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的医院走廊里,25岁的小李面色苍白,缓步来到内科诊室。近一个月来,她反复感冒不适、本以为是工作压力太大,疲劳所致。
可今天清晨突发胸闷、心慌、气短,楼下药店的感冒药不仅没见效,反而让症状愈发严重。
更令在场医生们惊讶的是,无论如何都测不到她的血压、摸不到上肢的脉搏,而小李本人依然清醒,说话也很流畅。
这种极为罕见的情形,让经验丰富的医生也一度陷入困惑。到底什么样的疾病会在年纪轻轻的女性身上悄然发生?一场生命的暗战,正悄无声息地展开。
就在大家还在反复排查常见病因的间隙,主任医师突然灵光一现:“会不会是‘东方美人病’?”短短数小时,一系列检查快速排查了心梗、心肌炎等常见疾病。
最终,冠脉造影提示心脏大血管90%以上堵塞,脉搏几乎探查不到。
“东方美人病”这个名字听似浪漫,却是某些年轻女性不得不面对的危机——多发性大动脉炎。这种病症的迷雾,将带你一探究竟。
很多人会认为,胸闷、脉搏异常是心脏病、感冒甚至过劳的表现。但在25岁左右的年轻女性身上,这类症状尤其要警惕罕见大血管炎症,多发性大动脉炎。该病最早在亚洲女性中被报道,名字虽优美,实则凶险。
医学研究显示,多发性大动脉炎以无菌性慢性炎症为主,最常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可引发局部严重狭窄甚至完全闭塞。
临床上,病人早期可能只有低烧、低热、乏力、关节肌肉酸痛,但进一步发展后,就会出现上肢脉搏消失、血压无法测出、肢体发凉发麻等典型信号。
![]()
由于该病常常发生在15-40岁之间的女性,早期极为隐匿、症状多变,极易误以为是“普通感冒”“疲劳综合征”等。
专家指出,亚洲年轻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西方人群,中国部分大医院每年会收治数百例,且以青少年和年轻女性居多。
短期内胸闷、脉搏异常如果未能及时诊断和处理,东方美人病可能导致以下变化:
重要脏器缺血:大动脉的狭窄或阻塞,可使心脏、脑、肾等受血不足。正如小李那样,检查时可见心脏冠状动脉堵塞高达90%,引发胸闷、心绞痛,重则威胁生命。
肢体冰凉麻木:由于血管闭塞,上肢脉搏难以触及,手脚发凉、麻木、无力成为明显特征。部分患者肢体甚至可出现功能障碍。
![]()
血压难以测得:这种疾病可造成双臂血压极低甚至不可测,临床上称为“失臂征”,若未及时介入,极有可能出现休克、晕厥。
器官损伤难逆转:多发性大动脉炎属慢性进展型疾病,损伤可波及包括心脏瓣膜、主动脉弓、肾动脉等多处部位,严重时影响生活质量,增加猝死风险。
据中华医学会数据,早期诊断及系统治疗,可显著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但如延误治疗,3-5年死亡率可达20-40%。尤其是发现上肢测不到血压、脉搏消失,应高度怀疑大动脉病变。
“东方美人病”虽然可怕,但医疗手段也在不断突破。如果发现反复胸闷、乏力、血压经常测不到、脉搏变弱,别以为是小问题,及时到有资质的医院就诊。针对该类疾病,目前主要治疗方案包括:
药物控制炎症:首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部分患者加用免疫抑制剂辅助治疗。药物治疗需医生严格评估,周期通常在半年至数年。
![]()
介入与手术:当血管狭窄堵塞严重时(如本文案例冠脉堵塞90%),需通过血管支架、搭桥手术等介入策略开通血流,最大限度挽救器官功能。
并发症监测与管理: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压、心率、血液炎症指标,并积极预防感染和慢性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自我管理与定期随访:积极调节心态,避免过度劳累、熬夜、情绪波动;注意饮食清淡,减少高脂、油腻食物。坚持运动,但应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医生建议半年做一次全面体检,长期药物须严格遵医嘱,不能擅自停药。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