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玄宗天宝年间的巅峰大唐,从东北到西南九大重镇,很多人说十个,其实岭南都护不算,兵力和战力距离前九个差距有点儿大,包括剑南镇战力比那八个都差一截。
远交近攻四个字最好诠释了地缘政治形态,一切不以地缘讲关系划利益都是一道菜——虾扯蛋。
剑南镇在蜀地,独树一地,与其它八镇搭不上关系。
细致来说,八个重镇分为四个派系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朔方河东,范阳平卢。
安西北庭距离远兵力少,很难对唐廷政治产生影响。
终唐一世,最大敌人是吐蕃,最重要经济要道是河西走廊。
因此,唐廷最重视河西陇右两个西北藩镇,唐玄宗前期名将萧嵩、杜希望、皇甫惟明、王忠嗣等人都出自西北两镇。
伴随安禄山崛起以及范阳兵力不断充实,才有了东北藩镇对抗西北藩镇说法。
当然,这是政治平衡家唐玄宗有意为之,不能让西北一家独大,隔着黄河双方开拔。
朔方河东夹在两大军事集团中间搞连接和平衡。
所谓安禄山掌控东北三镇,其实河东他是挂了个节度使的名号,只拥有三分之一实力,河东镇治所太原一直不在安禄山势力范围。
安史之乱最开始是河西陇右两镇打范阳平卢两镇,只不过西北这两镇太拉胯,灵宝一战被名将崔乾佑打了全军覆没,这才有了唐玄宗跑蜀地,马嵬坡兵变,以及太子李亨北上灵武另起炉灶。
唐肃宗李亨去灵武三个原因,一是他曾挂名过朔方节度使,最起码朔方军知道这货是我们的老领导;二是他的好兄弟王忠嗣曾任朔方节度使;三是朔方军在安史之乱前期没受损失,实力还在。
也正是这次机会,让朔方军从一直被河西陇右西北藩镇压制变为大唐中后期最中坚军事力量。
朔方整个军史,至终都没出现过像河朔三镇割据情况,就连反叛都很少,唯二的两次反叛一次是仆固怀恩,一次李怀光。说实话这两次反叛这俩货还不算是真心叛唐,很大程度是是心里有冤没处撒。
四个原因使得朔方军忠诚度相对其他藩镇高很多。
第一忠诚传统,朔方节度使从早期的张说、王忠嗣到后来郭子仪,对大唐绝对忠心耿耿,给朔方军留下了忠心的传统。尤其郭子仪,在朔方军威望太高,朔方军稍有不服气的苗头,唐廷就派郭子仪过去镇场子,也就是说朔方军带着忠于大唐基因。
第二地域问题,朔方辖区穷,缺乏自给自足能力,想活下去全靠朝廷供养。真要割据一方,唐廷不用打,搞个经济封锁都得饿跪。
第三朔方军驻守河套地区,常年面对突厥、回纥等部落压力,需要与其他藩镇联动抵抗外敌,这种情况使得朔方军很难构建私人武装。而河朔藩镇具有关起门来自己玩儿自己的优势,容易形成维护自身利益的私人武装。
其实所谓割据藩镇就是一个私人武装团体搞了个自嗨小朝廷。
第四朔方军被多次切割,从唐代宗打造京西北防线开始,朔方军不停被各种切分,一支军队不停切分后不但实力受损,还会缺失主心骨,藩镇割据对抗朝廷必须有一种坚定精神支持力,朔方军这根反骨在唐廷多次的切割手术后完全给挖没了。
朔方军始终没成为割据藩镇。
这也是朔方军悲剧所在,唐廷还具备艰难控制局势时候,朔方军依赖唐廷,到了唐末群魔乱舞群镇乱战群雄血拼,没经济基础没主心骨的朔方军只能不停摇摆,今天依附朝廷权臣或宦官,明天投靠朱温李克用这样的枭雄,最终在历史的撕扯中成为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