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中国人集体戒酒

0
分享至


来源:图虫

今年,白酒依然没走出寒冬。

53度飞天茅台散瓶批发价跌破1600元,报1640元的历史新低,较年初跌超31%。

部分平台出口版茅台甚至低至1484元,要知道经销商拿货成本都在1600-1700元。

曾经的液体黄金,如今成了纯纯的抵押废品。

系列酒也跟着躺枪。

茅台1935较峰值暴跌 60%,曾经炒到1500元的 “酱香平替”,现在600元就能拿下;王子酒、迎宾酒终端价普遍下探20%……

价格下跌直接传导至业绩,上半年贵州茅台营收和净利润增速双双降至十年同期最低,曾经 “躺着赚钱”的盈利模式彻底被打破。


危机早已蔓延至整个白酒行业。

20 家白酒上市公司中,除了贵州茅台和山西汾酒,其余18家第三季度业绩降幅进一步扩大,超半数酒企利润同比减少,部分区域酒企净利润暴跌 90%,接近亏损。

全行业渠道库存周转天数普遍超过180天,部分区域酒企库存周转甚至长达300天,库存压力从高端酒传导至中端酒,形成全链条去库存压力。

从高端到区域酒企,无一例外被卷入“去库存、降价格、稳渠道”的阵痛中。


对此,老生常谈的说法是,高端白酒的金融属性消退,回归到商品属性。

这句话,不论是针对什么商品,只要它在跌价,都不会错,比如房子、比如片仔癀、比如CS饰品、比如……

但此时此刻这种无底线的深跌,已经不单单是金融属性消退的问题,而是白酒的商品属性也在下滑。

简单来说,不仅是炒的人变少了,连愿意喝它的人也越来越少。

甚至,这种现象不仅限于高端白酒,还辐射到整个白酒领域,乃至所有品类的酒。

变化,其实比想象中要大得多。

全体中国人,正在集体戒酒。

01、全线败退

中国人爱喝酒,无论是酒精产量和消费量都曾经长期居于全球第一。

平均每年生产超过5000万吨啤酒、1300万吨白酒,平均每人每年大概是6箱啤的、20斤白的。

剔除不喝酒的人群,再加上黄酒、果酒、各种洋酒……这个数据是相当惊人的。

不论是聚餐、吃席乃至普普通通的宵夜,成年人们至少都得开瓶啤酒,不然就跟没吃一样。

但这几年,真的变了。

我们说过很多次,疫情前后,无论是投资、婚育、消费还是娱乐,中国人的心态都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这其中,自然也包括喝酒这回事。

2024年,中国白酒产量414.5万吨,不足2016年(1358.4万吨)的三分之一。

根据19家上市酒企的财报,仅它们库中就还存有350万吨半成品酒和50万吨成品酒。

在加上更多压在供应商仓库中、以及中小企业的低端存酒……未来,即便所有酒厂一滴酒也不酿,也足够全社会消费数年。


如果白酒的行情,还能用商务宴减少解释。

那么啤酒呢?

2024年,全国啤酒产量超过3400万吨,同比下降5%,较2013年的5062万吨峰值下滑超过10%。

2025年1-2月,全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销量同比暴跌4.9%,相当于每天减少1370万瓶啤酒流通量。

1-9月,全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3095.2万吨,同比仅微增3.7%,但增速同比下滑4.2%。

其中9月单月产量303.7万吨,同比增速进一步收窄至3.1%。

头部企业中,百威亚太表现最差,202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降8.2%,整体销量436.3万吨,同比下滑6.1%。

区域酒企*ST兰黄半年销量仅1.96万吨,同比骤降37.66%,亏损幅度扩大45%,活脱脱把啤酒酿成了“亏损酒”。

就连稳健的青岛啤酒,前三季度销量增速也跌破1%,增长动能快耗光了。


白酒和啤酒虽然产量下滑、销量惨淡,但至少还在。

红酒则是跌到影都没了。

2024年,国产红酒产量降至2.6亿升,同比暴跌17%,较2015年巅峰时期的11.5亿升缩水超77%;同时,国内红酒消费量同比下降19.3%,仅为5.5亿升。

2025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红酒企业累计产量仅6.5万千升,同比骤降22.6%。

进口数据同样印证需求疲软,2025年上半年,红酒进口总量1.14亿升,同比下降12.67%。

经常出去吃席很容易就能察觉到,婚宴、聚会上很少有像以前那样红的白的,有的甚至压根就没有酒,敬酒改成了敬椰汁、橙汁。

如此种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消费降级的表现。

线下餐饮行业复苏不及预期,而大多数品类的酒,都非常依赖夜市、聚会等即饮渠道。

另一方面,大概是人们对于酒这个东西的态度,发生了深刻改变。

02、好酒不贪杯

红酒没什么好说的,因为酸涩的口感,大多数中国人根本就喝不惯。

再加上商家卖力宣传的仪式感和高端属性,导致其很少出现在餐桌上。

作为典型的非必要消费品,在消费下沉的大环境中,商务宴请、礼品馈赠等核心场景占比,很自然地从2019年的45%降至2025年的不足15%。

啤酒则恰恰相反。

因为长期以来,我国没有明确规定啤酒花、麦芽含量多少才可以叫啤酒。

所以过去几十年,中国啤酒企业选择靠稀释盈利的生产模式,靠低度淡爽换取销量的市场模式,已经将啤酒“改造”得面目全非。

酒厂老板们成功改良了配方,用大米淀粉代替麦芽,甚至连啤酒花都舍不得放,里面竟还有糖浆。

所以现在的啤酒淡如水,就像是加了气儿又不酸不甜的汽水。

我们耳熟能详的哈青燕雪,售价始终在个位数浮动,成为廉价品的代名词。

低利润一直是国内啤酒生产商的最大心结。

一旦成本上升,利润再度压低,根本就玩不转了。

虽然2024年大麦进口均价降了14.6%,玻璃、瓦楞纸价格也在跌,但架不住前期成本窟窿太大。

成本涨了,售价涨不涨?肯定要涨。

2020-2024中国工业啤终端价三年涨20%,远超居民收入增速。

但对80%的消费者而言,水啤凭什么涨价?再加点钱喝好点不就行了?


所以在工业水啤翻车的同时,精酿啤酒却表现得不错。

2025年,精酿企业数量突破7400家,半年新增1300多家,相当于每天诞生7家新精酿厂。市场规模更是冲到1300亿元,年增17%。

青岛啤酒推IPA精酿,销量增长5.6%,远超整体增速,毛利率能到75%,比卖工业啤赚多了。

华润喜力销量涨20%,燕京搞出树莓小麦罐、茉莉白啤,连百威都在跟……

主要还是便宜,价格并不比水啤贵多少。

10-20元价位段市占率从28%跃升至45%,甚至有9.9元的入门款,刚好卡在年轻人“悦己消费”(穷鬼消费)的预算里。

更重要的是场景也变了。

餐饮、夜场等传统场景占比下滑,非即饮渠道占比升到45%,居家独饮、户外露营成了主流,即时零售订单涨80%。

外卖平台数据显示“精酿+露营”“精酿+居家小酌”订单年增300%,Z世代的野餐垫上,精酿罐比矿泉水瓶还多。

但是,这种狂欢是否能一直持续下去?


首先是市场方面。

目前69%精酿企业注册资本不足百万,17%产品配料标注不规范,茶啤火了之后跟风者扎堆,同质化非常严重。

等野蛮生长期过去,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大批小作坊迟早会被淘汰。

其次,对健康的关注以及人口结构变化。

为什么精酿热潮是年轻人掀起来的?因为中老年人尿酸顶不住。

而年轻人的数量,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是越来越少的。

不论是精酿还是工业水啤,受众越来越少是必然。

人口老龄化影响啤酒消费,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验证。

除了我们最熟悉的日本,德国上半年啤酒销量跌破40亿升,是1993年以来首次,人均年饮用量从126升跌到88升,30年跌了三成,啤酒节上的啤酒杯都显得空旷了。

美国市场更夸张,啤酒消费者渗透率从50%跌到33%,三个人里才有一个喝啤酒,曾经的国民饮品快成小众爱好。


最后是最老生常谈的白酒,原因所有人都知道:消费代际断裂。

据五粮液针对1000名20-35岁消费者的专项调研,明确表示“喜欢白酒”的比例仅为19%,远低于啤酒(52%)和洋酒、果酒(29%)

整个Z世代,白酒消费占比仅8.7%,主动购买率不足5%。

夜间小酌、露营野餐、朋友聚会等场景中,白酒出现频率均低于5%。

甚至就连婚宴这种隆重的场合,2025年新人选择“全桌无白酒”的比例已达17%,较2020年提升12%。

除了真爱白酒的老登,白酒有多讨人嫌,可见一斑。


面对危机,头部酒企纷纷开启自救。

茅台搞起文创酒、小酒版,试图讨好年轻人;五粮液布局低度酒赛道,推出“五粮液小酌”系列;汾酒加速省外扩张,长江以南市场贡献度提升;连高端品牌都推出果酒产品线,放下身段抢低度酒市场。

就结果来看,效果并不怎么样。

前两年一度火热的“酱香茅台”,就像一阵风,过了也就过了。

它不会再吹回来,就像这个行业本身的命运。

03、尾声

前几年,茅台董事长曾说,“年轻人不喝茅台酒,那是他们还没长大,20多岁还在玩,小孩子不懂事,不晓得需要好酒喝。”

这句话,充满了老登对小登的傲慢。

十年前我不爱喝白酒,现在也不爱喝,十年后依然不可能爱喝。

说到底,白酒算是什么好东西啊?一级致癌物,对身体有害无益,每喝一口都是对喉舌的折磨。

喝酒本来只是为了开心,非要搞得像比赛,比谁更能喝,真就是上了酒桌也要卷。

作为90后中登,作为社畜,唯一自愿饮用白酒的原因,大概只是想快点醉、睡个好觉,免得第二天上班起不来。

日常生活中,白酒也就这点作用了。

而要满足这一点,一瓶十几块的小百年、二十块的小郎酒就足矣。再节约点,8块钱的老村长也不是不行……

对酒量差点的人而言,来一小瓶二十块的古越龙山黄酒,也能快速醉倒、打呼。

好吧,就连这点作用,白酒也不是唯一的,甚至黄酒还比白酒健康。

说到底,是人的需求创造市场,然后商家去迎合市场。

而不是绑架民族文化,让人去适应一个老旧的、迟早被淘汰的市场。

有人觉得这一轮酒价下跌是周期,迟早还能涨回来。

这可真说不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武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忠军已任长江新区党工委书记

武汉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忠军已任长江新区党工委书记

澎湃新闻
2025-11-14 23:06:28
出身名门,却因被骗拍了70部禁片,她的自传入围日本最高文学奖!

出身名门,却因被骗拍了70部禁片,她的自传入围日本最高文学奖!

瓜农娟姐
2025-11-15 16:11:42
气死英达!宋丹丹祖孙三代被拍,2岁孙子光脚跑,69岁赵玉吉贴心

气死英达!宋丹丹祖孙三代被拍,2岁孙子光脚跑,69岁赵玉吉贴心

八星人
2025-11-15 12:05:54
震撼!潍坊藏着山东最大水库:当年7万人挖出来的,如今美成仙境

震撼!潍坊藏着山东最大水库:当年7万人挖出来的,如今美成仙境

青眼财经
2025-11-14 21:34:08
古二又放第五波录音!这下全网都知道了秦雯不仅找枪手还擅长甩锅

古二又放第五波录音!这下全网都知道了秦雯不仅找枪手还擅长甩锅

小娱乐悠悠
2025-11-15 11:02:10
纪实:外卖员陈乐被判死刑,生前含泪与妻子告别:来世还做夫妻

纪实:外卖员陈乐被判死刑,生前含泪与妻子告别:来世还做夫妻

清茶浅谈
2025-02-17 17:02:29
美媒公开中国轰炸计划:日本若敢走错半步,将被万枚导弹轰炸成渣

美媒公开中国轰炸计划:日本若敢走错半步,将被万枚导弹轰炸成渣

混沌录
2025-11-14 19:33:47
女子花2000余元认养东北虎2年却被隐瞒死讯 当事人称园方未主动反馈情况,认为死因存疑

女子花2000余元认养东北虎2年却被隐瞒死讯 当事人称园方未主动反馈情况,认为死因存疑

红星新闻
2025-11-14 18:54:26
“生死都在台湾?”郭台铭:若两岸开战,将提供物资用以对抗大陆

“生死都在台湾?”郭台铭:若两岸开战,将提供物资用以对抗大陆

boss外传
2025-07-30 11:00:03
中国可能已被五场战争包围,最先爆发战争的可能不是台湾

中国可能已被五场战争包围,最先爆发战争的可能不是台湾

boss外传
2025-10-17 15:30:03
埃德尔:苏宁夺冠后张氏父子消失了,我们有好几个月没拿到工资

埃德尔:苏宁夺冠后张氏父子消失了,我们有好几个月没拿到工资

懂球帝
2025-11-15 10:09:04
反击开始!中方通告高市早苗,日本胆敢介入台海,下场只有4个字

反击开始!中方通告高市早苗,日本胆敢介入台海,下场只有4个字

博览历史
2025-11-14 18:51:57
两性关系这些“肉麻”的事,女人特别乐意,尤其是过了中年女人

两性关系这些“肉麻”的事,女人特别乐意,尤其是过了中年女人

周哥一影视
2025-11-15 16:43:19
钱再多有什么用?57岁李克勤“家丑”曝光!给中年夫妻提了个醒

钱再多有什么用?57岁李克勤“家丑”曝光!给中年夫妻提了个醒

可乐谈情感
2025-11-15 04:19:26
穿白制服的空姐

穿白制服的空姐

喜欢历史的阿繁
2025-10-22 07:37:49
女人过了50岁,最渴望的不是伴侣,而是这3种“生理性安抚”

女人过了50岁,最渴望的不是伴侣,而是这3种“生理性安抚”

伊人河畔
2025-10-28 21:18:04
杀人诛心?世界第1回应6连鞭赵心童:我状态只有10% 他给了我机会

杀人诛心?世界第1回应6连鞭赵心童:我状态只有10% 他给了我机会

风过乡
2025-11-15 08:53:22
最希望中国武统台湾的2个国家:一个是俄罗斯,另一个是“敌国”

最希望中国武统台湾的2个国家:一个是俄罗斯,另一个是“敌国”

趣生活
2025-11-08 22:04:51
局势再升级!日方召见我驻日大使,高市早苗危言要“核武力介入”

局势再升级!日方召见我驻日大使,高市早苗危言要“核武力介入”

小影的娱乐
2025-11-15 13:13:25
随着荷兰1-1波兰,德国2-0,世预赛最新积分榜:克罗地亚进世界杯

随着荷兰1-1波兰,德国2-0,世预赛最新积分榜:克罗地亚进世界杯

侃球熊弟
2025-11-15 04:49:44
2025-11-15 17:59:00
格隆汇 incentive-icons
格隆汇
中国领先的全球投资研究平台
587568文章数 14320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头条要闻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案狗主家10人进院 喊"弄死你全家"

头条要闻

山西"狗咬人被摔死"案狗主家10人进院 喊"弄死你全家"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限时10.59万起 新款星海S9将11月19日上市

态度原创

艺术
本地
健康
时尚
公开课

艺术要闻

1.7亿建成,1.5亿拆掉!荆州“天下第一关公”雕像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冬天的“销冠”,已被羽绒服预定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