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和平换取的值不值,不是看换取的和平时间长短,而是换取的这个和平,有没有卧薪尝胆奋发图强。
![]()
在历史上,用金钱、和亲等手段换取和平的例子很多。
比如,汉朝在汉高祖白登之围后,知道匈奴的实力也是很强大的,就算集中全部力量,也很难一举击败匈奴。
以当时的国力,不适合与匈奴长期作战,制定了以和亲为主的对匈策略。
从汉高祖开始,到汉惠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朝和匈奴之间尽管小冲突和局部冲突不断,但全面的战争并没有发生,汉朝通过送女人、送财物的方式,维持着同匈奴的相对和平局面。
![]()
汉朝内部并没有因为和亲政策而松懈,一方面采取休养生息的国策,鼓励生产和生育,迅速恢复人口和经济;另一方面,鼓励养马,培育马种,为未来的骑兵储备马匹。
经过四帝三代人的努力,汉朝的国力蒸蒸日上,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经过几十年的恢复和发展,已经具备了和匈奴全面战争的实力。
为了洗刷和亲的屈辱,汉武帝经过几年的准备后,对匈奴发动了全面的反击。历经几十年的汉匈战争,匈奴元气大伤,损失了水草丰美的河套、河西走廊等地,再也不能构成大患。
![]()
除了汉朝,唐朝同样经历了以金钱换和平的策略。
李唐王朝起兵太原后,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向突厥低头。
李世民成为唐朝实际掌权人后,突厥20万大军长驱直入,兵锋直指长安渭水河畔。
当时刚刚玄武门之变不久,李世民刚成为唐朝新的掌舵人,内部局势不稳定,长安兵力不足,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
![]()
为了让突厥撤军,唐朝同样拿出了几乎全部的家底子,和突厥在公元626年8月30日,双方斩白马为盟。
《资治通鉴》:“倾府库以赂之”。
但是,唐朝经过休养生息后,仅仅在几年后就发动了反击。
公元630年,唐朝就成功灭掉东突厥汗国。
汉朝的和亲政策,换取了几十年和平;唐朝以金钱换取了4年的和平。
![]()
他们换取和平的时间有长有短,但他们换取和平的目的,都是为了在国力强盛后进行反击,更好的打败对手,而不是一直屈辱下去。
宋朝的澶渊之盟就不同了。
宋朝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后,就当真马放南山了,从此之后,宋朝不再想着开拓进取和收复失地。
宋朝用换取的和平干什么了?
![]()
繁华的汴京城车水马龙,丰富的物质生活纸醉金迷,花石纲造就的皇家园林情调别致,文恬武嬉消耗着国力。
一切没有实力保护的财富,终将成为别人的嫁衣裳。
金军南下后,看到宋军如此拉垮的战斗力,再看到如此繁华富庶的宋朝,如同强盗看到了没人保护的孩童怀抱金砖。
那还等什么?
金银财宝尽归金人所有,高贵的皇家公主、嫔妃、三千后宫佳丽都成了他人胯下的阶下囚,一切的一切,都成了别人的囊中物。
![]()
屈辱,不能知耻而后勇,换来再长时间的和平都是不值得的,到头来所谓的和平只是强者豢养的发财树,想什么时候收割就会什么时候收割。
忍下当下的屈辱,是为了换取时间奋发图强并最终雪耻,才是能屈能伸的大丈夫。
对此,大家认为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