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学医后才明白,增强骨密度最好的运动,不是散步游泳,其实是它!

0
分享至



家住七楼的王阿姨,63岁,身材瘦小,是社区有名的“运动达人”。每天清晨,她都要去楼下公园走上8000步,周末还习惯在游泳馆泡上半小时。

上个月的一天,王阿姨早上下楼拎菜,脚下一滑重重摔倒。检查完的医生有些无奈:“您的骨密度偏低,运动方式选错了。”王阿姨满脸不解,“我不是一直在锻炼吗,怎么还是摔一下就骨裂了?”

事实上,这样的困惑在门诊屡见不鲜。不少中老年朋友认为,每天散步、游泳就是“补骨”好办法,但学医后才明白,真正对骨骼“发号施令”的运动,恰恰不是这些温和的活动。



骨头,其实比你想象中“懒惰”,只有在“压力”下,才会努力变得更结实。那么,到底哪种运动,才最适合想要阻止骨量流失的中老年人?尤其是第3点,不少人都忽视了,今天我们就来讲明白。

门诊中,问得最多的问题莫过于:“医生,我天天走路/游泳,怎么骨密度还是低?”其实,骨骼的新陈代谢和“负重”密切相关。医学解释为“骨应力”,也就是骨头感受到压力时才会被刺激产生更多新骨细胞。而像散步、游泳这样的运动,因对骨头的直接压力有限,只对维护基础健康有用,对提升骨密度作用并不显著。



一项涵盖近25000名50岁以上人群的研究显示,仅靠快走锻炼、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有氧运动,骨密度提升率不到4.2%。而相同人群如坚持“抗阻运动”,最终骨密度提升幅度则高达12.8%—17.2%。

不仅如此,许多“自认健康”的运动习惯,可能过分温柔,导致骨头“生于安乐而死于懒惰”。骨头其实就像水管,长时间不用压力水流冲洗,里面容易生垢变脆,所以有人调侃,“骨头也会饿,饿狠了就碎给你看”。

骨密度降低的风险现实而残酷:据国家卫健委2023年数据,每3位50岁以上女性中,就有1位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举个贴近生活的例子:有位阿姨常年游泳,体重轻,骨头看似健康,可一不小心打喷嚏都怕骨折。其实,不是运动本身有问题,而是选对了才有效。



说到增强骨密度,最有效的运动其实是抗阻训练,也俗称“承重训练”或“力量练习”。简单来说,就是让骨头承担更多重量,让肌肉与骨骼一起“工作”,促使骨髓活跃制造新骨细胞。

抗阻运动适合绝大多数中老年人,只需合理负重即可,并不要求像健身房“撸铁”那样“狠”:

举哑铃(根据体力选择,建议2-5公斤开始);小型深蹲;上下楼梯;弓步蹲(自身体重也能带来合适的压力);瑜伽中的负重动作(如战士式、板式)。

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推荐,经常做抗阻训练的人,骨密度提升约为10%~18%,而单纯散步组仅提升2%~4%。哈佛大学大规模骨骼健康研究也指出,60岁以上人群每周坚持2-3次抗阻运动,有效降低因骨质疏松导致的骨折风险约25%。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骨质情况,适当调整抗阻运动的强度和方式,更有助于安全、有效提升骨密度。突然增加运动负荷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建议有骨质基础疾病或体质虚弱者,先在专业医生或康复师指导下循序渐进。

或许你担心年纪大了骨头“动不得”,但医学数据给了我们底气。一项以65—78岁女性为对象的跟踪研究显示,连续12周(每周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抗阻训练,骨密度平均提升达到8.9%,肌力与平衡能力同步增强,跌倒概率也下降了20%。

真的有效吗?不少中老年朋友实践后发现:骨密度检查数值提升,数据好转看得见;摔倒骨折风险下降,日常出行更有安全感;肌肉量同步上升,身体不容易“虚”;膝盖、髋部感觉有力,走楼梯、买菜都更轻快;自信感增强,活力恢复,生活更自在。



而抗阻运动的持续效果往往优于体重低、体质弱的单靠“温和运动”群体。很多人就是从每天几组深蹲或哑铃弯举开始,慢慢积累,3个月后体检指标令人惊喜。

其实抗阻训练不用去健身房,也不必器械齐全,自家客厅、阳台就能科学“补骨”:

双手各持2公斤矿泉水瓶,站立做弯举,每组15次,一天3组。

靠墙静蹲,一次30~60秒,根据自身耐受逐步延长。

踩楼梯,一次上下2~3层,每天反复数次。

“主食+蛋白质”搭配早餐,补充钙(如牛奶+鸡蛋)、维生素D和优质蛋白,助力骨生成。



晒太阳,每天20分钟,有效促进维生素D合成。

注意安全第一:运动要循序渐进、不盲目挑战极限、如有骨质疏松或心脑血管等特殊健康状况,请先咨询专业医生指导,避免不当负重带来损伤。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曝翁帆未入职清华不到24小时,校方回应了,杨振宁的布局恐难实现

曝翁帆未入职清华不到24小时,校方回应了,杨振宁的布局恐难实现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06 15:59:36
从9699降到6209元,这可能是今年降价最狠的手机

从9699降到6209元,这可能是今年降价最狠的手机

刘奔跑
2025-11-04 23:47:48
妃子被抬上龙床最害怕什么,不是皇上,是枕边那根油光发亮的棒子

妃子被抬上龙床最害怕什么,不是皇上,是枕边那根油光发亮的棒子

古书记史
2025-10-30 16:12:43
南通捕鱼小船遇开闸放水侧翻,船上1人失踪?当地:人已找到,事情在处理中

南通捕鱼小船遇开闸放水侧翻,船上1人失踪?当地:人已找到,事情在处理中

极目新闻
2025-11-06 19:49:09
网传相声表演要备案?只听正能量相声,要守规矩笑,不能现挂?

网传相声表演要备案?只听正能量相声,要守规矩笑,不能现挂?

眼光很亮
2025-11-05 09:46:00
令人吃惊!“洗房”骗局,已经蔓延至十八线小县城了

令人吃惊!“洗房”骗局,已经蔓延至十八线小县城了

人间百态大全
2025-11-06 06:35:03
大战一触即发,马杜罗请求中国军援,中方回应有玄机,美国要懂事

大战一触即发,马杜罗请求中国军援,中方回应有玄机,美国要懂事

小涛叨叨
2025-11-05 20:55:00
5连胜,湖人狂飙升西部第2,詹姆斯复出的对手基本锁定了西部弱旅

5连胜,湖人狂飙升西部第2,詹姆斯复出的对手基本锁定了西部弱旅

摸神drose
2025-11-06 21:37:51
人类“最惨”的一年是哪一年?公元536年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人类“最惨”的一年是哪一年?公元536年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辉辉历史记
2025-11-05 08:51:15
我国重大发现,总量达7亿吨!

我国重大发现,总量达7亿吨!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06 10:34:09
炸裂!曝湖南省人医男院长与女主任的大瓜,热情火辣、拨人心弦

炸裂!曝湖南省人医男院长与女主任的大瓜,热情火辣、拨人心弦

鋭娱之乐
2025-11-06 15:01:03
苟如虎跨省履新上海市杨浦区副区长

苟如虎跨省履新上海市杨浦区副区长

鲁中晨报
2025-11-06 07:11:04
陈奕迅开“保时捷”上街,车型四不像,网友:稀有的奶爸车

陈奕迅开“保时捷”上街,车型四不像,网友:稀有的奶爸车

总李谈车
2025-11-04 14:05:22
葡萄牙穷到什么程度?我住了8个月,有些尴尬的现实得说出来

葡萄牙穷到什么程度?我住了8个月,有些尴尬的现实得说出来

诗意世界
2025-11-06 10:27:22
杜锋玩得就是心跳!广东轰18-0强势逆转,徐杰真稳,他俩却19中2

杜锋玩得就是心跳!广东轰18-0强势逆转,徐杰真稳,他俩却19中2

萌兰聊个球
2025-11-06 21:48:48
河北拦婚车要50条香烟后续:双方僵持一小时,新人无奈打车离开

河北拦婚车要50条香烟后续:双方僵持一小时,新人无奈打车离开

石辰搞笑日常
2025-11-06 13:20:26
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将“一国两制”完美改变为“一家两制”

国民党主席郑丽文:将“一国两制”完美改变为“一家两制”

文史微鉴
2025-10-22 12:21:20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为什么“战略忽悠局局长”张召忠,突然消失了,去哪里了?

混沌录
2025-11-02 17:13:10
名记揭秘国足选帅内幕:高层钦点邵佳一,中国足协建议遭无视

名记揭秘国足选帅内幕:高层钦点邵佳一,中国足协建议遭无视

绿茵舞着
2025-11-07 00:15:21
美联储,大消息!特朗普,突发!美股突然拉升!

美联储,大消息!特朗普,突发!美股突然拉升!

证券时报e公司
2025-11-06 07:43:49
2025-11-07 01:52:49
冷夜说
冷夜说
感谢关注,持续更新
1633文章数 8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超声探头会加重受伤情况吗?

头条要闻

美演练对俄核打击:导弹仅需六七分钟即可飞抵俄罗斯

头条要闻

美演练对俄核打击:导弹仅需六七分钟即可飞抵俄罗斯

体育要闻

送走两位全明星,公牛成了东部第一

娱乐要闻

“黑料缠身”的白百何 谁给她的勇气?

财经要闻

南银法巴加速发展背后:资金饥渴症待解

科技要闻

小鹏机器人里藏真人?何小鹏发一镜到底视频

汽车要闻

是我眼花了么?怎么大猩猩都来参加新车发布了?

态度原创

艺术
本地
亲子
数码
公开课

艺术要闻

惊人!一幅画拍出3.45亿,竟然他早已去世62年!真相令人震惊!

本地新闻

这届干饭人,已经把博物馆吃成了食堂

亲子要闻

宝宝爱用大合集丨愿将一切美好献上

数码要闻

苹果Apple TV全新开场动画幕后:相机结合玻璃Logo实拍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