后,我们就能通过官方渠道对接质量认证机构,省心又方便!”10月21日,保定市高新区嘉盛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翼飞欣喜地表示。作为一家主营光伏建筑一体化的企业,嘉盛光电若要在市场上获得更高认可度,必须通过绿色建材、3C等各类质量认证。
近日,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印发《关于公布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名单的通知》,保定市高新区电力及新能源装备产业成功入选,成为国家试点。这一消息让园区内众多新能源企业备感振奋。
在保定高新区,像嘉盛光电这样急需专业质量认证服务的新能源企业不在少数。过去,市场上的质量认证服务机构良莠不齐,不少企业在选择时面临辨识难、成本高、周期长等现实困境。“我们很难辨别哪些机构是靠谱的,难免会影响到我们的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张翼飞说。
这种困境不仅存在于个别企业,而是制约整个电力及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共性问题。保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区分局副局长曹丽珊分析认为:“质量认证是产品进入市场的‘通行证’,当产业链上的企业普遍面临认证难题时,整个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都会受到影响。”
面对这一发展瓶颈,保定高新区主动作为,深入企业一线开展调研。通过走访调查,并与电力装备行业协会对接沟通,系统梳理企业共性需求,构建问题清单。基于详实的调研数据和分析报告,高新区积极申报国家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区融合试点,并最终成功获批。
事实上,这已是高新区获批的第18个国家级试点。“在此之前的试点项目虽涵盖不同领域,但电力及新能源装备产业始终是各类试点资源的重要承载者和应用者。”曹丽珊说,试点的成功经验已逐步融入产业发展中,推动相关要素集聚与协同,为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的持续壮大奠定基础。
试点落地成为激发产业质量提升的催化剂。据介绍,高新区将搭建统一的质量认证技术共享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规范、透明的认证服务;推动产业链形成协同认证标准,有效提升整个产业链条的韧性与竞争力;将质量认证服务深度嵌入产业发展体系,提升支撑集群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
曹丽珊表示,这些国家级试点已成为推动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器。2022年11月,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成功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截至目前,该集群总体规模已突破千亿元,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企业认证困境的破解,到全产业链的质量提升;从单一试点示范,到系统化创新体系建设,如今,保定高新区已构建起覆盖“风光氢储输”五大环节的完整产业链条,形成了从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到整机装备、系统集成及运维服务的全链条布局。
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保定高新区先后布局建设了光伏材料与电池、新能源电力系统、风电设备及控制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同步建成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与3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形成多层次、高能级的创新平台体系,集群整体创新能力实现显著跃升,一批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内标准制定,已累计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6项、国家标准48项,逐步构建起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话语权与产业影响力。
当前,高新区正通过系统实施产业强链、创新强基、融合赋能等七大行动,着力推动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在关键技术攻关、产学研协同、平台共建共享等方面实现突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